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1058发布日期:2020-09-29 09:2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溶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岩溶是由石灰岩、泥灰岩等可溶性岩石长期受水的化学溶蚀和机械作用而形成的,岩溶所引起的各种地基变形破坏,会严重影响地基稳定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兴建在岩溶地区,岩溶地基稳定问题日益成为工程建设的突出问题。常用的岩溶地基处理方法有很多,如挖填、灌注、压浆或者换填等方法,但是传统的岩溶地基处理方法不适合所有地形的地基处理,并且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熔岩地区地基的坍塌;灌注方法使用不当易使地基倾斜,不利于建筑物的建造,甚至造成建筑物的坍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地基倾斜和保证地基稳定的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包括地基本体和位于地基本体上的工作井和接收井,所述地基本体自上而下开设有预埋坑,所述预埋坑位于工作井和接收井之间,预埋坑内布设有钢管;所述钢管顶部布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环、支撑架、连接孔、固定座和紧固绳;所述固定环与钢管接触连接,固定环外壁周向布设有多个支撑架;每个所述支撑架的端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地基本体接触连接;钢管外壁周向布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紧固绳的起始端固定于支撑架的上平面,紧固绳的尾端绕过连接孔后再次绕回支撑架固定于紧固绳的起始端;工作井和接收井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横向管和第二横向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横向管和第二横向管上下错位相对称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底部的环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槽,钢管的顶部固定至固定环上的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呈弧形结构,支撑架的一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紧固绳的起始端与尾端固定于环形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与支撑架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向管与第二横向管的水平间距等于钢管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将钢管通过预埋坑由基岩面下放至完整的基岩上,使上部承受的载荷直接作用于完整的基岩面,无需考虑岩溶发育、基岩完成等因素,使用范围广;在地基本体上开设工作井和接收井,工作井和接收井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横向管和第二横向管相连通,第一横向管和第二横向管上下错位相对称布设,在钢管下放之前,通过第一横向管和第二横向管预设钢管下放的位置,保证在钢管下放过程中钢管不发生倾斜;钢管顶端布设有支撑机构,在钢管下放过程中,随钢管向下移动,固定座在下放过程中与地基本体接触,钢管下放过程中,紧固绳对支撑架施加向下的力,固定座受支撑架向下的力固定至地基本体上部,减小在钢管下降过程中钢管的倾斜度,同时支撑机构在后期灌浆过程中保证钢管不受外力影响发生倾斜,保证地基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的图1中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的支撑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的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是地基本体,2是工作井,3是紧固绳,4是钢管,5是固定环,6是支撑架,7是连接孔,8是固定座,9是第一横向管,10是预埋坑,11是接收井,12是第二横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包括地基本体1和位于地基本体1上的工作井2和接收井11,所述地基本体1自上而下开设有预埋坑10,所述预埋坑10位于工作井2和接收井11之间,预埋坑10内布设有钢管4;所述钢管4顶部布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环5、支撑架6、连接孔7、固定座8和紧固绳3;所述固定环5与钢管4接触连接,固定环5外壁周向布设有多个支撑架6;每个所述支撑架6的端部连接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与地基本体1接触连接;钢管4外壁周向布设有多个连接孔7,所述紧固绳3的起始端固定于支撑架6的上平面,紧固绳3的尾端绕过连接孔后再次绕回支撑架6固定于紧固绳3的起始端;工作井2和接收井11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横向管9和第二横向管12相连通,所述第一横向管9和第二横向管12上下错位相对称布设。

所述固定环5底部的环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槽,钢管4的顶部固定至固定环5上的槽内。

所述支撑架6呈弧形结构,支撑架6的一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紧固绳3的起始端与尾端固定于环形槽内。

所述连接孔7与支撑架6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横向管9与第二横向管12的水平间距等于钢管4的直径。

当使用时,在地基本体上依次开设工作井2、预埋坑10和接收井11,工作井2和接收井11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横向管9和第二横向管12相连通,第一横向管9和第二横向管12上下错位相对称布设;第一横向管9与第二横向管12的水平间4距等于钢管4的直径;预设钢管4的位置,钢管4顶部安装支撑机构,固定环5连接至钢管4顶部,紧固绳3的起始端固定于支撑架6的上平面,紧固绳3的尾端绕过连接孔7后再次绕回支撑架6固定于紧固绳3的起始端;将安装好支撑机构的钢管4布设至预埋坑10内,下放钢管4,支撑机构随钢管4向下移动,固定座8与地基本体1接触连接,继续下放钢管4,紧固绳3随钢管4向下移动,支撑架6受紧固绳3拉力向下压,固定座8受支撑架6的压力固定至地基本体1的上部,钢管4下放至预定深度,灌入混凝土浆液至钢管4内,支撑机构保证钢管4在灌入混凝土浆液的过程中不发生倾斜;待钢管4内的混凝土凝固,抽出紧固绳3;从钢管4顶部卸下支撑机构,回填工作井2和接收井11,完成工作。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本体(1)和位于地基本体(1)上的工作井(2)和接收井(11),所述地基本体(1)自上而下开设有预埋坑(10),所述预埋坑(10)位于工作井(2)和接收井(11)之间,预埋坑(10)内布设有钢管(4);所述钢管(4)顶部布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环(5)、支撑架(6)、连接孔(7)、固定座(8)和紧固绳(3);所述固定环(5)与钢管(4)接触连接,固定环(5)外壁周向布设有多个支撑架(6);每个所述支撑架(6)的端部连接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与地基本体(1)接触连接;钢管(4)外壁周向布设有多个连接孔(7),所述紧固绳(3)的起始端固定于支撑架(6)的上平面,紧固绳(3)的尾端绕过连接孔后再次绕回支撑架(6)固定于紧固绳(3)的起始端;工作井(2)和接收井(11)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横向管(9)和第二横向管(12)相连通,所述第一横向管(9)和第二横向管(12)上下错位相对称布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5)底部的环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槽,钢管(4)的顶部固定至固定环(5)上的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呈弧形结构,支撑架(6)的一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紧固绳(3)固定于环形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7)与支撑架(6)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管(9)与第二横向管(12)的水平间距等于钢管(4)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杂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结构,包括地基本体和位于地基本体上的工作井和接收井,所述地基本体自上而下开设有预埋坑,所述预埋坑位于工作井和接收井之间,预埋坑内布设有钢管;所述钢管顶部布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环、支撑架、连接孔、固定座和紧固绳;所述固定环外壁周向布设有多个支撑架;每个所述支撑架的端部连接有固定座;钢管外壁周向布设有多个连接孔,工作井和接收井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横向管和第二横向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横向管和第二横向管上下错位相对称布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止地基倾斜和保证地基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郭伟强;裴超武;曹浪;付路军;朱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中铁二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17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