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黏土边坡防护抗滑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4249发布日期:2018-11-09 20:47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滑桩,特别涉及一种红黏土边坡防护抗滑桩,属于滑坡和边坡工程治理领域。



背景技术:

红黏土是指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质泥岩等),在亚热带温湿气候条件下,经风化而成的残积、坡积或残-坡积的褐红色、棕红色或黄褐色的高塑性粘土,其风化程度高,矿物、化学成分变化强烈。红黏土的矿物成分以亲水性较弱的高岭石和石英为主,活动性较低,有铁质胶结。因其具有失水收缩、裂隙发育、上硬下软的特征,该土种多为荒草地,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缺水易旱。红黏土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结合水的影响,对边坡支挡结构的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边坡处治工程中,设置抗滑桩是边坡支挡结构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抗滑桩作用于滑坡剪切面地层部位,能够有效抵抗滑裂面的剪切弯曲力,从而阻止滑体沿剪切面可能发生的滑动,具有抗滑能力大、桩位灵活、施工易操作等优点。因为红黏土上硬下软的特点,抗滑桩的锚固段应穿过最下层红黏土,到达岩层,并且应具有极好的抗滑能力。现有技术的抗滑桩,增加其抗滑性能的方式有,在岩土层内设置横向锚固段固接抗滑桩,或在岩土层内设置单独的加固锚连接抗滑桩,或是基于预应力结构技术在抗滑桩内部设置多个预应力锚管,虽然都可以提升抗滑性能,但是外置部件增加了施工难度,采用预埋方式更是增加了边坡防护工程量,影响整治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加工方便、抗滑性能优异的红黏土边坡防护抗滑桩,特别适用于具有上硬下软特征的红黏土边坡防治,解决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黏土边坡防护抗滑桩,包括中心桩、套管和端头,套管套设于中心桩外壁,中心桩头端伸出套管,套管与中心桩尾端对应的管段外壁设有若干纵向切口形成套管涨紧端,套管涨紧端的端部内径小于中心桩外径,中心桩内部设有注浆通道,注浆通道的入浆口设于中心桩头端端面,注浆通道的出浆口设于中心桩尾端外壁并朝向套管的纵向切口,端头与中心桩头端螺纹连接,端头底面与套管顶端端面紧密配合。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安装后,在中心桩的下压外扩作用力下,套管涨紧端外壁可沿纵向切口向外展开与岩层紧密接触,中心桩内部的注浆通道可使外注固定浆料沿通道进入中心桩尾端的出浆口流出,浆料固化后将纵向切口、中心桩尾端和岩层固接,使红黏土边坡防护抗滑桩具备优异的抗滑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出浆口数量为偶数,出浆口对称设置于中心桩尾端外壁。

作为优选,所述的纵向切口数量至少为三个。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心桩头端端面设有锚索固定部件,锚索固定部件包括固定座和固定耳,固定座与中心桩头端端面铰接,固定耳与固定座铰接。锚索固定固件用于连接锚索,以将多个抗滑桩连接锚定,增强防护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套管涨紧端端部设有凸沿。在套管涨紧端膨胀向外伸展时,凸沿切入岩层,加强抗滑桩与岩层的结合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红黏土边坡防护抗滑桩,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方便,施工难度低,施工时可直接进行机器打洞后布置红黏土边坡防护抗滑桩施工,该抗滑桩尾端与岩层结合牢固度高,特别适用于具有上硬下软特征的红黏土边坡防治工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心桩,2、套管,3、端头,4、纵向切口,5、套管涨紧端,6、凸沿,7、注浆通道,8、入浆口,9、出浆口,10、锚索固定部件,11、固定座,12、固定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红黏土边坡防护抗滑桩,包括中心桩1、套管2和端头3,套管套设于中心桩外壁,中心桩头端伸出套管,套管与中心桩尾端对应的管段外壁设有若干纵向切口4形成套管涨紧端5,纵向切口数量为四个。套管涨紧端的端部内径小于中心桩外径,套管涨紧端端部设有凸沿6,在套管涨紧端膨胀向外伸展时,凸沿切入岩层,加强抗滑桩与岩层的结合牢固度。

中心桩内部设有注浆通道7,注浆通道的入浆口8设于中心桩头端端面,注浆通道的出浆口9设于中心桩尾端外壁并朝向套管的纵向切口,出浆口为四个,出浆口对称设置于中心桩尾端外壁。

中心桩头端端面设有锚索固定部件10,锚索固定部件包括固定座11和固定耳12,固定座与中心桩头端端面铰接,固定耳与固定座铰接。锚索固定固件用于连接锚索,以将多个抗滑桩连接锚定,增强防护效果。

端头与中心桩头端螺纹连接,端头底面与套管顶端端面紧密配合。

针对红黏土边坡的处治工程中,可直接进行机器打洞施工,然后放置红黏土边坡防护抗滑桩,之后对端头施力,在螺纹连接作用下,中心桩相对套管向下位移,在中心桩的下压外扩作用力下,套管涨紧端外壁沿纵向切口向外展开,套管涨紧端外壁与岩层紧密接触。在中心桩头端端面进行注浆施工,外注固定浆料沿中心桩内部的注浆通道进入中心桩尾端的出浆口流出,浆料固化后将纵向切口、中心桩尾端和岩层固接,使红黏土边坡防护抗滑桩具备优异的抗滑性能。在适当位置布置多个抗滑桩后,将锚索连接各抗滑桩的锚索固定部件,增强防护效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