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少清洁死角的水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0631发布日期:2018-12-14 22:5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减少清洁死角的水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清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减少清洁死角的水面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上的各种漂浮的固体物垃圾和各种由于水质富营养化产生的藻类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对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些垃圾与陆上垃圾差异比较大,分布广,清理较难。小型水域漂浮垃圾的主要方式是采用手工打捞与机械打捞,人工打捞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而多数机械打捞因结构复杂、成本高未能广泛使用。研发实用、高效、节能的中小型水域漂浮垃圾清理设备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减少清洁死角的水面清洁装置,具有收集死角少,垃圾容储量大,可岸上操控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可减少清洁死角的水面清洁装置,包括具有收集仓的船身、设置于船身尾部的推进装置,所述船身两侧对称设置有引导机构和收集机构,船身内设有控制清洁装置运行的控制信号接收器;

所述引导机构包括固定于船身侧壁的前伸出臂、后伸出臂,连接前伸出臂与后伸出臂的拦截杆;所述拦截杆与前伸出臂伸出端滑槽连接,与后伸出臂铰链连接,前伸出臂为伸缩杆结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上侧、前侧开口的收集筐,设置于收集筐上部由动力装置驱动可将筐内垃圾推向船身的垃圾清扫杆;所述收集筐底部的筐板可由动力装置驱动相对筐体作上下往复运动。

上述方案中,两侧的拦截杆将湖面垃圾引导进入收集筐,垃圾物质在收集筐内聚集达到一定存储量,通过动力机构提升底部筐板使垃圾提升至清扫杆工作高度,驱动垃圾清扫杆向船身内侧滑动将垃圾送入船身收集仓。装置不需要工作人员在船体上操作,不需安装座位及操作台等设置,船身具有较大的空间作为垃圾存储的收集仓。两侧拦截杆伸展角度可通过前伸出臂的伸缩机构调节,以适应不同宽窄水面的清洁,减少清洁死角。

为便于船体转向和后退,所述船身前侧设置导向螺旋装置,包括安装座和可转向的螺旋桨。

为避免收集筐内垃圾散落,所述收集筐为网孔板材构成的筐体结构,外侧筐板、后侧筐板、垃圾清扫杆的顶部高于安装位置的船身高度,内筐板与船身贴靠配合。

为实现收集机构的控制,所述垃圾清扫杆通过光轴与电机II连接,收集筐底部筐板通过丝杆与电机I连接,底部筐板与竖向筐板设置对应的滑块和滑槽结构。

为扩大收集角度,所述前伸出臂的最大伸出距离大于后伸出臂臂长,前伸出臂与拦截杆中部滑槽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伸出臂、后伸出臂为端部具有弯折的L型结构,拦截杆可沿弯折段上下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船身配置照明可视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引导机构中,左右两侧拦截杆之间的夹角在前伸出臂的控制下实现的夹角可调,可有效增大收集面积,减少了收集死角,扩大高清洁装置适用环境;拦截杆非工作状态,可在前伸出臂控制下向船身收拢,方便运输携带。

2、在船头增设可转向螺旋桨,可实现原地转向和后退,可在特殊情况下提供更强大的动力以便增加行进速度和船体在复杂位置卡主时强动力脱困。

3、收集装置、收集筐、收集仓的结构科学合理,可避免垃圾在收集过程中脱离框体;装置不需要工作人员在船体上操作,减少了座位及操作台等设置,使船身具有较大收集仓。

4.装置具有照明可视化系统,方便远距离完成收集功能,可夜间操作。

5.采用管状网状零件组成,减轻重量,节约能源,提高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减少清洁死角的水面清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号标识:1、船身,1-1、收集仓,2、推进装置,3、前伸出臂,4、后伸出臂,5、拦截杆,6、收集筐,6-1、内侧筐板,6-2、外侧筐板,6-3、后侧筐板,7、垃圾清扫杆,8、电机I,9、丝杆,10、电机II,11、光轴,12、控制信号接收器,13、导向螺旋装置,14、照明可视化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减少清洁死角的水面清洁装置,其主体由船身1、推进装置2、引导机构、收集机构组成。

如附图1所示,船身1内侧空间作为收纳水面垃圾的收集仓1-1,推进装置2设置于船身1的尾部作为主动力构件。船身1两侧从船头至船尾依次对称设置有引导机构、收集机构,船身1内设有控制清洁装置运行的控制信号接收器12。

引导机构由前伸出臂3、后伸出臂4、拦截杆5构成,前伸出臂3为伸缩杆结构,拦截杆5开设卡簧槽与前伸出臂3伸出端滑槽连接,拦截杆5尾端与后伸出臂4铰链连接。通过前伸出臂3的伸缩长度可调节左右两拦截杆5之间的夹角,提高清洁装置对水面大小的适应能力,减少清洁死角。前伸出臂3、后伸出臂4为端部具有弯折的L型结构,拦截杆5与两伸出臂连接点皆处于弯折段,拦截杆5可以沿弯折段随水面浮力垂直移动一段距离,以适应水面高度。

如附图2所示,收集机构由收集筐6、垃圾清扫杆7和动力结构构成,收集筐6为具有网孔的板材构成的筐体结构,筐体的上侧和前侧开口分别作为垃圾进口和垃圾出口,拦截杆5的尾端指向收集筐6的筐体内侧。

收集筐6的底部筐板由丝杆9、电机I8控制可相对收集筐6的筐体作上下往复运动。垃圾清扫杆7设置于收集筐6的上部,由光轴11、电机II10控制将收集筐6上部的垃圾推向船身1。收集筐6的外侧筐板6-2、后侧筐板6-3和垃圾清扫杆7的顶面安装高度均高于连接部位的船身1,内筐板6-1的顶面与连接部位的船身1匹配贴合。

如附图1所示,船身1的前侧设置导向螺旋装置13,导向螺旋装置13包括安装座和可相对导向座旋转的螺旋桨,可用于辅助船身1调整前进方向。船身1配置方便远距离操作的照明可视化系统14,照明可视化系统14包括设置于船身1上部的摄像头,以及船身1两侧的照明灯。

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1、两侧拦截杆5将湖面垃圾引导进入收集筐6,垃圾物质在收集筐6内聚集达到一定存储量;

2、通过动力机构驱动底部筐板向上推动垃圾至垃圾清扫杆7工作高度并暂停;

3、动力机构驱动垃圾清扫杆7向船身内侧滑动将垃圾送入船身1收集仓并返回;

4、垃圾清扫杆7回位后底部筐板上升并重复上述垃圾推送工作,待底部筐板到达指定高度,底部筐板下降至收集筐6底部,完成一个工作周期的垃圾收取和收集工作。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