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区降水入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3279发布日期:2019-01-04 22:5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沙区降水入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入渗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沙区降水入渗辅助装置,属于荒漠治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干旱荒漠地区降水稀少,但广泛分布的粘土平地、龟裂地、粘土沙障固沙区、固定沙丘,在一定降雨强度及降雨量条件下,会形成微区径流积水区,这些水资源对依靠降水维持植被水生态平衡的沙区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人工植被恢复区大量地表结皮的形成,该部分水资源一直以来未被重视而被蒸发损失,利用效率极低。在水资源形势日益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一种简单实用,建设周期短、造价低廉用于快速入渗荒漠地区雨水,提高雨水利用效率的装置。

为此,申请号为CN201610207173.X的专利公开了雨水或地表水快速储渗—地下辐射井技术,降雨量小的情况下,地表水经地表过滤系统进入雨水集输管网,雨水集输管网连通于汇水池,然后进入地下辐射井;当降水强度大时,将辐射井封闭,通过高位水塔对汇水池内的水提升、加压,经由输水管注入辐射井,辐射井和透输管内的水压增高,雨水入渗速度加快;当需要淡水时,启动辐射井内的水泵,将水输送至高位水塔,从高位水塔输送至所需地区。即使降雨量很大,也能将地表降水快速的渗入到地下含水层,避免淡水资源的流失。当枯水期到来的到时候,还可以抽取地下淡水利用。但是该雨水储渗技术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不适于干旱荒漠地区雨水的收集利用。

同时,申请号为CN200520118244.6的专利公开的渗透式雨水井是一种雨水入渗设备,其井筒下部及底部开孔。雨水井埋入地下时,底部及侧壁开孔区域周围装填碎石、砂及土工布过滤层。降雨过程中,周围收集的雨水,通过进水管进入雨水井井筒内,一部分雨水穿过过滤层,渗入土层中,多余部分从出水管流出。但是该渗透式雨水井成本高,技术工序要求高,也不适于干旱荒漠地区雨水的收集入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沙区降水入渗辅助装置,简单实用、建设周期短、成本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沙区降水入渗辅助装置,包括渗管孔、透水管、滤水盖、过滤网及粗砂反滤层;所述渗管孔挖于沙区丘间地、龟裂地及固定沙丘低洼积水区,渗管孔直径为8cm,渗管孔的深度为4.0m;所述透水管的管壁呈曲纹网状,透水管直径为7.5cm,透水管长度为4m,且透水管插装在渗管孔中,粗砂反滤层填充在透水管外壁与渗管孔之间的缝隙中;所述滤水盖呈格栅状,滤水盖安装在透水管顶部;所述过滤网位于透水管内部,过滤网的顶端与滤水盖连接,且过滤网的截面呈“U”字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沙区集雨入渗面选择丘间地、龟裂地及固定沙丘低洼积水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水管采用硬质打孔PVC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水盖通过凹凸联锁机构固定在透水管顶部。

有益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沙区降水入渗辅助装置结构新颖,设计科学合理;简单实用、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该装置能快速入渗积水区雨水,缓解人工植被恢复区土壤水分匮缺,改善土壤水文环境,为人工及天然植被恢复创造条件;此外该装置将荒漠地区宝贵的雨水入渗存储至包气带,减少了蒸发损失,显著提高了雨水利用效率,有利于荒漠化逆转地区生态恢复的可持续性,维持荒漠植被生态系统的平衡,推广应用潜力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沙区降水入渗辅助装置的总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沙区降水入渗辅助装置的滤水盖和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沙区降水入渗辅助装置的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其中:1-渗管孔、2-透水管、3-滤水盖、4-过滤网、5-粗砂反滤层、6-沙区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沙区降水入渗辅助装置,包括渗管孔1、透水管2、滤水盖3、过滤网4及粗砂反滤层5;所述渗管孔1挖于沙区地面6的积水区,渗管孔1直径为8cm,渗管孔1的深度为4.0m;所述透水管2的管壁呈曲纹网状,透水管2直径为7.5cm,透水管2长度为4m,且透水管2插装在渗管孔1中,粗砂反滤层5填充在透水管2外壁与渗管孔1之间的缝隙中;所述滤水盖3呈格栅状,滤水盖3安装在透水管2顶部;所述过滤网4位于透水管2内部,过滤网4的顶端与滤水盖3连接,且过滤网4的截面呈“U”字状。

其中,所述透水管2的顶端与沙区地面6齐平。

其中,所述透水管2采用硬质打孔PVC材质。

其中,所述滤水盖3通过凹凸联锁机构固定在透水管2顶部。

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该装置能快速入渗积水区雨水,缓解人工植被恢复区土壤水分匮缺,改善土壤水文环境,为人工及天然植被恢复创造条件;此外该装置将荒漠地区宝贵的雨水入渗存储至包气带,减少了蒸发损失,显著提高了雨水利用效率,有利于荒漠化逆转地区生态恢复的可持续性,维持荒漠植被生态系统的平衡,推广应用潜力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