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格构柱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8098发布日期:2018-11-27 23:49阅读:17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格构柱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格构柱止水钢板一般是在地下室底板施工之前,分别将内外止水钢板焊接于格构柱柱身的内外两侧。由于内、外止水钢板都焊接在格构柱柱身,不可避免的会对格构柱造成一定的破坏。特别情况下格构柱缀板位于设计防水的指定标高处,外止水钢板可施焊于缀板上,但内止水钢板的施焊仍然会对格构柱的受力性能造成一定影响。在填充坑大面积止水钢板同时施工作业的情况下更是给填充坑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同时,施工环境差、内止水钢板作业空间小给焊接带来的难度都会造成焊接质量差,止水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格构柱的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地下室底板格构柱的防水结构,包括角钢和缀板,四根角钢组合成横截面为矩形状的柱体结构,且相邻的两角钢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所述柱体结构的四个侧面上均分层焊接若干缀板,并形成格构柱,还包括外止水钢板和内止水钢板,所述外止水钢板包覆在格构柱的外侧,且外止水钢板焊接在缀板上,外止水钢板的上端面向外延伸并形成平台状的止水面,内止水钢板设于格构柱的内侧,且内止水钢板焊接于格构柱上,内止水钢板的上端面与止水面的上端面相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外止水钢板与格构柱之间填充有耐候胶。

进一步地,所述外止水钢板包括U形状本体,两本体包覆在格构柱的外侧,且两本体焊接在缀板上;本体的上端面向外延伸并形成平台状的止水面。

进一步地,所述内止水钢板为矩形状结构,在内止水钢板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浇筑孔;在内止水钢板的四个侧边均设有一个连接边,该连接边穿过所述间隙并与角钢相焊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基坑支护结构拆除之前,格构柱外止水钢板与格构柱的焊接是通过在格构柱缀板上进行施焊,有效避免了对格构柱柱身的损坏,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2)格构柱外止水钢板可根据格构柱缀板位置的不同,灵活调节外止水钢板垂直部分与格构柱缀板的焊接位置,实现外止水板水平部分处于地下室底板防水设计的指定位置处,有效保障了止水效果。

3)内止水钢板的施工是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进行,良好的作业环境为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4)外止水钢板采用8-12mm厚钢板,环绕在格构柱四周形成止水环,有效将冲切应力进行了扩散,相较于传统在格构柱身焊接栓钉的做法,该方法施工简便快速且抗冲切效果显著。

5)该防水措施完成后在设计防水标高处形成内外封闭止水区域,将水有效的控制在格构柱内,防止渗透水内外贯通,止水效果优于传统施工工艺。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止水钢板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水结构施工时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

图5为割除露出地下室底板上表面以外的格构柱的结构图。

图中:1、外止水钢板;2、内止水钢板;3、地下室底板;4、格构柱;40、间隙;41、角钢;42、缀板;7、填充物;8、垫块;9、填充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室底板格构柱的防水结构,包括格构柱4、外止水钢板1和内止水钢板2,格构柱4包括角钢41和缀板42,四根角钢41组合成横截面为矩形状的柱体结构,且相邻的两角钢41之间形成有间隙40,在柱体结构的四个侧面上均分层焊接若干缀板42,且每个侧面上的每层缀板42等高设置,缀板42将角钢41相连,最终形成格构柱4。外止水钢板1包覆在格构柱4的外侧,且外止水钢板1焊接在缀板42上,外止水钢板1的上端面向外延伸并形成平台状的止水面12。内止水钢板2设于格构柱4的内侧,且内止水钢板2焊接于格构柱4上,内止水钢板2的上端面与止水面12的上端面相齐平。

