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串接的护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5493发布日期:2019-01-13 16:2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基于串接的护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坡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串接的护坡装置。



背景技术:

陡坡作为山地与平原地面的过渡底面,为了保证石坡的稳定性能,需要在石坡上安装护坡装置,因此护坡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工程装置,在现有的护坡装置中,还都是使用工程格栅进行覆盖进行护坡,由于对工程格栅固定都是使用锚杆,对工程格栅固定作用点的面积小,从而影响了护坡装置的效果。

基于申请人于2018年3月15日的技术交底书和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1721370464.7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串接的护坡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串接的护坡装置,因此提高了护坡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陡坡中的串入通道、设置在陡坡上并且设置为呈网状分布的钢丝绳,设置在串入通道中的串索绳、设置为使钢丝绳折返走向并且设置为与串索绳联接的端板。

由于设计了端板、串入通道、串索绳和钢丝绳,通过串入通道和串索绳,对陡坡内部进行串接,通过端板和钢丝绳,对陡坡外部进行抱笼,不再使用工程格栅进行覆盖进行护坡,因此提高了护坡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嵌入笼状物固定的方式把用于支撑的端板、用于孔道的串入通道、用于内固定的串索绳和用于外固定的钢丝绳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内植栅栏和外覆盖网体的方式把串入通道和串索绳与端板和钢丝绳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串索绳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锁紧扣。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与端板联接,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锚杆。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与钢丝绳联接,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座、触发杆、弹簧、位移传感器和膨胀螺栓并且支座、触发杆、弹簧、位移传感器和膨胀螺栓设置为呈拾取位移信号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陡坡中设置有串入通道并且在串入通道中设置有串索绳,端板设置在串索绳的端头并且串索绳设置为通过锁紧扣与端板联接,锚杆设置在端板上并且钢丝绳设置在端板之间,支座设置在陡坡上并且支座设置为通过膨胀螺栓与陡坡上,触发杆设置在支座上并且在触发杆与支座之间设置有弹簧,触发杆设置为与钢丝绳挂接式连接并且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支座上,位移传感器的触头设置为与触发杆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端板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并且在第一端板的板部、第二端板的板部和第三端板的板部上分别设置有串接孔体,在板部的端头设置有插口体并且插口体设置为与锚杆联接,串接孔体设置为与钢丝绳联接并且板部设置为与串索绳串接式联接,板部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插口体设置为U字形开口体,串接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第二端板的左侧面部设置有第一端板并且在第二端板的右侧面部设置有第三端板,钢丝绳设置为串接在第一端板的串接孔体和第三端板的串接孔体中。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串入通道设置为沉入在陡坡中并且串入通道的中心线设置为弧形线,串入通道的一个端口部和串入通道的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横跨在陡坡上并且串入通道设置为与串索绳容纳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串索绳设置为钢丝绳状体并且串索绳设置为与串入通道镶嵌式联接,串索绳的端头设置为与端板环绕式联接并且串索绳的端头设置为与锁紧扣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锁紧扣设置为夹紧式锁紧扣并且在锁紧扣的两个夹紧片上设置有连接螺杆,锁紧扣的两个夹紧片设置为与串索绳的端头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锚杆设置为麻花锚杆并且锚杆的凸缘盘设置为与端板镶嵌式联接,锚杆的杆部设置为与陡坡植入式联接,凸缘盘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杆部设置为圆形棒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钢丝绳设置为与端板串接式联接并且钢丝绳的端头设置为与端板焊接式联接,钢丝绳设置为与触发杆挂接式联接并且钢丝绳设置为覆盖在陡坡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座设置为U字形板状体并且支座设置为包含有底部、左侧面部和右侧面部,左侧面部的底端端面部和右侧面部的底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底部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左侧面部和右侧面部设置为呈间隔排列分布,在底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体和第二通孔体并且在左侧面部中设置有第三通孔体,第三通孔体设置为与触发杆联接并且左侧面部设置为与弹簧接触式联接,右侧面部设置为与位移传感器联接并且第一通孔体和第二通孔体分别设置为与膨胀螺栓联接,底部、左侧面部和右侧面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第一通孔体、第三通孔体和第二通孔体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触发杆设置为头部和滑动部并且滑动部的右端头设置为与头部的左端面部联接,在滑动部的左端头设置有挂钩部并且挂钩部设置为与钢丝绳联接,头部的左端面部设置为与弹簧接触式联接并且头部的右端面部设置为与位移传感器接触式联接,头部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滑动部设置为圆形杆状体,挂钩部设置为U字形开口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弹簧设置为圆柱弹簧体并且弹簧设置为与触发杆串接式联接,弹簧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支座接触式联接并且弹簧的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触发杆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支座和触发杆之间并且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数据处理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膨胀螺栓设置在支座和陡坡之间并且膨胀螺栓设置为与支座串接式联接,膨胀螺栓设置为与陡坡植入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端板和钢丝绳与串入通道、串索绳和锁紧扣设置为按照抱笼固定的方式分布并且端板、钢丝绳、串入通道、串索绳和锁紧扣与锚杆设置为按照端头固定的方式分布,钢丝绳与支座、触发杆、弹簧、位移传感器和膨胀螺栓设置为按照拾取膨胀度信号的方式分布并且一个串入通道、一条串索绳和两个锁紧扣设置为组成一组拉索部件,多组拉索部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端板之间并且一条钢丝绳设置为串接在端板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嵌入笼状物固定的端板、串入通道、串索绳和钢丝绳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串接的护坡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端板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锚杆5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座7和触发杆8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端板-1、串入通道-2、串索绳-3、锁紧扣-4、锚杆-5、钢丝绳-6、支座-7、触发杆-8、弹簧-9、位移传感器-91、膨胀螺栓-92、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第三端板-13、板部-14、插口体-15、串接孔体-16、凸缘盘-51、杆部-52、底部-71、左侧面部-72、右侧面部-73、第一通孔体-74、第三通孔体-75、第二通孔体-76、头部-81、滑动部-82、挂钩部-83。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一般表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端板1、串入通道2、串索绳3、锁紧扣4、锚杆5、钢丝绳6、支座7、触发杆8、弹簧9、位移传感器91和膨胀螺栓92,

