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凝土预制的渡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1444发布日期:2019-01-04 22:43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混凝土预制的渡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混凝土预制技术且便于打捞垃圾的渡槽。



背景技术:

渡槽也叫过水桥,是一种两端与渠道相接,并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桥梁式水槽,其用来把远处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镇、农村以供饮用和灌溉,也用于排洪、排沙等,大型渡槽还可以通航。由于渡槽大部分为敞开式结构,其不可避免的会进入很多固体垃圾,从而影响目的城镇或农村的用水质量。

公告号为CN207436007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渡槽,其包括渡槽本体,渡槽本体包括一体的槽底板和槽帮;两侧的槽帮上设有对称的限位块组,每组限位块组包括两个留有间隔缝隙的限位块,槽底板和槽帮围成的过水槽腔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过水槽腔的横截面相匹配,过滤网插入限位块组的间隔缝隙中,达到固定状态;所述过滤网的上水侧设有网格打捞板;所述网格打捞板与过滤网紧邻,所述网格打捞板位于槽底板上,并设有手柄架。其使用时,杂物被过滤网阻挡下来,落入网格打捞板上,清理人员进行定期清理时,提拉手柄架对杂物进行打捞。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由于过滤网为刚性结构,而打捞板设置在过滤网的上水侧,则必然会有很多诸如树叶、塑料袋等垃圾因水流的冲击作用而紧贴在过滤网上,致使打捞板打捞时无法有效清理掉过滤网上的垃圾;此外,每次打捞作业时,均需要借助起吊装置将网格打捞板向上吊起方可清理垃圾,导致打捞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凝土预制的渡槽,其解决了现有渡槽中存在的垃圾打捞不彻底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混凝土预制的渡槽,其包括:

混凝土预制的一体式槽体,所述槽体包括具有输水槽且上部开口的槽身以及连接在输水槽两侧内壁之间的连接柱;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两个且用于分别固定安装在槽身的两侧壁上,所述支撑件上端面设有弧形卡槽且所述卡槽的长度方向与槽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捞网支架,所述捞网支架包括形状与输水槽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外框,所述外框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圆柱形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的尺寸和长度与卡槽相匹配,所述两个支撑杆为同轴式布置,所述外框内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用于安装柔性滤网的安装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通过安装件将柔性滤网如尼龙网等挂在捞网支架的外框上,再将捞网支架通过支撑杆放置在支撑件的卡槽内,并在捞网支架的背离支撑杆一侧连接上拉索,即可用于过滤水中的垃圾,当垃圾积累一定量之后,通过拉索实现捞网支架绕支撑杆产生转动,即可带动滤网离开水面,最后取下滤网即可实现对垃圾进行彻底的清理,不仅保证垃圾清理的效果,还节约了打捞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凝土预制的渡槽,其包括混凝土预制的一体式槽体1、支撑件2和捞网支架3,其中:

所述槽体1包括具有输水槽且上部开口的槽身10以及连接在输水槽两侧内壁之间的连接柱11,所述输水槽为开设在槽身10中心的U型或方形凹槽;所述槽身10两端分别设有外凸的第一连接部12和内凹的第二连接部13,且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3相匹配;所述槽身10两端的底部设有底座14,且所述底座14上设有水平延伸的通孔15,当相邻槽体1安装到位后,可通过对拉式螺杆将相邻两个槽体1进行固定连接以避免其产生偏斜而漏水;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件2为两个且用于分别固定安装在槽身10的两侧壁上,所述支撑件2上端面设有弧形卡槽21且所述卡槽21的长度方向与槽体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其中所述支撑件2可采用混凝土预制的长方体结构,其底部设有与槽身10侧壁厚度相匹配的安装槽22,用于咬合在槽身10侧壁顶端;所述安装槽22的背离输水槽一侧的侧壁开有固定孔23,在对其进行安装时,预先在槽体1外侧钻孔,再通过螺栓或轴销将支撑件2与槽体1进行连接以避免其相互滑动;

所述捞网支架3可采用混凝土预制或是其他材质制成,其包括形状与输水槽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外框31,如图2所示,所述外框31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圆柱形支撑杆32且所述支撑杆32的尺寸和长度与卡槽21相匹配,所述两个支撑杆32为同轴式布置,所述外框31内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用于安装柔性滤网的安装件33,所述安装件33可采用耐腐蚀的金属挂钩,当捞网支架3为混凝土预制件时,挂钩可预埋在混凝土内,从而用于将柔性滤网四周边缘均束缚在挂钩上;所述外框31的外侧还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支撑杆32中间的吊耳34,可方便将外框31进行吊装和运输;所述外框31的尺寸与输水槽截面尺寸相匹配,使得外框31安装在输水槽内时,其与输水槽内壁之间不存在空隙,为此,所述支撑件2的背离固定孔23一侧还开有供外框31安装时穿过的滑槽24,且外框31的高度低于输水槽的高度,使得外框31转动时不与支撑杆32产生干涉。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