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后浇带独立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9391发布日期:2019-05-03 19:09阅读:1525来源:国知局
顶板后浇带独立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板后浇带独立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梁体相应的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的保留时间较长,故对后浇带处的顶模板起支撑作用的支架也将长期支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支撑非后浇带处的顶模板的支架和支撑后浇带处的顶模板的支架为同搭同拆结构,若要保证对后浇带处的顶模板起支撑作用的支架能够长期支撑,支撑非后浇带处的顶模板的支架在长时间内也不拆除,但这将直接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板后浇带独立支撑结构,支设时后浇带部位的顶板面板和次龙骨与两侧的顶板面板和次龙骨全部断开支设,确保了后浇带以外的支撑、快速拆除周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顶板后浇带独立支撑结构,包括主龙骨、次龙骨、面板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顶托,所述顶托包括托板、固定在托板上的撑杆以及与撑杆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母,所述托板上设置有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包括弹簧,弹簧一端固定托板背离撑杆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托板上、弹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由相互垂直呈L型的横板和竖板构成,所述夹持件与托板铰接,两个夹持件的横板位于托板和压板之间、竖板分别从压板侧端超出;所述主龙骨通过夹紧组件固定在顶托上,所述次龙骨和面板布置在主龙骨上,顶板后浇带独立支撑结构部位的次龙骨和面板与顶板后浇带独立支撑结构两侧的次龙骨和面板全部断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浇带支撑架在顶板支撑架搭设时同时施工,顶板支撑架对主龙骨进行支撑固定,后浇带支撑架对后浇带部位的主龙骨进行支撑固定,然后面板及次龙骨安装在主龙骨之上,且后浇带部位的面板及次龙骨与两侧顶板的面板及次龙骨全部断开。后浇带支撑架对后浇带主龙骨进行支撑固定时,将顶托的撑杆插入到后浇带支撑架的最上端内,通过旋转调节螺母使撑杆上下移动,将托板调节至所需的高度,使压板顶在主龙骨的下面。然后继续旋转调节螺母使撑杆及托板向上移动,托板带动夹持件向上移动,弹簧逐渐受压回缩,压板与托板之间的距离缩短,当压板的下表面与夹持件的横板抵触后,对夹持件施加压力,两个夹持件受到压力后分别绕其自身的铰接点转动、同时向后浇带主龙骨靠拢,从而将主龙骨夹持在压板的中部,对其进行左右限位,再将调节螺母旋死,使主龙骨夹紧在压板与次龙骨之间,最终实现后浇带主龙骨的全方位限位;且夹紧组件对后浇带主龙骨施力时自动将主龙骨夹紧在压板的中部,避免了主龙骨发生偏移,从而使主龙骨受到的力直接均匀的传至顶托上,顶托传至支撑架上,受力结构合理,能充分发挥各材料的受力作用,安装的更稳定。后浇带两侧顶板混凝土施工完成,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时可拆除顶板模板及其架体,保留后浇带独立支撑结构,从而达到除后浇带以外的支撑快速拆除周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板上设置有连接耳,横板与竖板的转折处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连接耳铰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件通过转轴与连接耳配合铰接在托板上,使得夹持件与托板能够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的外侧套设有套管,套管固定在托板上,夹持件的横板位于压板和套管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簧受压后回缩至套管内,压板将横板挤压在套管的端部上,套管对弹簧起到保护的作用,以免其过度受压发生形变,套管还对横板起到刚性支撑的作用,从而使夹持件对主龙骨进行更稳固的夹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的高度尺寸不大于连接耳的高度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夹持件被夹紧在套管与压板之间后,两个夹持件仍处于向外翻的状态、无法夹紧主龙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件的竖板上分布有齿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牙嵌在主龙骨的表面上,使主龙骨安装的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由钢管立柱和横向、纵向分布的连接杆通过扣件组合固定而成,后浇带支撑架应为四排三跨架体;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扫地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扫地杆用于约束钢管立柱,能够有效地增大支撑架的整体刚度,使钢管立柱受力趋于均匀,提高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下方铺设有垫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板起到加大应力扩散面积,减小钢管立柱集中载荷对支撑结构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后浇带部位的顶板面板、次龙骨和主龙骨进行单独支撑,使得后浇带以外的支撑能够快速拆除周转,保证施工进度;

