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风天气下混凝土廊道侧墙及底板的保温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1149发布日期:2018-11-16 20:2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风天气下混凝土廊道侧墙及底板的保温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是大坝工程水垫塘混凝土廊道浇筑过程中,顶拱与侧墙的浇筑时间差较长,侧墙及底板裸露于空气中。此时,做好廊道混凝土的保温工作,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外界环境温度影响混凝土温度升降,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减少混凝土裂缝,对于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极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在大风天气下,混凝土廊道侧墙及底板的保温方法存在工序繁杂、施工不便、结构不稳定、损伤永久面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防止破损廊道永久面、施工方便、结构稳定、设计标准化的大风天气下混凝土廊道侧墙及底板的保温固定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风天气下混凝土廊道侧墙及底板的保温固定结构,包括保温卷材和固定装置,所述保温卷材包括与混凝土廊道侧墙匹配的侧墙保温部分、与混凝土廊道底板匹配的底板保温部分以及与混凝土廊道排水沟匹配的排水沟保温部分,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方形压件和两组顶撑组件,两组顶撑组件上下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顶撑组件包括支杆和分设于支杆两端的两个顶撑,所述顶撑可水平伸缩的设于支杆端部,两组顶撑组件的支杆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位于下方的支杆压设于底板保温部分上,所述混凝土廊道两侧的侧墙保温部分分别设有支撑压件,所述顶撑组件的两个顶撑分别与两侧的支撑压件顶紧,所述方形压件设于排水沟内并压紧排水沟保温部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支杆为钢支管,所述顶撑一端插设于钢支管内,另一端外壁上套有旋转手柄,所述旋转手柄与顶撑为螺纹连接,且所述旋转手柄端面与钢支管端面抵靠。

所述旋转手柄朝向钢支管的一端具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套于钢支管内。

所述连接组件为两根连接钢管,所述两根连接钢管交叉设置,所述连接钢管的两端分别与上下两个支杆固定连接。

所述顶撑朝向支撑压件的端面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水平钢管,所述水平钢管与支撑压件相抵。

所述支撑压件为支撑钢管。

所述方形压件为由钢筋形成的钢筋方框。

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为多组,沿着混凝土廊道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固定结构,支撑压件用于将侧墙保温部分整体压平,两组顶撑组件用于顶紧支撑压件,进而实现两侧的侧墙保温部分的压紧,底板保温部分通过下方的顶撑组件的支杆压紧;顶撑可水平伸缩的设于支杆端部,通过顶撑水平伸缩,进行顶紧支撑压件,避免了在廊道侧墙打孔进行固定,操作简单,结构稳定可靠;方形压件用于排水沟保温部分的压紧;整个固定装置为一个整体,结构牢固,可防止破损廊道永久面,所需固定材料较少,转运方便,保温卷材事先分为侧墙、底板及排水沟三部分,形成标准化设计结构,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顶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保温卷材;11、侧墙保温部分;12、底板保温部分;13、排水沟保温部分;2、方形压件;3、顶撑组件;31、支杆;32、顶撑;321、凹槽;33、旋转手柄;331、支撑套;34、水平钢管;4、连接组件;41、连接钢管;5、支撑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大风天气下混凝土廊道侧墙及底板的保温固定结构,包括保温卷材1和固定装置,保温卷材1包括与混凝土廊道侧墙(图中未示出)匹配的侧墙保温部分11、与混凝土廊道底板(图中未示出)匹配的底板保温部分12以及与混凝土廊道排水沟(图中未示出)匹配的排水沟保温部分13,固定装置包括方形压件2和两组顶撑组件3,两组顶撑组件3上下平行且间隔设置,顶撑组件3包括支杆31和分设于支杆31两端的两个顶撑32,顶撑32可水平伸缩的设于支杆31端部,两组顶撑组件3的支杆31之间通过连接组件4连接,位于下方的支杆31压设于底板保温部分12上,混凝土廊道两侧的侧墙保温部分11分别设有支撑压件5,顶撑组件3的两个顶撑32分别与两侧的支撑压件5顶紧,方形压件2设于排水沟内并压紧排水沟保温部分13。

本实施例中,支撑压件5用于将侧墙保温部分11整体压平,两组顶撑组件3用于顶紧支撑压件5,进而实现压紧两侧的侧墙保温部分11,底板保温部分12通过下方的顶撑组件3的支杆31压紧;顶撑32可水平伸缩的设于支杆31端部,通过顶撑32水平伸缩,进行顶紧支撑压件5,避免了在廊道侧墙打孔进行固定,操作简单,结构稳定可靠;方形压件2用于排水沟保温部分13的压紧;整个固定装置为一个整体,结构牢固,可防止破损廊道永久面,所需固定材料较少,转运方便,保温卷材1事先分为侧墙、底板及排水沟三部分,形成标准化设计结构,便于通用。

本实施例中,为确保整个廊道侧墙及底板的保温,顶撑组件3和方形压件2沿廊道长度方向(轴线方向)均按4m间隔进行布置。

本实施例中,支杆31为钢支管,顶撑32一端插设于钢支管内,另一端外壁上套有旋转手柄33,旋转手柄33与顶撑32为螺纹连接,且旋转手柄33端面与钢支管端面抵靠。旋转手柄33朝向钢支管的一端具有支撑套331,支撑套331套于钢支管内。如图2所示,向左旋转旋转手柄33,旋转手柄33与钢支管的端面相抵靠,限制了旋转手柄33的移动,顶撑32向右伸出,顶紧支撑压件5,实现压紧。

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为两根连接钢管41,两根连接钢管41交叉设置,连接钢管41的两端分别与上下两个支杆31固定连接,两根连接钢管41交叉设置,使顶撑组件3为一个相当稳定的固定结构,保温卷材1在大风天气下具有极好的稳定性。

除本实施例外,还可以是采用一根较粗的钢管或钢板实现上下两个支杆31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撑压件5为支撑钢管。顶撑32朝向支撑压件5的端面具有凹槽321,凹槽321内设有水平钢管34,水平钢管34与支撑钢管(支撑压件5)相抵。水平钢管34水平的沿着廊道长度方向的设置,借助水平钢管34将顶撑32的支撑力施加于侧面的支撑钢管上,受力均匀,而且水平钢管34与支撑钢管的接触面积大,支撑稳定。

本实施例中,方形压件2为由钢筋形成的钢筋方框,既可以压紧,又降低了重量和成本。

除本实施例外,也可以采用实心的方块来压紧排水沟保温部分13。

施工过程:

(1)施工前,保温卷材1先按侧墙、底板及排水沟的设计尺寸进行裁剪,分为侧墙保温部分11、底板保温部分12以及与排水沟保温部分13三部分;同时,准备好固定结构所需材料,如钢筋方框等;

(2)施工人员拉紧各保温部分的两端使之紧靠廊道墙面、底面和排水沟,同时,安装好顶撑组件3,再通过顶撑32的伸缩性对侧墙保温部分11、底板保温部分12进行压实;

(3)由于保温卷材1本身具有压缩性,直接将制作好的钢筋方框塞入排水沟以固定好排水沟保温部分13;

(4)每隔4m重复上述2、3步骤。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