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2304发布日期:2020-09-29 09:2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清淤一般指治理河道或下水管道内的淤泥,通过机械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随河水流走,从而起到疏通的作用,河道淤积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使用,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目前人们在下水管内淤泥清洗进行时,一般都是将下水道清淤用的机器人放入到下水管道内,但是现有的下水道清淤用的机器人,只能通过底部的履带带动机器人运动,机器人的左右两侧无法与管道的内壁接触,而管道内的淤泥则影响机器人的行动,导致机器人无法平稳的在管道内运动,容易导致机器人在管道内侧翻,从而影响装置的正常清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具备装置在管道内稳定性好、能够对管道内壁上的淤泥进行清理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清淤装置在管道内稳定性差、无法对管道内部上的淤泥进行清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包括底杆,底杆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底部且靠近中央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横杆,横杆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滚轮共有四个,同一侧的两个滚轮之间套接有履带,固定杆正面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保护箱,保护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置物板,置物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筒,置物板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凸块,该结构设置,使得滚轮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履带运动,从而带动装置在管道内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其中底杆左右两侧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杆,弹簧杆远离底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固定盘远离弹簧杆一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该结构设置,使得装置在进入管道内时,弹簧杆能够受力压缩,从而使得装置的左右两侧能够与管道内壁相互贴合,而装置在管道内运动时,则会带动连接板以第一转轴的中心为圆心转动,提高了装置在管道内运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其中第一转轴远离底杆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顶部和底部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表面且远离连接板中心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第二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由防滑橡胶制成,该结构设置,使得装置在进入到管道内时,能够将支撑杆撑开,从而使得支撑杆与管道的内壁相互贴合,从而使得装置在运动时,支撑杆和凸块能够随着连接板一起转动,从而对管道内壁进行清理,不仅提高了装置在管道内的稳定性,也使得装置对管道的清淤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其中转动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破碎齿,破碎齿沿转动杆的垂直方向呈等距设置有若干个,该结构设置,使得电机在转动时,能够带动置物板转动,从而带动套筒和捣碎齿转动,从而将管道内壁上的淤泥搅碎。

本实用新型的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其中套筒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捣碎齿,捣碎齿沿套筒的垂直方向呈等距设置,该结构设置,使得置物板在转动时,转动杆也会随着一起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杆上的破碎齿能够对管道中心处的淤泥进行清理,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清淤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弹簧杆和固定盘,配合第一转轴和连接板,使得装置在进入管道内时,弹簧杆能够受力压缩,从而使得装置的左右两侧能够与管道内壁相互贴合,而装置在管道内运动时,则会带动连接板以第一转轴的中心为圆心转动,提高了装置在管道内运动时的稳定性,并通过设置的支撑杆和支撑块,配合第二转轴,使得装置在进入到管道内时,能够将支撑杆撑开,从而使得支撑杆与管道的内壁相互贴合,从而使得装置在运动时,支撑杆和凸块能够随着连接板一起转动,从而对管道内壁进行清理,不仅提高了装置在管道内的稳定性,也使得装置对管道的清淤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滚轮和履带,使得滚轮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履带运动,从而带动装置在管道内运动,通过设置的电机和套筒,配合捣碎齿,使得电机在转动时,能够带动置物板转动,从而带动套筒和捣碎齿转动,从而将管道内壁上的淤泥搅碎,并通过设置的转动杆和破碎齿,使得置物板在转动时,转动杆也会随着一起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杆上的破碎齿能够对管道中心处的淤泥进行清理,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清淤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杆;2、弹簧杆;3、固定盘;4、第一转轴;5、连接板;6、第二转轴;7、支撑杆;8、支撑块;9、固定杆;10、横杆;11、滚轮;12、履带;13、保护箱;14、电机;141、连接杆;15、置物板;16、套筒;17、捣碎齿;18、转动杆;19、凸块;20、破碎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的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包括底杆1,底杆1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固定杆9底部且靠近中央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横杆10,横杆10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11,滚轮11共有四个,同一侧的两个滚轮11之间套接有履带12,固定杆9正面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保护箱13,保护箱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14,电机1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1,连接杆141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置物板15,置物板15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套筒16,置物板15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8,转动杆18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凸块19,该结构设置,使得滚轮11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履带12运动,从而带动装置在管道内运动。

底杆1左右两侧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杆2,弹簧杆2远离底杆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3,固定盘3远离弹簧杆2一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该结构设置,使得装置在进入管道内时,弹簧杆2能够受力压缩,从而使得装置的左右两侧能够与管道内壁相互贴合,而装置在管道内运动时,则会带动连接板5以第一转轴4的中心为圆心转动,提高了装置在管道内运动时的稳定性。

第一转轴4远离底杆1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顶部和底部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6,第二转轴6表面且远离连接板5中心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杆7,支撑杆7远离第二转轴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8,支撑块8由防滑橡胶制成,该结构设置,使得装置在进入到管道内时,能够将支撑杆7撑开,从而使得支撑杆7与管道的内壁相互贴合,从而使得装置在运动时,支撑杆7和凸块19能够随着连接板5一起转动,从而对管道内壁进行清理,不仅提高了装置在管道内的稳定性,也使得装置对管道的清淤效果更好。

转动杆18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破碎齿20,破碎齿20沿转动杆18的垂直方向呈等距设置有若干个,该结构设置,使得电机14在转动时,能够带动置物板15转动,从而带动套筒16和捣碎齿17转动,从而将管道内壁上的淤泥搅碎。

套筒16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捣碎齿17,捣碎齿17沿套筒16的垂直方向呈等距设置,该结构设置,使得置物板15在转动时,转动杆18也会随着一起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杆18上的破碎齿20能够对管道中心处的淤泥进行清理,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清淤效率。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工作人员将装置放入到管道口处,然后将压缩两个连接板5,使得弹簧杆2压缩,从而将两个支撑杆7放入到管道的内壁,此时支撑杆7则会以第二转轴6的中心为圆心转动,从而使得两个支撑杆7向远离连接板5中心的一侧转动,让两个支撑杆7与管道的内壁相互贴合,使得装置的左右两侧能够与管道的内壁相互接触,从而提高了装置在管道内运动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将装置完全放入到管道内后,便可以开始控制装置运动,装置在运动的过程中,电机14也会转动,从而带动置物板15转动,而置物板15则会带动套筒16和转动杆18转动,套筒16在转动时,则会带动其表面的捣碎齿17转动,从而对管道内壁上的淤泥进行清理,而转动杆18在转动时,则会带动其表面的破碎齿20转动,从而对管道中心处的淤泥进行清理,而装置在运动的过程中,连接板5则会以第一转轴4的中心为圆心转动,而支撑杆7和支撑块8也会随着一起转动,从而对管道内壁上的淤泥进行清理,在提高了装置在管道内运动的稳定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装置的清淤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