2、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顶托和夹紧组件,顶托与夹紧组件配合使主龙骨安装的更加稳固,使支撑架的受力更加平衡,保证了支撑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顶板后浇带独立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顶托和夹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龙骨;2、支撑架;21、钢管立柱;22、连接杆;23、扣件;3、顶托;31、托板;311、连接耳;32、撑杆;33、调节螺母;4、夹紧组件;41、弹簧;42、压板;43、夹持件;431、横板;432、竖板;433、转轴;434、齿牙;45、套管;5、扫地杆;6、垫板;7、次龙骨;8、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顶板后浇带独立支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主龙骨1、次龙骨7、面板8以及支撑架2,主龙骨1可选为木方或方钢,材质及间距依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支撑架2用于支撑主龙骨1,由钢管立柱21和横向、纵向分布的连接杆22通过扣件23组合固定而成,为保证支撑架2的稳定性,支撑架2架体应采用四排三跨设置;钢管立柱21的上端设置有顶托3,顶托3包括托板31,托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撑杆32,撑杆32的杆身为螺杆,撑杆32的杆身可插入到钢管立柱21中,撑杆32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33。

托板31上设置有用于夹紧主龙骨1的夹紧组件4,如图2所示,夹紧组件4包括固定在托板31上表面的弹簧41,弹簧4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42,托板31上、弹簧4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夹持件43,夹持件43由相互垂直呈L型的横板431和竖板432构成,托板31上设置有连接耳311,横板431与竖板432的转折处穿设有转轴433,夹持件43通过转轴433与连接耳311配合铰接在托板31上,使得夹持件43与托板31能够相对转动。两个夹持件43的横板431位于托板31和压板42之间、竖板432分别从压板42侧端超出,使压板42位于两者之间。

后浇带支撑架2在顶板支撑架搭设时同时施工,顶板支撑架对主龙骨1进行支撑固定,后浇带支撑架2对后浇带部位的主龙骨1进行支撑固定,次龙骨7分布在主龙骨1的上部,面板8布置在次龙骨7上,且后浇带部位的次龙骨7及面板8与两侧顶板的次龙骨7及面板8全部断开。后浇带支撑架2对后浇带主龙骨1进行支撑固定时,将顶托3的撑杆32插入到最上端钢管立柱21内,此时调节螺母33被卡在钢管立柱21的顶端,通过旋转调节螺母33使撑杆32上下移动,将托板31调节至所需的高度,使压板42顶在主龙骨1的下面。

然后继续旋转调节螺母33使撑杆32及托板31向上移动,托板31带动夹持件43向上移动,弹簧41逐渐受压回缩,压板42与托板31之间的距离缩短,当压板42的下表面与夹持件43的横板431抵触后,对夹持件43施加压力,两个夹持件43受到压力后分别绕其自身的铰接点转动、同时向后浇带主龙骨1靠拢,从而将主龙骨1夹持在压板42的中部,对其进行左右限位,再将调节螺母33旋死,使主龙骨1夹紧在压板42与后浇带次龙骨7之间,最终实现后浇带主龙骨1的全方位限位;且夹紧组件4对后浇带主龙骨1施力时自动将主龙骨1夹紧在压板42的中部,避免了主龙骨1发生偏移,从而使主龙骨1受到的力直接均匀的传至顶托3上,顶托3传至钢管立柱21上,受力结构合理,能充分发挥各材料的受力作用,安装的更稳定。后浇带两侧顶板混凝土施工完成,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时可拆除顶板模板及其架体,保留后浇带独立支撑结构,从而达到除后浇带以外的支撑快速拆除周转的效果。

如图2所示,在弹簧41的外侧套设有套管45,套管45固定在托板31上,夹持件43的横板431位于压板42和套管45之间,套管45的高度尺寸不大于连接耳311的高度尺寸;当弹簧41受压后回缩至套管45内,压板42将横板431挤压在套管45的端部上,套管45对弹簧41起到保护的作用,以免其过度受压发生形变,套管45还对横板431起到刚性支撑的作用,从而使夹持件43对主龙骨1进行更稳固的夹持。在夹持件43的竖板432上、与主龙骨1相接触的端面分布有若干齿牙434,齿牙434嵌在主龙骨1的表面上,使主龙骨1安装的更稳定。

如图1所示,支撑架2上还设置有扫地杆5,扫地杆5用于约束钢管立柱21,能够有效地增大支撑架2的整体刚度,使钢管立柱21受力趋于均匀,提高承载力。支撑架2下方铺设有垫板6,起到加大应力扩散面积,减小钢管立柱21集中载荷对支撑结构的影响。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