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5546发布日期:2019-01-13 16:2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由地震造成的灾害,造成大量建筑损坏,那么什么是地震,现今对于其产生以及怎么样对于建筑产生损坏依然存在谜团,但是存在一种共识,那就是对于地震会产生巨大的水平冲击力使得建筑加速运动,使得建筑自下而上产生变形,待达到建筑承压范围以外,建筑结构遭到破坏,失去其力学特性,建筑会随之倒塌,现今技术虽然对于建筑进行了加固,即使地震没有造成建筑坍塌,但建筑结构产生形变,对于建筑的损坏也是无法恢复的,使得建筑无法再进行使用,并且在建筑领域,传统建筑多为地基与建筑物为一体的牢固结合,这种建筑仅仅适用于地壳运动较为稳定的地区,二对于地壳运动较为频繁的地区,则不再适用,并且现今技术中对于防震多为加大地基的底面积来提高建筑的荷载,起到防震作用,但这样受到地震的冲击力同样会变大,无法在一定程度上抗震,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其内部上下两端设有缓冲层,对地震带来的振动进行缓冲,其中端设有平衡块,在地震过后,可通过平衡块对其进行平衡调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主桩杆、副桩杆、顶板、固定板、一号弹簧、滑块、滑轨、平衡块和橡胶轮胎层,所述顶板下表面的中端上设有主桩杆,所述的主桩杆两侧设有副桩杆,所述的副桩杆上端固定在顶板下表面的两端,所述的主桩杆上位于顶板下方从上至下依次套设有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和三号固定板,所述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和三号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副桩杆上,所述的一号固定板上固定有数个一号弹簧,该一号弹簧的上端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的二号固定板上固定有数个滑轨,所述的滑轨上均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的滑块上均固定有平衡块,所述的平衡块两端均固定有二号弹簧,所述二号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两侧副桩杆的侧壁上,所述的三号固定板上设有橡胶轮胎层,该橡胶轮胎层上端与二号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三号固定板的两端上均设有挡板,且该挡板倾斜设置,所述的挡板与副桩杆以及三号固定板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该三角形内设有夯实土壤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板、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和三号固定板内均填设有沥青。

进一步地,所述副桩杆的外侧均设有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号固定板上设有支架,该支架套设在主桩杆上,其两端固定在副桩杆的上端,且其设置于一号固定板与顶板之间,所述的支架套设在一号弹簧上,所述的一号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的支架上表面上设有数个钢珠。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与副桩杆以及一号固定板之间形成一个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内填设有夯实土壤。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其内部上下两端设有缓冲层,对地震带来的振动进行缓冲,其中端设有平衡块,在地震过后,可通过平衡块对其进行平衡调节,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顶板的层次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滑轨与平衡块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主桩杆1、副桩杆2、顶板3、一号固定板4、二号固定板5、三号固定板6、一号弹簧7、滑块8、滑轨9、平衡块10、橡胶轮胎层11、二号弹簧12、挡板13、夯实土壤层14、沥青层15、支撑杆16、支架17、钢珠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方案是:它包含主桩杆1、副桩杆2、顶板3、一号固定板4、二号固定板5、三号固定板6、一号弹簧7、滑块8、滑轨9、平衡块10和橡胶轮胎层11,所述顶板3下表面的中端上焊接固定有主桩杆1,所述的主桩杆1两侧设有副桩杆2,所述的副桩杆2上端焊接固定在顶板3下表面的两端,所述的主桩杆1上位于顶板3下方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固定有一号固定板4、二号固定板5和三号固定板6,所述一号固定板4、二号固定板5和三号固定板6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侧的副桩杆2上,所述的一号固定板4上焊接固定有数个一号弹簧7,该一号弹簧7的上端与顶板3焊接固定,所述的二号固定板5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数个滑轨9,所述的滑轨9上均滑动设置有滑块8,所述的滑块8上均焊接固定有平衡块10,所述的平衡块10两端均焊接固定有二号弹簧12,所述二号弹簧12的另一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侧副桩杆2的侧壁上,所述的三号固定板6上通过热熔胶固定有橡胶轮胎层11,该橡胶轮胎层11上端通过热熔胶与二号固定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三号固定板6的两端上均焊接固定有挡板13,且该挡板13倾斜设置,所述的挡板13与副桩杆2以及三号固定板6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该三角形内填设有夯实土壤层14。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板3、一号固定板4、二号固定板5和三号固定板6内均填设有沥青层15,沥青具有防渗水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副桩杆2的外侧均焊接固定有支撑杆16,进一步的对地基进行加固。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号固定板4上设有支架17,该支架17套设在主桩杆1上,其两端固定在副桩杆2的上端,且其设置于一号固定板4与顶板3之间,所述的支架17套设在一号弹簧7上,所述的一号弹簧7上端固定在支架17上,所述的支架17上表面上设有数个钢珠18,且数个钢珠18平铺设置在支架17上,可进一步的减缓建筑体的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17与副桩杆2以及一号固定板4之间形成一个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内填设有夯实土壤层14。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当遇到地震时,地基内的橡胶轮胎层11可以稳住建筑体的晃动,同时一号弹簧7和钢珠18由于振动会产生力,这个力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建筑体的晃动,使得建筑的晃动程度始终保持在承压范围以内,最大程度上保护建筑结构,且一号弹簧7与橡胶轮胎层11之间设有平衡块10,平衡块10在振动时会产生移动,当停止振动后,平衡块10在二号弹簧12的带动下移动到中间位置,可以使得建筑最大程度上的恢复原状。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地基抗震结构,其内部上下两端设有缓冲层,对地震带来的振动进行缓冲,其中端设有平衡块,在地震过后,可通过平衡块对其进行平衡调节,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