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检查口消防管道预制安全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9595发布日期:2019-05-03 19:10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双检查口消防管道预制安全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查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检查口消防管道预制安全检查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发展,各种消防栓都要设在地下,为了防止地上、地下水的侵蚀,通常给他们包覆一个“外壳”——消防井,以方便消防栓的日常巡检与维修。

现有的消防井至少存在两处严重弊端,第一,现有的通常采用砖砌的方式形成一个密封空间,然而砖砌的管道井无法做到密封,无法完全阻止地下地上水的侵入,易腐蚀、易渗 水、保温效果差,消防栓的日常巡检与维修不易,造成使用周期短,成本高;第二,现有的消防井为一个封闭的腔体,在腔体内设置控制开水和关水的控制阀,并且与外部水带对接的接口也在该腔体内,如此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因为外部水带与接口对接时,往往采用便捷式的快插结构,使用时存在漏水问题,在外部危机情况解除后,操作人员需要再次回到井内关闭控制阀,而此时存在的问题是井内充满了水,人员无法进入内部;另外由于接头采用快插式方式,在控制阀开水时,由于水压较大,对接口进行冲击,导致将水带与接口冲开,此时水很快充满井内,如此,很容易对正在井内操作的人员造成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种双检查口消防管道预制安全检查井。

一种双检查口消防管道预制安全检查井,包括封闭的长方形收容井体,在井体内部设置消防用进水管道,进水管道的一端外漏于井体外部,以与外部供水系统连接,另一端设置消防栓,还在消防栓的前端设置阀门,在井体的顶部盖合井盖,井盖与井体侧壁之间密封连接,在井盖上开设第一人孔和第二人孔,分别在第一人孔和第二人孔上盖合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第一人孔靠近井盖的一侧设置,用于人员进入井体内部操作阀门,第二人孔设置在消防栓的正上方,用于人员打开第二人孔操作水带与消防栓之间连接,还在井体的侧壁内设置用于安装进水管道的第一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包括固定件、活动件、密封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套筒、翼板,套筒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筒体,翼板为固定于套筒外壁上的一个平板,翼板的边缘向井体的侧壁内部延伸,以使翼板嵌入至井体的侧壁内部,且翼板的中间开口,翼板的中间开口的边缘向套筒的内部延伸至形成环形凸缘,环形凸缘的内径小于套筒的内径,环形凸缘的内径大于进水管道的外径,套筒的内部端口外露于侧壁内侧,套筒的内部端口设置法兰,所述活动件包括锁紧环形板、顶紧内筒、锁紧杆,顶紧内筒插入至套筒的内部,锁紧环形板与套筒内部端口处的法兰对接,锁紧杆连接于法兰与锁紧环形板之间,以通过调节锁紧杆的方式推顶顶紧内筒向套筒靠近,所述密封件为柔性环形圈,密封件设置于顶紧内筒与调节套筒之间的进水管道外壁上,密封件靠近套筒的环形凸缘设置,以通过密封件将环形凸缘与进水管道外壁之间密封。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的套筒为变径筒体,套筒的内径由内向外渐缩。

优选的,所述顶紧内筒的前端端面为斜面。

优选的,在所述环形凸缘与顶紧内筒的前端相对的侧壁上开设台阶槽。

优选的,还在封闭收容体内部设置操作台、集水坑、支撑座,所述操作台向上凸起,以高于井体底部的高度,集水坑向下凹陷,以低于井体底部的高度,支撑座的底部放置于井体底部上表面上,支撑座的顶部用于支撑阀门,还在井体的内壁上设置攀爬梯,攀爬梯设置在井体的拐角处,以便于人员从第一人孔进入井体内部。

