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卧式闸门的导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1295发布日期:2019-04-29 12:1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升卧式闸门的导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卧式闸门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升卧式闸门作为通航孔和船闸使用的工作闸门,使用时其动作较为频繁。目前,升卧门启闭卧倒均通过门槽上方的弧形轨道来实现的,其中,弧形轨道制造要求高、安装精度要求高,现场施工时很难满足要求。同时,由于闸门的主滚轮长期浸泡在水下,且其通常采用普通平面轴套与主轴连接(如图3所示),润滑条件较差,即使轴套采用自润滑材料,因无法加油润滑,终会出现磨损,出现启闭困难,甚至出现卡阻现象,影响闸门使用寿命或维护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精巧、动作稳定性好且使用寿命长,使得闸门可保持长效的稳定运行的升卧式闸门的导向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导向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滚轮,所述闸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滚轮一一对应的主轴,所述滚轮空套所述主轴;所述导向系统还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套接在所述主轴的一端,所述外圈套接所述内圈,所述滚轮套接所述外圈,所述内圈的外表面呈向外凸起的弧面状,所述外圈的内表面呈与内圈适配的向内凹陷的弧面状;

所述主轴中开设有一个进油孔和至少一个出油孔、且主轴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一圈位于内圈之内的油槽一,所述进油孔沿主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出油孔的一端与进油孔连通、且另一端与油槽一相连通;

所述内圈中开设有至少一内过流孔、且内圈的内表面上开设有一圈与油槽一开口相对的油槽二,所述内过流孔的一端与油槽二连通、且另一端位于外圈的内表面之内;

所述外圈中开设有至少一外过流孔、且外圈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一圈位于滚轮之内的油槽三,所述外过流孔的一端与油槽三连通、且另一端与内过流孔相对接。

所述滚轮的两侧分设有外密封组件和内密封组件;

所述外密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滚轮的前端面上的外封板;

所述内密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滚轮的后端面上的内封圈,所述内封圈与主轴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弹性组件。

所述内密封组件还包括隔板和挡圈,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在内封圈背向滚轮的端面上,所述挡圈固定连接在隔板背向滚轮的端面上,所述内封圈、隔板、挡圈均与主轴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弹性组件为一对分设于隔板两侧的弹性密封环,所述弹性密封环的内壁抵在主轴上,所述弹性密封环的外壁抵在内封圈或挡圈上。

所述内封圈朝向隔板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弹性密封环的环形凹槽一,所述挡圈朝向隔板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弹性密封环的环形凹槽二。

所述弹性密封环包括断面呈C字形的本体和固定连接在本体上的空心加强圈,所述本体和空心加强圈同轴心。

本实用新型通过类似关节球轴承的结构取缔了现有技术中平面轴承的结构,从而在满足安装精度要求的同时,使得闸门的运行更为平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侧向磨损。与此同时,本案中在主轴中设置的进油孔和出油孔可使得润滑油可方便、高效的流入油槽一、油槽二中,并可经内过流孔、外过流孔后进入油槽三中;这样,当内圈、外圈出现相对运动时,可通过润滑油在二者之间起有效的润滑、保护、抗磨损的作用;同时,当滚轮出现侧向倾斜时,内过流孔中的润滑油可流出对外圈的内表面进行润滑,而外过流孔中的润滑油则可流出对内圈的外表面进行润滑。

本实用新型从整体上具有动作稳定性好、润滑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以及耐磨损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案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案的背景技术示意图;

图中1是滚轮,11是外封板,12是内封圈,13是隔板,14是挡圈,15是弹性组件,150是加强圈,2是闸门,20是主轴,201是进油孔,202是出油孔,203是油槽一,3是内圈,31是内过流孔,32是油槽二,4是外圈,41是外过流孔,42是油槽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3所示,所述导向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滚轮1,所述闸门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滚轮1一一对应的主轴20,所述滚轮1空套所述主轴20;所述导向系统还包括内圈3和外圈4,所述内圈3套接在所述主轴20的一端,所述外圈4套接所述内圈3,所述滚轮1套接所述外圈4,所述内圈3的外表面呈向外凸起的弧面状,所述外圈4的内表面呈与内圈3适配的向内凹陷的弧面状;

所述主轴20中开设有一个进油孔201和至少一个出油孔202、且主轴20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一圈位于内圈3之内的油槽一203,所述进油孔201沿主轴2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出油孔202的一端与进油孔201连通、且另一端与油槽一203相连通;

所述内圈3中开设有至少一内过流孔31、且内圈3的内表面上开设有一圈与油槽一203开口相对的油槽二32,所述内过流孔31的一端与油槽二32连通、且另一端位于外圈4的内表面之内;

所述外圈4中开设有至少一外过流孔41、且外圈4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一圈位于滚轮1之内的油槽三42,所述外过流孔41的一端与油槽三42连通、且另一端与内过流孔31相对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类似关节球轴承的结构取缔了现有技术中平面轴承的结构,从而在满足安装精度要求的同时,使得闸门的运行更为平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侧向磨损。

与此同时,本案中在主轴中设置的进油孔和出油孔可使得润滑油可方便、高效的流入油槽一、油槽二中,并可经内过流孔、外过流孔后进入油槽三中;这样,当内圈、外圈出现相对运动时,可通过润滑油在二者之间起有效的润滑、保护、抗磨损的作用;同时,当滚轮出现侧向倾斜时,内过流孔中的润滑油可流出对外圈的内表面进行润滑,而外过流孔中的润滑油则可流出对内圈的外表面进行润滑。

本实用新型从整体上具有动作稳定性好、润滑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以及耐磨损等优点。

所述滚轮1的两侧分设有外密封组件和内密封组件;

所述外密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滚轮1的前端面上(即远离主轴的一侧端面)的外封板11;

所述内密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滚轮1的后端面上(即远离主轴外侧的一侧端面)的内封圈12,所述内封圈12与主轴20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弹性组件15。这样,一方面,可通过外封板可有效避免润滑油自滚轮的前侧流出,并可通过内封圈避免润滑油自滚轮的后侧流出,减少了润滑油的过量损耗,降低了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弹性组件的设置使其在封住润滑油的同时,使得滚轮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由偏转,从而有效抵消了侧向压力。

所述内密封组件还包括隔板13和挡圈14,所述隔板13固定连接在内封圈12背向滚轮1的端面上,所述挡圈14固定连接在隔板13背向滚轮1的端面上,所述内封圈12、隔板13、挡圈14均与主轴20之间留有间隙;从而通过该间隙使得滚轮可相对于主轴进行一定程度的偏转;

所述弹性组件15为一对分设于隔板两侧的弹性密封环,所述弹性密封环的内壁抵在主轴上,所述弹性密封环的外壁抵在内封圈或挡圈上。从而通过弹性密封环保证了润滑油不会从滚轮的后侧流出,并可利用弹性密封环的弹性变形抵消滚轮上的侧向压力。

所述内封圈朝向隔板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弹性密封环的环形凹槽一,所述挡圈朝向隔板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弹性密封环的环形凹槽二。从而有效避免了弹性密封环与内封圈或是挡圈产生轴向窜动。

所述弹性密封环包括断面呈C字形的本体和固定连接在本体上的空心加强圈150,所述本体和空心加强圈同轴心。从而通过C字形的形状进一步提升了弹性密封环的弹性变形能力,并通过空心加强圈使得弹性密封环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