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中期雨水修复黑臭水体的边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6132发布日期:2018-12-05 20:1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中期雨水修复黑臭水体的边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中期雨水修复黑臭水体的边坡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高速发展导致水体纳污超过自净能力,大量湖泊、河道沦为黑臭水体。黑臭水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溶解氧大量消耗而复氧不足导致恶性循环,污染物被不充分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时,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或厌氧状态。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水体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与水中的硫离子形成硫化亚铁、硫化锰等化合物。悬浮颗粒吸附硫化亚铁、硫化锰等,致使水体变黑;有机物腐败、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硫醇、硫醚、有机胺和有机酸等恶臭物质,致使水体变臭。由此,不难分析出影响水体黑臭的主要因素有:有机污染物浓度、营养物质浓度、污染时间(污染形成后经历的时间)、水力条件、温度条件等。

在公开的专利技术中,有关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曝气装置上,相关公布专利较多。曝气装置通过泵扰动水面或者向水下曝气,增加水体溶解氧,提高污染物分解效率,抑制厌氧菌藻,是治理黑臭水体的常用方法。但是,使用泵机对水体曝气存在消耗大、效率低和易使致臭物质逸散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中期雨水修复黑臭水体的边坡结构,本实用新型合理利用中期雨水资源,提高水体溶氧量,改善黑臭水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中期雨水修复黑臭水体的边坡结构,它包括位于黑臭水体临边的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上部为中期雨水分离区域,并且设置有雨水初期弃流装置,所述雨水初期弃流装置用于收集并分离雨水,将中期雨水排放到边坡面上;所述边坡中部为增氧区域,并且设有多级的台阶;所述边坡的下部为水体修复区域,并且铺设有鹅卵石,其中一部分鹅卵石位于黑臭水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边坡和增氧区域台阶的坡度均为3%。

作为优选,所述台阶的数量不少于5级,每级台阶的宽度不少于10cm。

作为优选,所述鹅卵石规格为2-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收集分离中期雨水—雨水增氧—修复黑臭水体过程,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与黑臭水体治理,该方法具有雨水资源化利用、提高溶解氧、抑制水体黑臭等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边坡;2、雨水初期弃流装置;3、台阶;4、鹅卵石;5、黑臭水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

一种利用中期雨水修复黑臭水体的边坡结构,它包括位于黑臭水体5临边的边坡1,所述边坡1上部为中期雨水分离区域,并且设置有雨水初期弃流装置2,所述雨水初期弃流装置2用于收集并分离雨水,将中期雨水排放到边坡1面上(雨水初期弃流装置2中初期雨水由下部流入排水管道,中期雨水由侧面管道流入增氧区域);所述边坡1中部为增氧区域,并且设有多级的台阶3;所述边坡1的下部为水体修复区域,并且铺设有鹅卵石4,其中一部分鹅卵石4位于黑臭水体5内。

作为优选,所述边坡1和增氧区域台阶3的坡度均为3%。

作为优选,所述台阶3的数量不少于5级(具体数量根据增氧区域长度确定),每级台阶3的宽度不少于10cm。

作为优选,所述鹅卵石4规格为2-3cm(小规格比表面相对较大能附着更多的微生物分解黑臭物质)。

一种利用中期雨水修复黑臭水体的边坡结构的原理及使用过程:1、中期雨水分离区域:雨水初期弃流装置2用于收集并分离雨水,雨水初期弃流装置2中初期雨水由下部流入排水管道,中期雨水由侧面管道流入增氧区域。2、增氧区域:台阶式结构使雨水流经时因高差跌落,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吸收氧气,并在与下一级台阶相撞时,水花以更大的比表面积吸收空气中氧气;雨水经过增氧区后,溶解氧大幅增加,随后进入水体修复区域。3、水体修复区域:由鹅卵石4坡面与黑臭水体5组成,黑臭水体5浸过部分鹅卵石4坡面,形成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对水位变化有较强适应能力;当雨水流经水上部分,可形成湍流,进一步增大溶解氧;当雨水进入水下部分,接触黑臭水体并混合,首先,对黑臭水体起到稀释作用,降低污染浓度;然后对水体形成冲击,改善水利条件;同时,释放溶解氧,抑制厌氧菌藻生长,促进鹅卵石坡面上的好氧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达到雨水利用与黑臭水体修复的目的。

以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