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装式淋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0189发布日期:2019-02-15 20:3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装式淋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行业,尤其与一种快装式淋浴龙头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淋浴龙头在安装至墙体过程中都存在装配不畅或者无法安装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浴室的安装环境、空间以及安装孔位偏移导致,尤其安装孔位不准直接导致无法安装;具体为:首先进行安装位置的测量与划线,以便定好打孔位置,一般划线时都是以墙体侧面与地面为基准,定好十字位后进行打孔,由于墙体或地面在装修过程中无法保证其水平或垂直,进而使得打孔位发生偏移,导致进水接头无法对准淋浴龙头的进水路装配;另外,在打孔过程中,由于钻头等工具以及人工操作的误差,直接导致孔位偏移,进而无法安装;不仅如此,对于一些特殊的安装环境,例如一些小空间或者空间受限的位置,更容易产生孔位偏差,即便孔位钻的位置刚好,也难以进行后续繁琐的装配;综上,急需一款安装步骤简单且能够实现快速安装淋浴龙头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快装式淋浴龙头,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因孔位偏差而无法安装等问题,而且能够快速装配,对于一些复杂的特殊环境也能够快速且简单的装配,更加迎合现今网购时代自行简便安装的需求。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装式淋浴龙头,其包括淋浴龙头本体、第一、第二进水接头;所述第一、第二进水接头的一端分别装设于墙体,另一端分别与淋浴龙头本体相接;还包括一快装组件,其用于第一、第二进水接头与淋浴龙头本体装接;该快装组件包括桥接单元及锁固元件;所述桥接单元为可形变的桥接单元,该桥接单元的一端通过锁固元件与第一进水接头相连,另一端插入于淋浴龙头本体的第一进水路;所述淋浴龙头本体中的第二进水路与第二进水接头密封装接。

进一步地,所述桥接单元包括转接件、连接管及嵌配件;所述转接件一端通过锁固元件固接于任意进水接头,另一端通过倒扣结构嵌插于连接管的进水端;所述连接管的出水端与淋浴龙头本体通过嵌配件密封组接。

进一步地,所述倒扣结构包括扣接沟槽及扣部,所述扣接沟槽成型于连接管内壁,且于所述扣接沟槽槽壁形成扣止面;所述扣部设置于转接件,且该扣部具有导引斜面;其中,所述转接件对应连接管插入,通过所述导引斜面导向进入,将所述扣部卡入所述扣接沟槽内并与所述扣止面抵配。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中部为形变部,所述转接件通过形变部弯折一定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为可伸缩的连接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结构,其用于淋浴龙头本体与第二进水接头装接后限位;该限位结构包括限位螺柱及开设于第二进水接头的限位部;其中,所述限位螺柱穿设淋浴龙头本体并嵌入于所述限位部内,以使所述第二进水接头与淋浴龙头本体限位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水结构上设有若干个限位部,若干个所述限位部间隔且平行排布。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置物组件,其包括支架及置物壳体;所述支架固定于墙体;所述置物壳体套装于淋浴龙头本体,且通过支架支撑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装式淋浴龙头,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安装误差的问题,而且能够快速装配,对于一些复杂的特殊环境也能够快速且简单的实现安装,更加迎合现今网购时代自行简便安装的需求;本新型可形变的桥接单元出厂时已经预装配好,实际安装时无需考虑孔位偏差问题,只需将桥接单元一端先固定在进水接头,另一端插接至淋浴龙头本体,整个过程简单、快速,适应更大范围的孔位偏差的装配;

(2)本新型将桥接单元分体成转接件、连接管及嵌配件,以便于安装过程中进行调节,适应各种偏差所导致各种无法安装的情形;

(3)本新型还设有倒扣结构,通过多倒扣结构实现快速且稳固的装接,保证安装后的强度;

(4)本新型所述转接件的中部设有形变部,使得转接件在安装时可以进行角度调节,尤其是在孔位打偏倾斜后,进水接头整体倾斜后仍能够轻松安装;

(5)本新型的连接管可伸缩设置,以便于安装时调节使用;

(6)本新型还设有限位结构,所述淋浴龙头本体与第二进水接头快速装接后通过限位结构实现防止脱落,通过间隔设置的限位部以供调节安装后选择任一限位部进行限位,实现在快速装接后不易脱落,保证安装的稳定性;

(7)本新型还设有置物组件,还增设置物功能方便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淋浴龙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淋浴龙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快装式淋浴龙头,其包括淋浴龙头本体1、第一、第二进水接头2、3;所述第一、第二进水接头2、3一端装设于墙体,另一端用于与淋浴龙头本体1相接;

