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收集开关的水沙分离收集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6392发布日期:2020-09-29 10:1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具有收集开关的水沙分离收集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工与河工模型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收集开关的水沙分离收集槽。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前,为深入了解和分析工程建设会否给相关河流自然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或者分析水流的流动冲刷会否影响水利工程建筑物运行安全,通常采用小比例比尺模型试验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来探索和分析。以往,要开展此项工作研究,大多利用河工物理模型或玻璃水槽进行试验。在试验中,对进水口流入的、用于模拟天然河流来流情况的大量水沙,较多采用泵送循环系统来实现水沙的循环和传输。

但该类型的水沙循环试验装置,在装置出水处,虽设有沉沙池,但仍有大量泥沙随同水流流入回水渠中,导致整个循环流路里面的都是含沙的浑水。循环水中含有大量泥沙,未进行水沙分离,水沙流动过程中,会对循环管路系统造成磨损,大大降低使用寿命,且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收集开关的水沙分离收集槽,能够对河工模型中的含沙浑水进行水沙分离,并分别收集,且能够将收集后的泥沙予以外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具有收集开关的水沙分离收集槽,包括收集槽本体,所述收集槽本体包括周壁和底壁,所述收集槽本体内布置有拦沙组件,所述拦沙组件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若干个腔室,部分所述腔室为沙收集区,部分所述腔室为水收集区,位于相应所述沙收集区的周壁布置有收集开关,所述周壁上沿最低位定义为基准位,所述拦沙组件上端均具有溢流部,该溢流部的最低位低于所述基准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开关包括开设在所述周壁上的缺口、布置在该缺口处的卡板槽以及置入在所述卡板槽中的挡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拦沙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拦沙坎,各所述拦沙坎顶部均具有一溢流面,各所述溢流面组成所述拦沙组件的溢流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槽本体呈长条状,各所述拦沙坎沿所述收集槽本体宽度方向竖直布置,所述收集槽本体内布置至少两个所述拦沙坎从而形成至少三个所述腔室,位于所述容纳腔中部的腔室为所述水收集区,其余所述腔室为所述沙收集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开关共有两个并分别布置在位于所述收集槽本体两端部的周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收集区布置有下漏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槽本体的横截面呈u型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周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两个端部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位于所述收集槽本体的两侧,两个所述端部侧壁分别位于所述收集槽本体的两端,两个所述收集开关分别布置在相应的所述端部侧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壁上部向外侧折弯,从而形成所述收集槽本体的引流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侧壁上部向内侧折弯,从而形成所述收集槽本体的防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布置拦沙组件,其顶部的溢流部低于收集槽本体的周壁,因此,含沙浑水流向到沙收集区后,含沙浑水的泥沙会沉积在沙收集区中,水则会漫过拦沙组件的溢流部,流向水收集区,从而实现水沙分离;另一方面,在位于相应沙收集区的周壁布置有可拆卸的收集开关,能将其卸下后,将沙收集区内的泥沙予以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a圈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b圈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至图5,具有收集开关的水沙分离收集槽,包括收集槽本体10,收集槽本体10包括周壁和底壁13。具体而言,作为优选,收集槽本体10呈长条状,收集槽本体10的横截面呈u型状。周壁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以及两个端部侧壁,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分别位于收集槽本体10的两侧,两个端部侧壁分别位于收集槽本体10的两端。

收集槽本体10内布置有拦沙组件,拦沙组件将容纳腔分割成若干个腔室,部分腔室为沙收集区,部分腔室为水收集区,周壁上沿最低位定义为基准位,拦沙组件上端均具有溢流部,该溢流部的最低位低于基准位。作为优选,拦沙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拦沙坎30,各拦沙坎30顶部均具有一溢流面31,各溢流面31组成拦沙组件的溢流部。作为优选,各拦沙坎30沿收集槽本体10宽度方向竖直布置,收集槽本体10内布置至少两个拦沙坎30从而形成至少三个腔室,位于容纳腔中部的腔室为水收集区,其余腔室为沙收集区。在本实施例中,拦沙坎30共两个,腔室共三个,其中一个腔室是位于收集槽本体10中部的水收集区,另外两个腔室是位于收集槽本体10两端的沙收集区。其中,水收集区布置有下漏口15。

另外,位于相应沙收集区的周壁布置有收集开关。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收集开关包括开设在周壁上的缺口、布置在该缺口处的卡板槽21以及置入在卡板槽21中的挡板22,即挡板22可拆卸。本实施例中,收集槽本体10的横截面呈u型状,因此,收集开关的缺口的形状也呈u型,卡板槽21呈u型环状。本实施例中,共设两个沙收集区,收集开关也相应设置两个并分别布置在位于收集槽本体10两端部的周壁上,具体是布置在相应的端部侧壁上,即两个端部侧壁均开设有缺口,在端部侧壁缺口处布置卡板槽21,挡板22可插入到卡板槽21,使相应沙收集区形成腔室,或者从卡板槽21取出,可对沙收集区的泥沙予以排除。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具体是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水沙循环试验装置的出水处,其中,本实施例是根据水沙循环试验装置的出水位于其两侧来设计的,即水沙循环试验装置将含沙浑水流入收集槽本体10两端的沙收集区。为使含沙浑水能顺利流入收集槽本体10,作为优选,第一侧壁11上部向外侧折弯,从而形成收集槽本体10的引流部,即含沙浑水从引流部流入沙收集区。为了防止含沙浑水流速过快,从而冲击第二侧壁12并溅起,作为优选,第二侧壁12上部向内侧折弯,从而形成收集槽本体10的防溅部。

本实施例中,含沙浑水分别流入两个沙收集区,由于沙的密闭比水大,会沉积在沙收集区的底部。另一方面,收集槽本体10横截面呈u型状,在沙收集区中,u型状的收集槽本体10也是有利于流入其内的泥沙沉积到收集槽本体10底部。此时,各拦沙坎30远离水收集区的端面为拦沙阻隔面。另外,挡板22高于拦沙坎30,水会漫过拦沙坎30顶部的溢流面,并流向收集槽本体10中部的水收集区,并从下漏口15流出,使用者可从下漏口15收集,可再次循环使用。而两个沙收集区的泥沙需要清理时,无需将本水沙分离收集槽从水沙循环试验装置中拆除,只需要取出位于收集槽本体10两端的挡板22,即可轻松将沙收集区的泥沙清扫排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水沙循环试验装置的出水位置,相应对收集槽本体的形状、各拦沙坎数量和位置来进行适当修改。例如,在收集槽本体10内两端,可分别设置两个或以上拦沙坎30,形成若干个沙收集区,这样最终流向水收集区的水很更为清澈,具体应根据水沙循环试验装置中含沙浑水的浑浊度来进行设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