优选的,支撑座为长条形座,支撑座的下部截面面积大于上部截面面积,还在支撑座的下部设置减重拱形孔。

优选的,井体的侧壁包括浇注体、预设于浇注体内部的加强体、包裹在浇注体外壁的保护层,所述浇注体为混凝土浇注层,所述加强体为预埋在浇注体内部的钢筋网层,以加强预制阀门井的强度,所述固定件的翼板与钢筋网层连接,钢筋网层包括纵向网和设置于纵向网两侧的横向连接段,横向连接段的一端向远离纵向网的方向延伸,以增大钢筋网层与浇注体的结合强度,所述保护层为耐腐蚀层,在耐腐蚀层的内壁上设置向浇注体内部延伸的凸体,以增大保护层与浇注体的结合强度。

优选的,所述井体包括第一收容体和第二收容体,第一收容体和第二收容体均为封闭腔体,第一收容体和第二收容体之间通过隔墙相对隔离,隔墙上开设供进水管道穿过的孔,第一收容体内部用于容纳进水管道的控制阀门,第二收容体内部用于容纳消防栓,在第一收容体的侧墙内、隔墙内设置用于将外部污水与收容体内部隔离的密封组件。

优选的,第一收容体和第二收容体的侧壁包括浇注体、预设于浇注体内部的加强体、包裹在浇注体外壁的保护层,所述浇注体为混凝土浇注层,所述加强体为预埋在浇注体内部的钢筋网层,以加强预制阀门井的强度,所述固定件的翼板与钢筋网层连接,钢筋网层包括纵向网和设置于纵向网两侧的横向连接段,横向连接段的一端向远离纵向网的方向延伸,以增大钢筋网层与浇注体的结合强度,所述保护层为耐腐蚀层,在耐腐蚀层的内壁上设置向浇注体内部延伸的凸体,以增大保护层与浇注体的结合强度。

优选的,还再隔墙的孔内也设置第二密封组件,以将第一收容体和第二收容体隔离。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预制型检查井,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周期,而且检查井的强度也符合标准要求;另外,为了避免外部污水渗入井内部,分别在侧壁上设置了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在该密封组件内设置顶紧内筒和密封件,在顶紧内筒顶紧密封件的方式,以使连接水表的水管经过通孔时,达到密封的效果;另外,所述顶紧内筒为可拆卸安装,长时间使用后,密封件存在老化现象,密封效果下降,可以通过更换或增加密封圈的方式,增强密封效果,避免污水从变径通孔伸入至井内。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双容纳腔体结构,将控制阀和接口分开设置,使得操作控制阀的人员与接口分处两个腔体内,如此,即使接口与水带被冲开,也只会将第二容纳腔体充满,而人员所处的第一腔体是安全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双检查口消防管道预制安全检查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检查口消防管道预制安全检查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正视图。

图4为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第一密封组件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

图7为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双检查口消防管道预制安全检查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收容体10、套筒11、法兰111、翼板12、环形凸缘121、台阶槽122、锁紧环形板13、顶紧内筒14、斜面141、锁紧杆15、密封件16、浇注体17、加强体18、纵向网181、横向连接段182、保护层19、凸体191、第二收容体20、隔墙30、第二密封组件31、双检查口消防管道预制安全检查井100、井盖101、第一封盖102、第二封盖103、进水管道200、消防栓201、阀门20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检查口消防管道预制安全检查井100,包括封闭的长方形收容井体,在井体内部设置消防用进水管道200,进水管道200的一端外漏于井体外部,以与外部供水系统连接,另一端设置消防栓201,还在消防栓201的前端设置阀门202,在井体的顶部盖合井盖101,井盖101与井体侧壁之间密封连接,在井盖101上开设第一人孔和第二人孔,分别在第一人孔和第二人孔上盖合第一封盖102和第二封盖103,第一人孔靠近井盖101的一侧设置,用于人员进入井体内部操作阀门202,第二人孔设置在消防栓201的正上方,用于人员打开第二人孔操作水带与消防栓201之间连接,还在井体的侧壁内设置用于安装进水管道200的第一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包括固定件、活动件、密封件16,所述固定件包括套筒11、翼板12,套筒11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筒体,翼板12为固定于套筒11外壁上的一个平板,翼板12的边缘向井体的侧壁内部延伸,以使翼板12嵌入至井体的侧壁内部,且翼板12的中间开口,翼板12的中间开口的边缘向套筒11的内部延伸至形成环形凸缘121,环形凸缘121的内径小于套筒11的内径,环形凸缘121的内径大于进水管道200的外径,套筒11的内部端口外露于侧壁内侧,套筒11的内部端口设置法兰111,所述活动件包括锁紧环形板13、顶紧内筒14、锁紧杆15,顶紧内筒14插入至套筒11的内部,锁紧环形板13与套筒11内部端口处的法兰111对接,锁紧杆15连接于法兰111与锁紧环形板13之间,以通过调节锁紧杆15的方式推顶顶紧内筒14向套筒11靠近,所述密封件16为柔性环形圈,密封件16设置于顶紧内筒14与调节套筒11之间的进水管道200外壁上,密封件16靠近套筒11的环形凸缘121设置,以通过密封件16将环形凸缘121与进水管道200外壁之间密封。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的套筒11为变径筒体,套筒11的内径由内向外渐缩。