还包括一快装组件,其包括桥接单元4及锁固元件5;所述桥接单元4为可形变的桥接单元4,该桥接单元4的一端通过锁固元件5与第一进水接头2相连,另一端插入于淋浴龙头本体1第一进水路 11;所述淋浴龙头本体1中的第二进水路12与第二进水接头3密封装接;

所述桥接单元4包括转接件41、连接管42及嵌配件43;所述转接件41中部为形变部410,所述转接件41通过形变部410弯折一定角度;

所述连接管42为可伸缩的连接管42;

所述转接件41一端通过锁固元件5固接于任意进水接头2、3,另一端通过倒扣结构6嵌插于连接管42的进水端;所述连接管42的出水端与淋浴龙头本体1通过嵌配件43密封组接。

更具体地,所述倒扣结构6包括扣接沟槽61及扣部62,所述扣接沟槽61成型于连接管42内壁,且于所述扣接沟槽61槽壁形成扣止面610;所述扣部62设置于转接件41,且该扣部62具有导引斜面 620;其中,所述转接件41对应连接管42插入,通过所述导引斜面620导向进入,将所述扣部62卡入所述扣接沟槽61内并与所述扣止面610抵配。

更具体地,还包括限位结构,其用于淋浴龙头本体1与第二进水接头3装接后限位;该限位结构包括限位螺柱8及开设于第二进水接头3的限位部30;其中,所述限位螺柱8穿设淋浴龙头本体1并嵌入于所述限位部30内,以使所述第二进水接头3与淋浴龙头本体1限位装配;所述第二进水结构上设有若干个限位部30,若干个所述限位部30间隔且平行排布于第二进水接头3。

更具体地,还包括一置物组件7,其包括支架71及置物壳体72;所述支架71固定于墙体;所述置物壳体72套装于淋浴龙头本体1,且通过支架71支撑固定。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以一种快装式带置物功能的淋浴龙头为例,其主要包括以下部件:淋浴龙头本体1、第一、第二进水接头2、3、转接件41、连接管42、嵌配件43、锁固元件5、倒扣结构6、支架71、置物壳体72及限位螺柱8;

实际安装过程如下:首先,在墙面打孔,在孔位内装入胀紧套(图中未示出),将支架71对应胀紧套处通过螺钉进行旋锁固定,以将支架71装配完成;

其次,对应冷、热水进水管处(图中未示出)对应装入第一、第二进水接头2、3,该第一、第二进水接头2、3分别通过螺接的方式与冷、热水进水管(图中未示出)螺接;所述第一、第二进水接头 2、3外露于墙体的部分则用于与淋浴龙头本体1连接;

再次,将转接件41上带有锁固元件5的一端先与热水进水接头2密封相接(本新型中所述的锁固元件5以螺套为例,亦可以是其他快装锁固元件5),本新型所述的转接件41上设有形变部410,这样能够使转接件41能够弯折调节,进而实现角度及长度的调整;随后将转接件41的另一端插入连接管 42中,并通过倒扣结构6进行限位防脱,具体为:将转接件41插入连接管42内,并通过导引斜面620 的引导顺畅地进入连接管42内,随后反向拉动转接件41,此时转接件41上的扣部62与连接管42内扣接沟槽61的扣止面610抵配,防止转接件41脱出,此部分可根据安装时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而后,将嵌配件43以同样的倒扣结构6与连接管42的另一端装接,在将嵌配件43密封组接至淋浴龙头本体 1内第一进水路11,其中所述嵌配件43能够在淋浴龙头本体1内部活动,以调整桥接单元4的长度;另外,所述连接管42也可以采用可伸缩的连接管42,进一步延长了连接管42的装配及调节范围;

上述转接件41、连接管42及嵌配件43可以在出厂时预装(可拆卸地预装),若需进行安装调节时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装配;

最后,在将淋浴龙头本体1对应冷水进水接头3插接(本新型所述冷水、热水接头的连接仅仅只是实施例表述,不限定此安装方式,冷、热水进水接头2位置可以调换),插入后通过限位螺柱8贯穿淋浴龙头本体1并与冷水进水接头3上的限位部30进行装配;所述冷水进水接头3上开设若干个间隔且平行排列的限位部30,以便于安装调节后所述限位螺柱8亦能进行限位装配;

上述将淋浴龙头本体1与冷、热水进水接头2、3装配好后,在把置物壳体72套设整个淋浴龙头本体1外部,并把置物壳体72固定在所述支架71上,以完成整个装配过程;

上述安装过程中无需任何的安装后的微调等等,购买者可自行安装,无需专用工具或者专业测量来进行装配。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