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2370发布日期:2019-09-20 20:4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升降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中,会在地势较低的地面上建设房屋。当降水量较大时,城市地面被淹没,从而影响居民的生活,为此提供一种升降式地基构造,当降水量较大时使房屋上升防止被水淹没。

目前,公开号为CN10656740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升降式地基构造,包括开设在地面上的深坑,所述深坑的侧壁和底面设有防水层,房屋地基设置在深坑内;所述地面上开设有与深坑底部连通的入水口;地面中埋设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房屋地基上设有与驱动齿轮啮合的齿条。房屋建造在房屋地基上,房屋与房屋地基密封连接。当城市地面被淹,地面上的水位上升,地面上的水从入水口进入深坑底部,与此同时,驱动机构动作,驱动齿轮驱动地基上升,防止房屋被水淹没,并且深坑底面与房屋地基底面远离,形成蓄水空间,减少底面上的积水。

当上述技术方案中,用驱动齿轮驱动齿条竖直移动从而带动地基升降,但地基与地基上建设的房屋质量较大,而齿轮齿条传动结构在转动过程中齿轮的线速度和齿条的速度相同,所说齿轮齿条传动不能达到省力效果,从而导致提供驱动的动力结构载荷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地基结构,使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呈螺线向下,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了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长度,进而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地基结构,包括开设于底面上的深坑,所述深坑内竖直滑动连接有地基,所述深坑底部设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地基下底面的第一抵触块和第二抵触块,所述第一抵触块和第二抵触块均呈螺线形并且两者以地基的中心点为中心呈轴对称,所述第一抵触块下端沿其螺旋方向开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抵触块下端沿其螺旋方向开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远离地基中心一端为倾斜下端,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至少滑动连接有一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抵触于深坑底面并且与深坑底面滑移连接,所述支撑杆安装有驱动支撑杆滑动的驱动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杆沿着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向远离中心方向滑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向着远离地基中心一端为倾斜下端,两者与深坑底面之间的距离越接近,从而地基在支撑杆的支撑力的作用下向上滑动,到达了抬升地基高度的目的;利用螺线形的第一抵触块和第二抵触块使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呈螺线向下,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了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长度,当支撑杆沿着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滑动而推动地基时更加省力,进而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一斜面移动行程相同所述第一斜面改变的高度相同,沿着所述第二斜面移动行程相同所述第二斜面改变的高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在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上以相同的线速度移动时,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改变的高度相同,从而支撑杆以相同线速度移动时,支撑杆始终上端始终支撑于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上,为地基提供支撑力,避免因为部分支撑杆无法支撑于支撑座上而底座侧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一个位于所述第一斜面的支撑杆与一个位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支撑杆组成支撑组,同一所述支撑组的两个支撑杆位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上的位置呈轴对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两个支撑杆组成一个支撑组,一个支撑组内的两个支撑杆对地基施加支撑力的位置呈轴对称,进而使升降结构对地基施加的支撑力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降低底座侧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上端转动连接有抵触轮,所述抵触轮侧壁抵触于第一斜面或者第二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抵触轮将支撑杆与第一斜面之间以及支撑杆与第二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呈滚动摩擦,进而降低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与齿条啮合的驱动齿轮和驱动驱动齿轮转动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为防水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升降地基时,启动伺服电机,利用伺服电机驱动驱动齿轮转动,因为驱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从而为支撑杆提供移动的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沿其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垂直,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设有两个齿条,两个所述齿条分别固定连接于限位板相背的两侧,每个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齿轮均有两个,两个所述驱动齿轮分别与两个齿条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驱动齿轮将限位板夹紧从而支撑杆的上端进行限位,防止支撑杆在滑动时从而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上滑出,使支撑杆与第一斜面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支撑杆与第二斜面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深坑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限位轨道,所述支撑杆下端滑动连接于限位轨道,所述限位轨道包括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呈与第一抵触块的水平投影相同的螺线,所述第二轨道呈与第二抵触块的水平投影相同的螺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轨道对支撑杆下端进行限位,减少支撑杆发生倾斜的可能性,使支撑杆保持竖直状态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使支撑杆深坑底面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底部转动连接有四个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侧壁抵触于限位轨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轮减小支撑杆与驱动轨道摩擦力,并利用四个支撑轮以支撑支撑杆,三点形成一面,减少支撑杆偏转的可能性,使支撑杆与驱动轨道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呈螺线向下,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了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长度,当支撑杆沿着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滑动而推动地基时更加省力,进而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其二,利用抵触轮和支撑轮分别减小支撑杆与限位轨道之间以及支撑杆与驱动轨道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加省力的效果;

其三,使两个支撑杆组成一个支撑组,一个支撑组内的两个支撑杆对地基施加支撑力的位置呈轴对称,进而使升降结构对地基施加的支撑力分布更加均匀,降低底座侧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深坑;11、限位轨道;111、第一轨道;112、第二轨道;113、凸起;2、地基;3、升降结构;31、第一抵触块;311、第一斜面;32、第二抵触块;321、第二斜面;33、支撑杆;331、抵触轮;332、撑轮;333、凹槽;34、限位板;341、齿条;4、驱动结构;41、驱动齿轮;411、连接齿轮;42、伺服电机;43、减速器;431、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一种升降地基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开设于底面上的深坑1、竖直滑动连接于深坑1内的地基2和驱动地基2升降的升降结构3。深坑1横截面呈矩形,地基2为长方体状并且与深坑1适配。当城市地面被淹,地面上的水位上升,利用升降结构3使地基2竖直向上滑动,从而将地基2抬升防止房屋被水淹没。

