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防洪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4060发布日期:2019-07-27 10:44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自动防洪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自动防洪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暴雨天气频繁和异常降雨偏多,给我国的防汛工作敲响了警钟,短时间降雨量过高会导致城市河流水位急速上涨,当河流水位漫过防洪堤坝后,会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这种情况,防洪防汛的传统做法是用沙袋来堆高防洪堤坝,但暴雨的突袭和洪水的突涨往往导致寻找沙袋等防汛物品的准备时间不足,有时甚至半夜、休息天来袭,根本来不及组织人员进行防汛防堵,而且这种做法非常耗费人力,实施起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往往还需要高强度、争分夺秒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防洪排水系统,可在洪水漫过防洪堤坝之前自动升起防洪墙来提高防洪高度,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防止河流漫溢的防洪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防洪排水系统,包括沿防洪堤坝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可升降的自动防洪墙,所述防洪堤坝的顶面竖直向下开设有容纳槽,所述自动防洪墙设置在容纳槽中并可从容纳槽中向上升出,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有液压抬升装置,所述液压抬升装置与自动防洪墙连接并可带动自动防洪墙上升或下降,所述防洪堤坝的外侧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位于河水的警戒水位高度处,所述水位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液压抬升装置连接,当河流水位低于警戒水位时,所述自动防洪墙保持在容纳槽中且其顶端面与防洪堤坝的顶面齐平,当河流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所述水位传感器可感应到水位并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液压抬升装置启动,从而使自动防洪墙从容纳槽中升出,所述防洪堤坝的外侧设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位于警戒水位以上的高度,所述螺旋桨传动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设置在防洪堤坝内并位于自动防洪墙的外侧,所述抽水泵的位置高于警戒水位的位置,所述螺旋桨可被水流带动而转动并将动力输送给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防洪堤坝外侧的河流连通,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至外部排水渠道。

优选地,所述螺旋桨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伸入防洪堤坝内部并通过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与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位于容纳槽的下方,所述第二传动轴与一根竖直设置的第三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与一根第四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轴与抽水泵传动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液压抬升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容纳槽槽底部的液压缸,各液压缸活塞杆的顶端均与自动防洪墙的底部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容纳槽中竖直安装有导轨,所述导轨位于远离河流一侧的容纳槽的槽壁面上,所述自动防洪墙与导轨滑动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槽口边沿设置有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洪水来临之际,水位逐渐上升至警戒水位后被水位传感器感应到,此时水位传感器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液压抬升装置启动,使得自动防洪墙从容纳槽中向上升出,从而提高了防洪堤坝的防洪高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防止河流漫溢的防洪工作,与此同时,螺旋桨由于受到水流的冲击作用而转动,其因传动产生的动能传递给抽水泵,使得抽水泵将河流里的水快速抽排到外部排水渠道,进而避免洪水过快上涨,减轻自动防洪墙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自动防洪墙升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自动防洪墙 2——容纳槽 2a——导轨

3——液压抬升装置 4——水位传感器 5——螺旋桨

6——抽水泵 7a——第一传动轴 7b——第二传动轴

7c——第三传动轴 7d——第四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自动防洪排水系统,包括沿防洪堤坝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可升降的自动防洪墙1,防洪堤坝的顶面竖直向下开设有容纳槽2,自动防洪墙1设置在容纳槽2中并可从容纳槽2中向上升出,容纳槽2的底部设有液压抬升装置3,液压抬升装置3与自动防洪墙1连接并可带动自动防洪墙1上升或下降,防洪堤坝的外侧设有水位传感器4,水位传感器4位于河水的警戒水位高度处,水位传感器4连接有控制器(附图中未示出),控制器与液压抬升装置3连接,当河流水位低于警戒水位时,自动防洪墙1保持在容纳槽2中且其顶端面与防洪堤坝的顶面齐平,当河流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水位传感器4可感应到水位并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可控制液压抬升装置3启动,从而使自动防洪墙1从容纳槽2中升出,防洪堤坝的外侧设有螺旋桨5,螺旋桨5位于警戒水位以上的高度,螺旋桨5传动连接有抽水泵6,抽水泵6设置在防洪堤坝内并位于自动防洪墙1的外侧,抽水泵6的位置高于警戒水位的位置,螺旋桨5可被水流带动而转动并将动力输送给抽水泵6,抽水泵6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防洪堤坝外侧的河流连通,抽水泵6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至外部排水渠道。

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自动防洪排水系统在面临洪水来临之际,水位逐渐上升至警戒水位后可被水位传感器4感应到,此时水位传感器4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液压抬升装置3启动,使得自动防洪墙1从容纳槽2中向上升出,从而提高了防洪堤坝的防洪高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防止河流漫溢的防洪工作,与此同时,螺旋桨5由于受到水流的冲击作用而转动,其因传动产生的动能传递给抽水泵6,使得抽水泵6将河流里的水快速抽排到外部排水渠道,进而避免洪水过快上涨,减轻自动防洪墙的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器运行时所需的控制程序均是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轻松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并不在于程序的改进。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螺旋桨5和抽水泵6的数量可以是多组,以加强对洪水的抽排能力,并且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将洪水抽排到外部排水渠道与防止河流漫溢防洪堤坝外侧并不冲突,外部排水渠道可以是通过管道连接的较远的合适排水地点,在基于保护自动防洪墙1以及避免洪水漫溢到防洪堤坝外侧的目的上,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因为防洪堤坝的外侧极大可能是城市或住宅区,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是可以采用多管道长距离抽排洪水来避免洪水过快上涨并减轻自动防洪墙的压力的,当然,若遇到非降雨天气产生的水位上涨,例如上游泄洪等情况,若在防洪堤坝外侧的城市或住宅区具备排水渠道,也是可以将抽水泵的出水端直接与附近的排水渠道连接起来的。

作为优选地,螺旋桨5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7a,第一传动轴7a伸入防洪堤坝内部并通过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与第二传动轴7b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7b位于容纳槽2的下方,第二传动轴7b与一根竖直设置的第三传动轴7c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轴7c与一根第四传动轴7d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轴7d与抽水泵6传动连接,由于螺旋桨5的位置高度是处在容纳槽2的上方的,因此设置多根传动轴来传递动力,可使传动机构不受容纳槽2的阻挡,而是从容纳槽2的下方“绕过”,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各传动轴由于设置在防洪堤坝的内部,因此外部都可以套设保护管,以使各传动轴所组成的传动机构能够良好的运行。

作为更优选地,液压抬升装置3包括多个设置在容纳槽2槽底部的液压缸,各液压缸活塞杆的顶端均与自动防洪墙1的底部连接,液压缸可选用规格较大的大型液压油缸,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作为更优选地,容纳槽2中竖直安装有导轨2a,导轨2a位于远离河流一侧的容纳槽2的槽壁面上,可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导轨2a与洪水接触,自动防洪墙1则与导轨2a滑动连接,使得自动防洪墙1在上升或下降时能够非常顺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2的槽口边沿还设置有密封条,以提高防水密封性能,还可在抽水泵6的进水端通过与防洪堤坝外侧的河流连通处的管道口内设置过滤网。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