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河流生态堰及人造河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1265发布日期:2019-08-09 21:47阅读:1094来源:国知局
人造河流生态堰及人造河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及人造河道。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对河流的胁迫、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和村镇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我国河流水质、水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尤其是河流生境。面对这一现状,近些年,政府加大对河流水环境治理的投资和监管,多种河流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和方法应运而生,如河滨带湿地建设、河底生物生境修复、河流驳岸生态等技术,通过提高河道生物栖息地多样性,以提高河道动物、植物的多样性,进而提高对河流水质的净化效果。

但上述的河流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方法具有各种缺点,如工程造价高和施工周期长、实际实施的局限性较高等。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及人造河道。

该人造河流生态堰具有工程造价低、施工局限性低和能够提高河道生物栖息地多样性的优点。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为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该人造河流生态堰包括堰体、过滤层和设置于河床上的抗冲槽,

所述堰体由碓石堆积而成,

且沿水流流动方向,

所述堰体以紧邻所述抗冲槽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抗冲槽的上游,所述过滤层以紧邻所述堰体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堰体的上游。

另外,第二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在第一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基础上,所述过滤层包括沿水流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砂石过滤层和卵石过滤层。

另外,第三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在第二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基础上,在所述砂石过滤层和/或所述卵石过滤层上栽种有水培植株。

另外,第四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在第一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基础上,所述抗冲槽形成为朝向河床凹陷的弧形凹槽,且,在所述弧形凹槽的槽底上铺设有防冲刷层。

另外,第五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在第四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基础上,所述防冲刷层为卵石层,且,在所述卵石层上栽种有水培植株。

另外,第六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在第一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基础上,所述堰体沿河床宽度方向设置成H形或V形或U形或W形。

另外,第七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在第一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基础上,在所述堰体内还设置有沿水流流动方向贯穿所述堰体的洄游通道。

另外,第八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在第一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基础上,所述人造河流生态堰还包括砾石群,

所述砾石群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于所述堰体的上游;和/或,

所述砾石群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于所述堰体的下游。

另外,第九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在第八技术方案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基础上,所述砾石群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砾石群沿河床宽度方向间隔交错分布。

另外,第十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人造河道,该人造河道具有人造河床和至少一个第一至第九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

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该人造河流生态堰包括堰体、过滤层和设置于河床上的抗冲槽,堰体由碓石堆积而成,且沿水流流动方向,堰体以紧邻抗冲槽的方式设置于抗冲槽的上游,过滤层以紧邻堰体的方式设置于堰体的上游。

该人造河流生态堰在使用时,由碓石堆积而成堰体、过滤层不仅能够对水流进行过滤除杂,还能短暂提高水流流速,提高水流中的溶氧量,更有利于堰体下游的动植物栖息生存;抗冲槽不仅能够防止从堰体的流出的水流冲刷河床,还能缓冲水流,更有利于有机物质在堰体的下游沉淀。

与传统的河流水环境生态治理方法相比,该人造河流生态堰具有工程造价低、施工局限性低和能够提高河道生物栖息地多样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造河流生态堰的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造河流生态堰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标:100-堰体;200-过滤层;210-砂石过滤层;220-卵石过滤层;300-抗冲槽;400-砾石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造河流生态堰的结构,对其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造河流生态堰的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造河流生态堰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造河流生态堰,该人造河流生态堰包括堰体100、过滤层200和设置于河床上的抗冲槽300,堰体100由碓石堆积而成,且沿水流流动方向,堰体100以紧邻抗冲槽300的方式设置于抗冲槽300的上游,过滤层200以紧邻堰体100的方式设置于堰体100的上游。

进一步地,过滤层200包括沿水流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砂石过滤层210和卵石过滤层220。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防止砂石过滤层210及卵石过滤层220随水流冲散流失,要求构成砂石过滤层210的砂石粒径大于卵石过滤层220的过滤间隙,构成卵石过滤层220的卵石粒径大于碓石堆砌成的堰体100过滤间隙。

更进一步地,在砂石过滤层210和/或卵石过滤层220上栽种有水培植株。

上述的和/或指:仅在砂石过滤层210栽种有水培植株;或仅在卵石过滤层220栽种有水培植株;或在砂石过滤层210及卵石过滤层220同时栽种有水培植株。

另外,抗冲槽300形成为朝向河床凹陷的弧形凹槽,且,在弧形凹槽的槽底上铺设有防冲刷层。

进一步地,防冲刷层为卵石层,且,在卵石层上栽种有水培植株。

另外,堰体100沿河床宽度方向设置成H形或V形或U形或W形。

另外,在堰体100内还设置有沿水流流动方向贯穿堰体100的洄游通道。

另外,人造河流生态堰还包括砾石群400,砾石群400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于堰体100的上游;和/或,砾石群400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于堰体100的下游。

上述的和/或指:砾石群400仅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于堰体100的上游;或砾石群400仅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于堰体100的下游;或砾石群400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于堰体100的上游及下游。

进一步地,砾石群400具有多个,且多个砾石群400沿河床宽度方向间隔交错分布。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人造河道,该人造河道具有人造河床和至少一个上述任一项的人造河流生态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人造河流生态堰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说明其使用方式。