在陡坡中设置有串入通道2并且在串入通道2中设置有串索绳3,端板1设置在串索绳3的端头并且串索绳3设置为通过锁紧扣4与端板1联接,锚杆5设置在端板1上并且钢丝绳6设置在端板1之间,支座7设置在陡坡上并且支座7设置为通过膨胀螺栓92与陡坡上,触发杆8设置在支座7上并且在触发杆8与支座7之间设置有弹簧9,触发杆8设置为与钢丝绳6挂接式连接并且位移传感器91设置在支座7上,位移传感器91的触头设置为与触发杆8接触式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端板1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第三端板13并且在第一端板11的板部14、第二端板12的板部14和第三端板13的板部14上分别设置有串接孔体16,在板部14的端头设置有插口体15并且插口体15设置为与锚杆5联接,串接孔体16设置为与钢丝绳6联接并且板部14设置为与串索绳3串接式联接,板部14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插口体15设置为U字形开口体,串接孔体16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通过端板1,形成了对串索绳3、锚杆5和钢丝绳6的支撑连接点,由板部14,实现了与串索绳3的连接,由插口体15,实现了与锚杆5的连接,由串接孔体16,实现了与钢丝绳6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端板12的左侧面部设置有第一端板11并且在第二端板12的右侧面部设置有第三端板13,钢丝绳6设置为串接在第一端板11的串接孔体16和第三端板13的串接孔体16中。