在外止水钢板1与格构柱4之间填充有耐候胶,进一步保障防水效果。

外止水钢板1包括U形状本体11,两本体11包覆在格构柱4的外侧,且两本体11焊接在缀板42上。本体11的上端面向外延伸并形成平台状的止水面12。

本体11的厚度为8-12mm,止水面12的宽度为90-110mm。

内止水钢板2为矩形状结构,在内止水钢板2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浇筑孔20。在内止水钢板2的四个侧边均设有一个连接边21,该连接边21穿过所述间隙40并与角钢41相焊接。

结合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地下室底板格构柱的防水施工步骤为:

1)在地下室施工之前,将格构柱4埋入地下,进行土方开挖以及基坑内支撑施工,待土方开挖至地下室待浇筑底板的标高位置K处时,确定好格构柱水平4止水带的防水标高位置;防水标高位置的计算为现有技术,故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赘述;

2)防水标高位置计算后,在格构柱4的外壁上焊接外止水钢板1,并使得外止水钢板1的上端的止水面与所述防水标高位置相齐平;

3)在外止水钢板1与格构柱4之间的缝隙处填入耐候胶,将格构柱4埋入地下室地面,在格构柱内腔中填入填充物7,并保证填充物7的上端面与地下室的待浇筑底板的上端面齐平,填充物7下表面略低于防水标高位置;

4)在地下室地面上浇筑混凝土并形成地下室底板3,且在格构柱4外侧预留一矩形状的填充坑9;

5)在上述填充坑9内嵌入垫块8,并使得垫块8的上表面与地下室底板3的上端面齐平;

6)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地下室底板3将格构柱4分为埋设于混凝土以内的地下格构柱4a以及露出地下室底板3上表面以外的地上格构柱4b,割除露出地下室底板3上表面以外的地上格构柱4b,并剔除填充物7和嵌入垫块8,对应露出地下格构柱4a的内腔与填充坑9;

7)在地下格构柱4a的内腔壁上焊接内止水钢板2,并使得内止水钢板2的上端面与所述防水标高位置K相齐平;

8)在填充坑9以及格构柱4的内腔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将填充坑9以及地下格构柱4a的内腔填满,并使得地下室底板3的上端面为一平整的平面结构,完成施工。

在外止水钢板1与格构柱4之间填充有耐候胶,进一步保障防水效果。

格构柱4包括角钢41和缀板42,四根角钢41组合成横截面为矩形状的柱体结构,且相邻的两角钢41之间形成有间隙40,在所述柱体结构的四个侧面上均分层焊接若干缀板42,并形成格构柱4。

外止水钢板1包括U形状本体11,两本体11包覆在格构柱4的外侧,且两本体11焊接在缀板42上。本体11的上端面向外延伸并形成平台状的止水面12,止水面12的上端面与防水标高位置相齐平。

内止水钢板2为矩形状结构,在内止水钢板2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浇筑孔20;浇筑孔便于向格构柱4的浇筑混凝土。在内止水钢板2的四个侧边均设有一个连接边21,该连接边21穿过所述间隙40并与角钢41相焊接。

填充物7和垫块8采用木材或者挤塑板或者发泡剂。垫块8处于格构柱4中间部位,不易放置,可采用木质或发泡剂从格构柱缝隙中塞入填充并压实。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地下室支护阶段主要受力支护构件——格构柱的防水做法。为满足格构柱受力要求,外止水钢板1焊接时不得损坏原格构柱身。为此,本实用新型在格构柱防水施工中分两次进行,在格构柱处于工作状态时(即地下室主体结构未施工完成,并未完成地下室与支护结构的换撑工作),将外止水钢板1焊接于格构柱4的缀板42上,不会损坏格构柱4的柱身。内止水钢板2施工时,由于此时地下室已完成换撑工作,格构柱不处于工作状态,可直接施焊于格构柱4柱身。此发明将格构柱防水施工对处于工作状态的格构柱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拆除垫块8后形成的填充坑9也为内止水钢板2的焊接和格构柱4的切割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填充坑使用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填实后,对格构柱上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钢结构产生锈蚀。这种格构柱防水的施工方法,快速简便,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防水条件下,减少工期,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抗冲切效果,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