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在使用时,由碓石堆积而成堰体、过滤层不仅能够对水流进行过滤除杂,还能短暂提高水流流速,提高水流中的溶氧量,更有利于堰体下游的动植物栖息生存;抗冲槽不仅能够防止从堰体的流出的水流冲刷河床,还能缓冲水流,更有利于有机物质在堰体的下游沉淀。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滤层包括沿水流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砂石过滤层和卵石过滤层。将过滤层设置成砂石和卵石,除了原材料来源广、环境友好以外,在实现过滤层的过滤功能的同时,还能大幅降低过滤层的制作成本。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砂石过滤层和/或卵石过滤层上栽种有水培植株。由于砂石过滤层及卵石过滤层的过滤间隙相对较小利于水培植株扎根生长,水培植株不仅能给鱼类、昆虫提供栖息庇护场所,还能起到固定砂石过滤层和卵石过滤层的有益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抗冲槽形成为朝向河床凹陷的弧形凹槽,且,在弧形凹槽的槽底上铺设有防冲刷层。弧形凹槽能使水流流向抗冲槽形成涡流减缓水流流速,防冲刷层能够降低水流对抗冲槽的冲击力。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防冲刷层为卵石层,且,在卵石层上栽种有水培植株。防冲刷层设置为卵石层同样能节省造价成本,在卵石层上栽种有水培植株不仅能给鱼类、昆虫提供栖息庇护场所,还能起到固定卵石层的有益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堰体沿河床宽度方向设置成H形或V形或U形或W形。这样的结构能使堰体与河岸的接触面更大,能提高堰体的牢固性。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堰体内还设置有沿水流流动方向贯穿堰体的洄游通道。洄游通道能够供一些鱼类产卵时洄游通过,降低堰体对河流生态的影响。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人造河流生态堰还包括砾石群,砾石群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于堰体的上游;和/或,砾石群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于堰体的下游。砾石群不仅能够激荡水流提高水流的溶氧量,而且还能供鱼类、虾类、贝类等水生动物栖息,进一步提高河道生物栖息地多样性。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砾石群具有多个且多个砾石群沿河床宽度方向间隔交错分布。这样的结构水流流经砾石群时产生分流汇流,进一步提高水流中的溶氧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滤层包括沿水流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砂石过滤层和卵石过滤层。

但是不限于此,过滤层也可不设置为砂石过滤层和卵石过滤层,改为一些其他的人造过滤层,例如过滤网、过滤筛等,可实现过滤功能即可,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将过滤层设置为砂石过滤层和卵石过滤层,原材料来源广、对河流环境友好,还能降低过滤层的制作成本。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砂石过滤层和/或卵石过滤层上栽种有水培植株。

但是不限于此,砂石过滤层和卵石过滤层上也可不栽种水培植株,同样不影响砂石过滤层和卵石过滤层的过滤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在砂石过滤层和/或卵石过滤层上栽种水培植株,不仅能给鱼类、昆虫提供栖息庇护场所,还能起到固定砂石过滤层和卵石过滤层的有益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抗冲槽形成为朝向河床凹陷的弧形凹槽,且,在弧形凹槽的槽底上铺设有防冲刷层。

但是不限于此,抗冲槽也可不设置成矩形槽、V形槽等,可实现抗冲槽的缓流抗冲功能即可,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将抗冲槽设置成朝向河床凹陷的弧形凹槽,能使水流流向抗冲槽形成涡流减缓水流流速,降低水流对抗冲槽的冲击力。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防冲刷层为卵石层,且,在卵石层上栽种有水培植株。

但是不限于此,防冲刷层也可设置为其他的材质,例如,水泥防冲刷层、陶瓷防冲刷层等,可实现防水流冲刷的功能即可,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将防冲刷层设置为卵石层,不仅能节省造价成本,还在卵石层上栽种有水培植株不仅能给鱼类、昆虫提供栖息庇护场所。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堰体沿河床宽度方向设置成H形或V形或U形或W形。

但是不限于此,堰体也可设置成其他形状,如“一”字形等,可实现堰体透水的功能即可,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将堰体沿河床宽度方向设置成H形或V形或U形或W形,能使堰体与河岸的接触面更大,提高堰体的牢固性。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堰体内还设置有沿水流流动方向贯穿堰体的洄游通道。

但是不限于此,堰体也可不设置洄游通道,同样不影响堰体的透水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在堰体内设置洄游通道,能够供一些鱼类产卵时洄游通过,降低堰体对河流生态的影响。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人造河流生态堰还包括砾石群,砾石群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于堰体的上游;和/或,砾石群沿水流流动方向设置于堰体的下游。

但是不限于此,人造河流生态堰也可不设置砾石群,同样不影响该人造河流生态堰的正常使用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设置砾石群,不仅能够激荡水流提高水流的溶氧量,而且还能供鱼类、虾类、贝类等水生动物栖息,进一步提高河道生物栖息地多样性。

另外,在上述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具体实施方式中,砾石群具有多个且多个砾石群沿河床宽度方向间隔交错分布。

但是不限于此,砾石群也可仅设置一个,同样可实现供水生生物栖息的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设置多个河床宽度方向间隔交错分布的砾石群,能够使水流流经多个砾石群时产生分流,汇流,进一步提高水流中的溶氧量。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人造河流生态堰,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