实现了对隔离的端板1的网络化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串入通道2设置为沉入在陡坡中并且串入通道2的中心线设置为弧形线,串入通道2的一个端口部和串入通道2的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横跨在陡坡上并且串入通道2设置为与串索绳3容纳式联接。

通过串入通道2,形成了对串索绳3的支撑连接点,由串入通道2,实现了与串索绳3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串索绳3设置为钢丝绳状体并且串索绳3设置为与串入通道2镶嵌式联接,串索绳3的端头设置为与端板1环绕式联接并且串索绳3的端头设置为与锁紧扣4联接。

通过串索绳3,形成了对端板1、串入通道2和锁紧扣4的支撑连接点,由串索绳3,实现了与端板1的连接,实现了与串入通道2的连接,实现了与锁紧扣4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扣4设置为夹紧式锁紧扣并且在锁紧扣4的两个夹紧片上设置有连接螺杆,锁紧扣4的两个夹紧片设置为与串索绳3的端头联接。

通过锁紧扣4,形成了对串索绳3的支撑连接点,由锁紧扣4,实现了与串索绳3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锚杆5设置为麻花锚杆并且锚杆5的凸缘盘51设置为与端板1镶嵌式联接,锚杆5的杆部52设置为与陡坡植入式联接,凸缘盘51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杆部52设置为圆形棒状体。

通过锚杆5,形成了对端板1的支撑连接点,由锚杆5,实现了与端板1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钢丝绳6设置为与端板1串接式联接并且钢丝绳6的端头设置为与端板1焊接式联接,钢丝绳6设置为与触发杆8挂接式联接并且钢丝绳6设置为覆盖在陡坡上。

通过钢丝绳6,形成了对端板1的支撑连接点,由钢丝绳6,实现了与端板1的连接,实现了对陡坡的笼罩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支座7设置为U字形板状体并且支座7设置为包含有底部71、左侧面部72和右侧面部73,左侧面部72的底端端面部和右侧面部73的底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底部71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左侧面部72和右侧面部73设置为呈间隔排列分布,在底部7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体74和第二通孔体76并且在左侧面部72中设置有第三通孔体75,第三通孔体75设置为与触发杆8联接并且左侧面部72设置为与弹簧9接触式联接,右侧面部73设置为与位移传感器91联接并且第一通孔体74和第二通孔体76分别设置为与膨胀螺栓92联接,底部71、左侧面部72和右侧面部73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第一通孔体74、第三通孔体75和第二通孔体76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通过支座7,形成了对触发杆8、弹簧9、位移传感器91和膨胀螺栓92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三通孔体75,实现了与触发杆8的连接,由左侧面部72,实现了与弹簧9的连接,由右侧面部73,实现了与位移传感器91的连接,由底部71、第一通孔体74和第二通孔体76,实现了与膨胀螺栓92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触发杆8设置为头部81和滑动部82并且滑动部82的右端头设置为与头部81的左端面部联接,在滑动部82的左端头设置有挂钩部83并且挂钩部83设置为与钢丝绳6联接,头部81的左端面部设置为与弹簧9接触式联接并且头部81的右端面部设置为与位移传感器91接触式联接,头部81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滑动部82设置为圆形杆状体,挂钩部83设置为U字形开口体。

通过触发杆8,形成了对钢丝绳6、支座7、弹簧9和位移传感器91的支撑连接点,由挂钩部83,实现了与钢丝绳6的连接,由滑动部82,实现了与支座7的连接,由头部81,实现了与位移传感器91的连接,实现了与弹簧9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9设置为圆柱弹簧体并且弹簧9设置为与触发杆8串接式联接,弹簧9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支座7接触式联接并且弹簧9的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触发杆8接触式联接。

通过弹簧9,形成了对支座7和触发杆8的支撑连接点,由弹簧9,实现了与支座7的连接,实现了与触发杆8的复位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位移传感器91设置在支座7和触发杆8之间并且位移传感器91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数据处理器连接。