如图1所示,升降结构3包括固定连接于地基2下底面的第一抵触块31和第二抵触块32以及支撑杆33。其中第一抵触块31和第二抵触块32的水平投影呈均呈以地基2中心点为中心的螺线形并且两者以其地基2中心点呈轴对称。第一抵触块31下端沿其螺旋方向开设有第一斜面311,第二抵触块32下端沿其螺旋方向开设有第二斜面321,第一斜面311和第二斜面321以地基2中心顺时针盘旋而下,第一斜面311和第二斜面321向着远离地基2中心一端为倾斜下端。第一斜面311和第二斜面321均滑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杆33,支撑杆33下端抵触于深坑1底面。当需要抬升地基2时,使支撑杆33沿着第一斜面311和第二斜面321顺时针滑动,从而使支撑杆33向地基2中心远离,因为螺旋滑道越远离中心位置,其与深坑1底面之间的距离越接近,进而地基2在支撑杆33的支撑力的作用下向上滑动;当需要使地基2下降时,使支撑杆33沿着第一斜面311和第二斜面321逆时针滑动,使支撑杆33向地基2中心靠近,进而使地基2向下滑动。沿着第一斜面311移动行程相同,第一斜面311改变的高度相同,沿着第二斜面321移动行程相同所第二斜面321改变的高度相同,从而支撑杆33以相同线速度移动时,支撑杆33始终上端始终支撑于螺旋轨道上,为地基2提供支撑力,避免因为部分支撑杆33无法支撑于支撑座上而底座侧偏。两个支撑杆33组成一个支撑组,一个支撑组内的两个支撑杆33对地基2施加支撑力的位置呈轴对称,进而使升降结构3对地基2施加的支撑力分布更加均匀,降低地基2侧偏的可能性。

如图1和2所示,第一斜面311和第二斜面321沿其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4,限位板34沿着第一斜面311或第二斜面321盘旋而下,限位板34与第一斜面311或第二斜面321垂直。限位板34相背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齿条341,两个齿条341的齿面面向相背的两侧。支撑杆33安装有驱动支撑杆33滑动连接驱动结构4。驱动结构4包括分别与两个齿条341啮合的两个驱动齿轮41、驱动驱动齿轮41转动的伺服电机42和固定连接于支撑杆33上端为减速器43。

如图3所示,伺服电机42为防水电机,伺服电机42固定连接于支撑杆33并且其输出轴与减速器43的输入轴同轴固定连接。减速器43为蜗轮蜗杆减速器43,减速器4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431,两个驱动齿轮41转动连接于支撑杆33上端,两个驱动齿轮41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齿轮411,两个连接齿轮411啮合并且其中一个连接齿轮411与传动齿轮431啮合。伺服电机42通过减速器43驱动传动齿轮431转动,传动齿轮431带动连接齿轮411转动,因两个连接齿轮411啮合所以两个连接齿轮411等速反向转动,进而使驱动齿轮41等速反向转动。因为驱动齿轮41与齿条341啮合,从而为支撑杆33提供移动的力。

如图2和3所示,为了减小支撑杆33与第一斜面311之间以及支撑杆33与第二斜面321之间的摩擦力,支撑杆33上端转动连接有抵触轮331,抵触轮331有两个分别位于限位板34两侧,抵触轮331侧壁抵触于第一斜面311或者第二斜面321。利用抵触轮331将支撑杆33与第一斜面311之间以及支撑杆33与第二斜面321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呈滚动摩擦,进而降低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4所示,为了使支撑杆33始终保持竖直,还需要稳定支撑杆33下端与深坑1底面之间的连接结构。深坑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限位轨道11,限位轨道11包括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第一轨道111呈与第一抵触块31的水平投影相同的螺线形,第二轨道112呈与第二抵触块32的水平投影相同的螺线形。支撑杆33底部转动连接有四个支撑轮332,支撑轮332侧壁抵触于限位轨道11,使支撑杆33下端与限位轨道11的接触点有四个,减少支撑杆33偏转的可能性。限位轨道11包括两条平行的凸起113,支撑轮332侧壁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333,凸起113与凹槽333适配,从而限制支撑轮332的轴向位移,进一步减少支撑杆33偏转的可能,使支撑杆33与驱动轨道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具体工作方式:当城市地面被淹,地面上的水位上升时,启动伺服电机42,伺服电机42通过减速器43驱动驱动齿轮41转动,驱动支撑杆33沿着第一斜面311或第二斜面321顺时针滑动,从而使支撑杆33向螺旋滑道中心远离,进而地基2在支撑杆33的支撑力的作用下向上滑动。底面水位下降后,启动伺服电机42,伺服电机42通过减速器43驱动驱动齿轮41转动,使支撑杆33沿着第一斜面311或第二斜面321逆时针滑动,使支撑杆33向螺旋滑道中心远离,进而使地基2向下滑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