一种公路边坡生态护坡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4336发布日期:2018-11-09 20:4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边坡生态护坡砖,属于城市园林景观与农林业生态建设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边坡绿化与水土保持是一大难题。

我国北方绝大多数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不均匀,每年的夏季雨量充足,但春季却要面临严重的自然干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保存。而城市边岸护坡及公路两缘由于空间、地形和水分条件的限制,植物生长与繁衍的立地生境更为严酷,景观园林植物难于生存。

传统的边坡结构型式单一,多为纯硬质结构或水泥护坡,这不仅成本高昂、景观不理想,更为重要的不能为植物提供生息繁衍的空间和条件,边坡绿化难以实现,不利于现代城市园林业和城市环境美化的要求,更不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于储水蓄养灌木,加固边坡的生态护坡砖,以适应当前我国交通和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公路边坡生态护坡砖,该态护坡砖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上底为生态护坡砖的薄边面,下底为生态护坡砖的厚边面,高为生态护坡砖的上顶面;生态护坡砖上顶面中部设有上下贯穿的孔洞;生态护坡砖的薄边面中部开有缺口,缺口与孔洞相通。

其中,所述生态护坡砖上顶面为粗糙的平面,下底面设有与边坡斜面贴合的台阶状楞脊,以利于生态护坡砖在坡面附着堆砌。

所述生态护坡砖的薄边面厚度为50~70mm;所述生态护坡砖的厚边面厚度为100~140mm,生态护坡砖上顶面表面长200~240mm,宽100~130mm;所述孔洞的半径为40~60mm,缺口宽度为50~70mm。

所述楞脊截面呈三角形,楞脊脊部突出底面2~2.5cm,相邻楞脊水平间距2~3cm。

所述生态护坡砖由粗砂、水泥和水混合后硬化而成,粗砂、水泥和水的混合质量比为2~3:1~1.5:0.5。

所述生态护坡砖的孔洞和缺口内填充粘土,用于种植旱生草灌。

有益效果:

1、本申请生态护坡砖一方面可以确保边坡的牢固、防蚀、安全,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旱生植物储积必要的水分、养分,实现边坡护岸的生态、美观、增效、多能;

2、本申请生态护坡砖可有效地解决当前城市边坡及公路护坡外形呆板、景观单调的缺陷,显著提升护岸景观,并有利于护坡旱生植物的生息繁衍,实现边坡的绿化、美化、防蚀、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为生态护坡砖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生态护坡砖的侧视图;

图3为生态护坡砖边坡堆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该护坡砖制作之前首先将原材料粗砂、水泥和水按照3:1.5:0.5的比例进行调配均匀,形成砂浆,然后按照该护坡砖的外形尺寸制作一个模型,将砂浆填入模具中,并依据护坡砖的厚度要求进行压制,稍作凝固形成初样。

该护坡砖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如图1),直角梯形的上底为生态护坡砖的薄边面7a,下底为生态护坡砖的厚边面7b,高为生态护坡砖的上顶面1。该护坡砖俯视为长方形,薄边面有缺口3,生态护坡砖上顶面1中央留有圆形孔洞2(如图2);该护坡砖有上下面之分,其中上顶面1为粗糙的平面,下底表面留有与边坡斜面贴合的台阶状楞脊6,以增加底部粗糙度,利于护坡砖在坡面附着堆砌。

护坡砖厚边面厚度120mm,薄边面厚度60mm,上顶面长240mm,宽120mm,缺口3宽度为60mm,圆形孔洞2的半径为50mm,并与缺口3相通,构成储水空腔,护坡砖下底表面有台阶状楞脊6,楞脊6截面呈三角形,楞脊脊部突出底面2.5cm,相邻楞脊脊部水平间距3cm。

护坡砖制作完毕后,将应用坡面进行适当平整,除去杂草、石块、树根等侵入体,自下而上进行排列堆砌。每行护坡砖组包括两个以上的护坡砖单体组成,每相邻护坡砖之间稍留缝隙,便于水分汇集入腔。而不同行间护坡砖要错峰堆砌(如图3),以利于搜集储积水分。堆砌完毕后在孔洞与缝隙中填塞粘土,在缺口表面植草,在圆形空洞中种植旱生旱生草灌,具体是在缺口3表面植草4,在圆形空洞2中种植旱生灌木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边坡生态护坡砖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