通过位移传感器91,形成了对支座7和触发杆8的支撑连接点,由位移传感器91,实现了与支座7的连接,实现了与触发杆8的连接,实现了对钢丝绳6膨胀度信号的拾取。

在本实施例中,膨胀螺栓92设置在支座7和陡坡之间并且膨胀螺栓92设置为与支座7串接式联接,膨胀螺栓92设置为与陡坡植入式联接。

通过膨胀螺栓92,形成了对支座7的支撑连接点,由膨胀螺栓92,实现了与支座7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端板1和钢丝绳6与串入通道2、串索绳3和锁紧扣4设置为按照抱笼固定的方式分布并且端板1、钢丝绳6、串入通道2、串索绳3和锁紧扣4与锚杆5设置为按照端头固定的方式分布,钢丝绳6与支座7、触发杆8、弹簧9、位移传感器91和膨胀螺栓92设置为按照拾取膨胀度信号的方式分布并且一个串入通道2、一条串索绳3和两个锁紧扣4设置为组成一组拉索部件,多组拉索部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端板1之间并且一条钢丝绳6设置为串接在端板1之间。

沿陡坡的坡度的方向,通过钻孔机打出串入通道2,把串索绳3串入在串入通道2中,把串索绳3的端头环绕在板部14上,把锁紧扣4安装在串索绳3的端头与串索绳3的主体上,把板部14与串索绳3连接在一起,在陡坡上打出竖孔,把杆部52安装到竖孔中,把凸缘盘51安装在插口体15上,把板部14固定在陡坡上,把钢丝绳6的一个端头与其中一个板部14焊接在一起,把钢丝绳6按照M字走向串接在串接孔体16中,使钢丝绳6呈网状覆盖在陡坡上,把钢丝绳6的另一个端头与其中另一个板部14焊接在一起,在陡坡上打出安装孔,把膨胀螺栓92安装到安装孔、第一通孔体74和第二通孔体76中,把底部71固定在陡坡上,把滑动部82安装在第三通孔体75中,把挂钩部83与钢丝绳6连接,使弹簧9被压缩在左侧面部72和头部81之间,把位移传感器91安装在右侧面部73与头部81之间,当陡坡出现滑坡时,串索绳3和钢丝绳6保证了陡坡整体性,位移传感器91输出信号,由数据处理器进行报警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嵌入笼状物固定的方式把用于支撑的端板1、用于孔道的串入通道2、用于内固定的串索绳3和用于外固定的钢丝绳6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内植栅栏和外覆盖网体的方式把串入通道2和串索绳3与端板1和钢丝绳6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与串索绳3联接,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锁紧扣4。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与端板1联接,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锚杆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与钢丝绳6联接,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支座7、触发杆8、弹簧9、位移传感器91和膨胀螺栓92并且支座7、触发杆8、弹簧9、位移传感器91和膨胀螺栓92设置为呈拾取位移信号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验证时,由于使用了一根钢丝绳6进行捆扎,提高了安装效率,保证了捆扎的强度,也有利于检测点的设置,提高了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端板1、串入通道2、串索绳3和钢丝绳6,通过串入通道2和串索绳3,对陡坡内部进行串接,通过端板1和钢丝绳6,对陡坡外部进行抱笼,不再使用工程格栅进行覆盖进行护坡,因此提高了护坡的效果。

2、由于设计了锁紧扣4,实现了对串索绳3与端板1的连接。

3、由于设计了锚杆5,实现了对端板1的加固。

4、由于设计了支座7、触发杆8、弹簧9、位移传感器91和膨胀螺栓92实现了对钢丝绳6的状态的监视。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嵌入笼状物固定的端板1、串入通道2、串索绳3和钢丝绳6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设置在陡坡中的串入通道2、设置在陡坡上并且设置为呈网状分布的钢丝绳6,设置在串入通道2中的串索绳3、设置为使钢丝绳6折返走向并且设置为与串索绳3联接的端板1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