将该套筒11设置为变径孔,在柔性密封件16塞入的时候,柔性密封件16随着变径套筒11内壁斜面的方向形成形变,不仅增大其与套筒11内壁的接触面积,而且在塞入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挤压其形变量,使得塞入后更加紧实,避免污水从变径通孔渗入至井内。

进一步,所述顶紧内筒14的前端端面为斜面141。

进一步,在所述环形凸缘121与顶紧内筒14的前端相对的侧壁上开设台阶槽122。

进一步,还在封闭收容体内部设置操作台、集水坑、支撑座,所述操作台向上凸起,以高于井体底部的高度,集水坑向下凹陷,以低于井体底部的高度,支撑座的底部放置于井体底部上表面上,支撑座的顶部用于支撑阀门202,还在井体的内壁上设置攀爬梯,攀爬梯设置在井体的拐角处,以便于人员从第一人孔进入井体内部。

进一步,支撑座为长条形座,支撑座的下部截面面积大于上部截面面积,还在支撑座的下部设置减重拱形孔。

进一步,井体的侧壁包括浇注体17、预设于浇注体17内部的加强体18、包裹在浇注体17外壁的保护层19,所述浇注体17为混凝土浇注层,所述加强体18为预埋在浇注体17内部的钢筋网层,以加强预制阀门202井的强度,所述固定件的翼板12与钢筋网层连接,钢筋网层包括纵向网181和设置于纵向网181两侧的横向连接段182,横向连接段182的一端向远离纵向网181的方向延伸,以增大钢筋网层与浇注体17的结合强度,所述保护层19为耐腐蚀层,在耐腐蚀层的内壁上设置向浇注体17内部延伸的凸体191,以增大保护层19与浇注体17的结合强度。

参见图7,进一步,所述井体包括第一收容体10和第二收容体20,第一收容体10和第二收容体20均为封闭腔体,第一收容体10和第二收容体20之间通过隔墙30相对隔离,隔墙30上开设供进水管道200穿过的孔,第一收容体10内部用于容纳进水管道200的控制阀门202,第二收容体20内部用于容纳消防栓201,在第一收容体10的侧墙内、隔墙30内设置用于将外部污水与收容体内部隔离的密封组件。

进一步,第一收容体10和第二收容体20的侧壁包括浇注体17、预设于浇注体17内部的加强体18、包裹在浇注体17外壁的保护层19,所述浇注体17为混凝土浇注层,所述加强体18为预埋在浇注体17内部的钢筋网层,以加强预制阀门202井的强度,所述固定件的翼板12与钢筋网层连接,钢筋网层包括纵向网181和设置于纵向网181两侧的横向连接段182,横向连接段182的一端向远离纵向网181的方向延伸,以增大钢筋网层与浇注体17的结合强度,所述保护层19为耐腐蚀层,在耐腐蚀层的内壁上设置向浇注体17内部延伸的凸体191,以增大保护层19与浇注体17的结合强度。

进一步,还再隔墙30的孔内也设置第二密封组件31,以将第一收容体10和第二收容体20隔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