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人造湖泊的垃圾自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9521发布日期:2019-08-27 20:47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人造湖泊的垃圾自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人造湖泊的垃圾自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绿化建设越来越丰富,人造湖泊是一种常用的城市绿化建设工程。许多城市公园中均有人造湖泊的存在。由于城市中有较多的塑料泡沫制品,人造湖泊水体表面常常漂浮有许多固态垃圾,需要人工定期进行打捞,打捞人员往往需要遍历整个湖面进行垃圾打捞清理,十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人造湖泊的垃圾自回收装置。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人造湖泊的垃圾自回收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为上下开口的中空圆柱管状结构,筒体下端收缩成直径较小的连接口;筒体上端面沿圆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个漂浮台,所述漂浮台为底面为扇面形的立体中空壳体,漂浮台内圈平滑连接于筒体内壁,相邻漂浮台之间存在进水缺口,所述进水缺口所跨圆周角度不小于40°;所述筒体下部收缩过度部分外壁上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上连接有拉索,拉索另一端连接有固定锚;所述连接口上套接连接管,连接管另一端连接水下泵体。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筒体上端内壁直径80-100cm,漂浮台外圈直径150-200cmm。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筒体和漂浮台为塑料材质。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漂浮台外表面为红色或者橙色涂装。

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漂浮台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与水下泵体通过电性连接,提供水下泵体运转所需电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人造湖泊的垃圾自回收装置,设置有漂浮台,使其悬浮在水体表面,筒体下端连接口通过连接管与水下泵体连接,使用时,水下泵体运转,将筒体内水体抽出。由于筒体和漂浮台自身重力,筒体上端面位于水面下方,筒体外部的水体通过漂浮台之间的进水缺口进入筒体内,此过程不断进行过程中,使筒体周围的水体不断向筒体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水面上漂浮的垃圾向筒体运动,聚集在筒体周围,打捞人员只需对筒体周围聚集的垃圾进行统一打捞,无需再遍历湖面进行垃圾打捞,极大的减轻了垃圾打捞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垃圾打捞效率。

漂浮台上表面设置有太阳能板,能用以提供水下泵体运转所需的电能,合理利用能源,减少资源浪费。

筒体外壁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上连接有拉索和固定锚,固定锚沉于人造湖泊底部,帮助固定筒体,防止筒体跟随移动的水体运动。实际使用时,可在人造湖泊上设置多个所述的垃圾自回收装置。漂浮台外表面为红色或者橙色涂装,方便打捞人员进行辨认。

所述的一种用于人造湖泊的垃圾自回收装置,能够自动聚集周围水体表面漂浮的固态垃圾,便于进行垃圾打捞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所述用于人造湖泊的垃圾自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所述用于人造湖泊的垃圾自回收装置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列表:1、筒体;2、漂浮台;3、进水缺口;4、连接口;5、连接环;6、太阳能板;7、拉索;8、固定锚;9、水下泵体;1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人造湖泊的垃圾自回收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为上下开口的中空圆柱管状结构,筒体1下端收缩成直径较小的连接口4;筒体1上端面沿圆周均匀分布有三个漂浮台2,漂浮台2为底面为扇面形的立体中空壳体,漂浮台2内圈平滑连接于筒体1内壁,相邻漂浮台2之间存在进水缺口3,进水缺口3所跨圆周角度40°;筒体1上端内壁直径90cm,漂浮台2外圈直径160cmm。筒体1下部收缩过度部分外壁上设置有连接环5,连接环5上连接有拉索7,拉索7另一端连接有固定锚8;连接口4上套接连接管10,连接管10另一端连接水下泵体9。筒体1和漂浮台2为塑料材质。漂浮台2外表面为橙色涂装。漂浮台2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6,太阳能板6与水下泵体9通过电性连接,提供水下泵体9运转所需电能。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