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防渗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2295发布日期:2019-03-30 08:38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混凝土防渗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防渗墙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水利工程透水基础的防渗处理结构,属于混凝土防渗墙结构的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钢筋混凝土防渗墙结构形式不断增多,但主要和常用的结构型式有普通混凝土防渗墙、钢筋混凝土防渗墙、黏土混凝土防渗墙、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和灰浆防渗墙。不同结构型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其中钢筋混凝土防渗墙是利用钢筋的高抗拉强度使墙体更不容易产生裂缝,还可以承受上部结构的部分荷载。

钢筋混凝土防渗墙也存在的问题。分段施工的施工缝搭接困难容易渗漏,钢筋笼容易偏斜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防渗墙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强度高、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是一种简单有效,方便实用的钢筋混凝土防渗墙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防渗墙结构,包括有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其中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之间通过彼此设置的凹凸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防渗墙结构,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通过彼此设置的凹凸面接触,解决了分段施工的施工缝搭接困难容易渗漏、钢筋笼容易偏斜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难以保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强度高,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是一种简单有效,方便实用的钢筋混凝土防渗墙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渗墙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墙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墙体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防渗墙结构,包括有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其中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之间通过彼此设置的凹凸面接触。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的接触面做出为凹面,第二墙体2与第一墙体1的接触面做出为凸面,第一墙体1通过所设的凹面与第二墙体2所设凸面接触。本实用新型可以包括有若干第一墙体1及第二墙体2,相邻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之间通过彼此设置的凹凸面接触。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的接触面做出为凸面,第二墙体2与第一墙体1的接触面做出为凹面,第一墙体1通过所设的凸面与第二墙体2所设凹面接触。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墙体1及第二墙体2包括有水平分布钢筋3、垂直受力钢筋4,水平分布钢筋3与垂直受力钢筋4相互垂直绑扎成钢筋笼,钢筋笼浇筑混凝土,第一墙体1及第二墙体2的钢筋笼分别按照彼此接触面为凹凸面的结构进行绑扎。

上述水平分布钢筋3及垂直受力钢筋4中钢筋之间的间距为150 mm~250mm。本实施例中,水平分布钢筋3及垂直受力钢筋4中钢筋之间的间距为200mm。

此外,上述钢筋笼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定位块5。本实施例中,上述定位块5焊接在钢筋笼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上述钢筋笼的两侧分别固定有4个定位块5。

上述定位块5距离钢筋笼外侧450 mm~550mm。本实施例中,定位块5距离钢筋笼外侧500mm。吊装钢筋笼时定位块5支撑于槽壁,阻止钢筋笼与槽壁相贴,从而保证了钢筋笼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之间通过彼此设置的凹凸面为圆弧面。

上述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之间通过彼此设置的凹凸面接触,防止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之间接触面的渗漏,且施工难度并没有增加。

。水平分布钢筋3与垂直受力钢筋4构成的钢筋笼,增强了混凝土防渗墙体的强度。定位块5用于定位钢筋笼,使吊装钢筋笼定位精确可靠,减小返工几率,也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一步增强混凝土防渗墙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所用混凝土的标号一般取C20,可根据工程上部结构荷载适当提高防渗墙的混凝土标号。

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防渗墙在施工时,先开挖第一墙体1的施工槽,吊装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墙体1,待第一墙体1的混凝土初凝后,再开挖第二墙体2的施工槽,吊装钢筋笼,浇筑第二墙体2的混凝土。待第二墙体2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