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7232发布日期:2019-10-19 04:09阅读:1101来源:国知局
电缆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建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盖板。



背景技术:

目前,变电站、集控站以及通讯室等室内电缆沟很少有成套的防潮或者除潮方案和措施,所以导致电缆沟内的潮湿度偏高,久而久之使电缆沟内的电缆出现诸多问题,如电缆绝缘强度的下降,电缆使用寿命的减短;以上现状均不利于电力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然而,用户侧室内电缆盖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盖板,钢筋混凝土盖板下的电缆沟难以做到实时监测,电缆沟内甚至出现积水、开裂、下沉等异常情况亦无法及时发现,导致对运行中的电缆、设备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无法对电缆沟内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监测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对电缆沟及时监测以提高设备安全性的电缆盖板。

一种电缆盖板,其包括板体及透明窗板,所述板体盖设于电缆沟上,且所述板体开设有与所述电缆沟连通的可视窗,所述透明窗板盖设于所述可视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体包括本体及固定缘,所述本体覆盖于所述电缆沟上,所述固定缘由所述主体四周的边缘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电缆沟的外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缘嵌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体为镀锌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窗板为钢化玻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体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电缆盖板包括提拉把手,所述提拉把手穿设于所述装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拉把手可伸缩地穿设于所述装配孔内,并相对所述板体于提拉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往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拉把手包括倒U字型的提拉部及限位部,所述装配孔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穿孔,所述提拉部相互分离的两端相对所述板体可抽拉地穿设于所述两个穿孔内,所述限位部由所述提拉部相互分离的两端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穿孔内后向相背的方向弯折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两个穿孔的收纳槽,所述提拉把手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体上开设有两个让位槽,所述两个让位槽位于所述收纳槽的相对两侧,并均与所述收纳槽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盖板用于盖设室内电缆沟槽。

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盖板,通过于板体上设置可视窗,方便工作人员对电缆沟内运行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高设备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缆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缆盖板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缆盖板中提拉把手处于提拉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缆盖板中提拉把手处于收纳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电缆盖板100盖设于电缆沟200,用于对电缆沟200进行封闭,以保护布置于电缆沟200内的电缆。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电缆盖板100盖设于室内电缆沟。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电缆盖板100亦可用于其它室外电缆沟或其它沟槽结构中,在此不作限定。

电缆盖板100包括板体10及透明窗板30。板体10盖设于电缆沟200上,且板体10开设有与电缆沟连通的可视窗11,透明窗板30盖设于可视窗13上,便于用户无需进行开盖操作便可直接由可视窗11观察电缆沟内的情况,以及时发现积水等异常情况。

请参看图2,具体地,板体10包括本体12及固定缘13。本体12大体呈方形板状,其覆盖于电缆沟200上,可视窗11开设于本体12上。固定缘13由本体12相对两侧的边缘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使得板体10的横截面呈倒U字型。对应地,电缆沟200的外周形成有固定槽,当板体10盖设于电缆沟200时,固定缘13、嵌设于固定槽内,以将板体10限位固定于电缆沟200的上方。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本体12为具有长边与短边的长方形板状,固定缘13由本体12的长边延伸形成。同时,板体10为镀锌钢板,其厚度为4.5mm,尺寸(长*宽*高):820mm*420mm*10mm。其中,镀锌钢板承重能力符合国家标准,但是重量比钢筋混凝土盖板减轻50%。如此,在保证板体10强度的同时,减少原有钢筋混凝土盖板重量,为搬动电缆盖板100省时省力。

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板体10的形状及材质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透明窗板30固定于本体12上,以覆盖可视窗1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透明窗板30为钢化玻璃,厚度12mm,尺寸(长*宽):300mm*400mm。其中,在装配时采用角钢支撑,便于用户观察电缆沟内运行情况。

请参看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板体10上开设有装配孔14,电缆盖板100包括提拉把手50,提拉把手50穿设于装配孔14内,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提拉把手50移动电缆盖板100。

提拉把手50可伸缩地穿设于装配孔14内,并相对板体10于提拉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往复。其中,当提拉把手50位于提位位置时,提拉把手50与板体10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以便于工作人员抓握提拉把手50对电缆盖板100进行提拉操作。当提拉把手50位于收纳位置时,提拉把手50与板体10所在平面齐平或低于板体10所在平面,以进行收纳,避免占用空间。

请一并参看图4,具体地,提拉把手50包括倒U字型的提拉部51及限位部53,装配孔1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穿孔,提拉部51相互分离的两端相对板体10可抽拉地穿设于两个穿孔内,限位部53由提拉部51相互分离的两端穿设于对应的穿孔内后向相背的方向弯折形成。也就是说,提拉把手50大体呈几字型。

当提拉把手50处于提拉位置时,提拉部51相对板体10上升并保持一定间距,直至限位部53阻挡于对应穿孔外。当提拉把手50处于收纳位置时,提拉部51相对板体10下升降至抵接于板体10的表面,此时,限位部53凸伸于穿孔外并与穿孔之间保持一定间距。

进一步地,板体10上开设有连通两个穿孔的收纳槽15,提拉把手50于收纳位置时收纳于收纳槽15内,以低于或与板体10表面齐平,保证板体10表面平整美观。

更进一步地,板体10上开设有两个让位槽16,两个让位槽16位于收纳槽15的相对两侧,并均与收纳槽15连通,用于当工作人员抓取收纳于收纳槽15内提拉把手50时,避免与板体10表面产生干涉,而对工作人员的手造成伤害。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提拉把手50包括位于可视窗11相对两侧的两个,板体10与两个提拉把手50对应位置均设置有上述装配孔14、收纳槽15以及让位槽16,在此不作赘述。此外,提拉把手50为镀锌圆钢,直径8mm。

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提拉把手50的数量及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电缆盖板100中,(1)使用镀锌钢板为板体10的原材料,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少原有钢筋混凝土盖板重量,为搬动盖板省时省力;(2)增加可视窗11,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在无需移动电缆盖板100的情况下,有效检查电缆沟内运行情况,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