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穿心装配式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5895发布日期:2019-11-05 23:4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穿心装配式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穿心装配式基础。



背景技术:

在缺水及砂石采集较困难、无法现场制作混凝土或施工条件恶劣、有效施工工期较短、施工功效很低的荒漠、戈壁、冻土等人烟稀少、高寒高海拔地区,以及在因灾受损的输电线路快速抢修基础工程建设中,如果交通运输条件尚可,应首先考虑采用装配式基础型式。

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一般是将多个金属构件或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连接件现场拼装组合而成的杆塔基础,也可采用将金属构件和预制混凝土构件进行组合的使用方式。目前,根据构件种类的不同,装配式基础可分为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基础、全金属型钢装配式基础、预制混凝土板条与型钢支架组合的装配式基础三大类型式。

在满足基础强度和稳定承载力要求的同时,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应尽量优化构件型式、尺寸和连接方式,降低单件重量,方便材料运输和现场组装。传统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基础由于构件单体自重过大,不利于施工现场的吊装就位,安装难度很大;全金属型钢装配式基础或预制混凝土板条与角锥支架组合的装配式基础由于上部角钢支架斜插于基坑土体中,一方面构件较多现场拼装麻烦,另一方面无法确保基坑回填土密实度的施工质量,安全隐患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穿心装配式基础,该装配基础受力安全可靠,构件取材方便,积木式拆分的结构减轻了单个构件重量,便于运输和施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横梁、与横梁上表面相连的立柱以及沿横梁的宽度方向贯穿横梁设置的PHC管桩,所述立柱的顶端通过十字插腿与铁塔塔腿相连,所述的横梁为预制混凝土梁,所述的PHC管桩沿横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多个。

所述的立柱为倾斜设置的钢管,立柱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与铁塔塔腿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相吻合,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封板。

所述横梁的中心点与铁塔的中心点在横梁所处平面内的垂直投影点之间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

所述的横梁为分体结构,包括上下方向对合设置的上横梁及下横梁,所述上横梁的下表面向上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一孔洞,所述下横梁的上表面向下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二孔洞,所述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的位置相吻合,且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对合后形成容纳PHC管桩的通孔。

所述的上横梁及下横梁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螺栓预埋在下横梁上,所述的上横梁上设有与螺栓相配合的螺栓孔,所述的螺栓采用8.8级螺栓。

所述的立柱通过法兰与横梁相连,法兰与立柱的底部焊接相连,所述的横梁上预埋有连接法兰的法兰螺栓,所述的法兰为方形法兰,所述的法兰上设有与立柱相连的加强筋板。

所述横梁的下方铺设有C25混凝土垫层,所述横梁的外表面及C25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设有HCPE防腐涂层,所述的HCPE防腐涂层包括底部的环氧封闭底漆层、中间的环氧煤沥青漆层以及顶部的氯化聚乙烯层。

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对合面的外缝隙通过环氧沥青封闭。

所述PHC管桩的长度为4米,管径为0.4米,相邻PHC管桩之间的间距为200~300mm,所述PHC管桩的两端用C40混凝土封闭,封闭的厚度大于1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受力路径明确,把原本沉重的横梁进行积木式拆分,减轻了单个构件的重量,更加便于运输,提高了机械化施工效率;(2)本实用新型以成品PHC管桩代替原有的底板作为受力构件,PHC管桩采用国家标准规格,为工厂成品化产品,可在市场直接采购,使得基础部分构件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取材更为方便,价格更加透明;(3)本实用新型的PHC管桩通过“穿心”的方式固定在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不需要额外固定措施,避免了在PHC管桩中预留螺栓孔,减少了现场安装定位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输电线路的穿心装配式基础,包括横梁1、与横梁1上表面相连的立柱2以及沿横梁1的宽度方向贯穿横梁1设置的PHC管桩3,立柱2的顶端通过十字插腿4与铁塔塔腿相连,横梁1为预制混凝土梁PHC管桩3沿横梁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多个,形成PHC管桩“穿心”的效果。

进一步的,立柱2为倾斜设置的钢管,立柱2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与铁塔塔腿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相吻合,立柱2的顶端设有封板5。由于立柱、横梁、PHC管桩等构件往往对上部结构的水平作用力非常敏感,水平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构件的规格、配筋等。为了减少基础水平力的影响,立柱采用了倾斜布置的钢管;立柱的坡度同塔腿主材坡度一致,可以将较大的水平力转成沿斜柱的轴力,大大降低了基础水平力的影响,在减小基底弯矩的同时也减少了基础主柱弯矩,同时提高了基础抗侧向倾覆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横梁1的中心点A与铁塔的中心点在横梁所处平面内的垂直投影点B之间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具体地说,即横梁1在摆放时旋转45度,横梁1的长度方向指向铁塔中心,此种摆放结构中,横梁1的长度方向沿水平力合力方向,单根PHC管桩3左右受力均匀且受力较小,横梁1不受扭,仅受弯矩作用,整个受力清晰合理。

进一步的,横梁1为分体结构,包括上下方向对合设置的上横梁11及下横梁12,上横梁11的下表面向上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一孔洞,下横梁12的上表面向下设有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二孔洞,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的位置相吻合,且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对合后形成容纳PHC管桩3的通孔。

进一步的,上横梁11及下横梁12之间通过螺栓6相连,螺栓6预埋在下横梁12上,上横梁11上设有与螺栓6相配合的螺栓孔,螺栓6采用8.8级螺栓。

进一步的,立柱2通过法兰7与横梁1相连,法兰7与立柱2的底部焊接相连,横梁1上预埋有连接法兰的法兰螺栓8,法兰7为方形法兰,其厚度优选为60mm,法兰7上设有与立柱2相连的加强筋板71。

进一步的,横梁1的下方铺设有C25混凝土垫层,横梁1的外表面及C25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设有HCPE防腐涂层,HCPE防腐涂层包括底部的环氧封闭底漆层、中间的环氧煤沥青漆层以及顶部的氯化聚乙烯层。

进一步的,上横梁11与下横梁12对合面的外缝隙通过环氧沥青封闭。

进一步的,PHC管桩3的长度为4米,管径为0.4米,相邻PHC管桩3之间的间距为200~300mm,PHC管桩3的两端用C40混凝土封闭,封闭的厚度大于100mm。市场上的PHC管桩单节长度一般为5~15米,可采用截桩工艺,将8米的PHC管桩截半,满足本申请中PHC管桩的长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施工顺序为:放置下横梁→放置成品PHC管桩→放置上横梁→拧紧连接螺栓将上横梁与下横梁连接为总体→通过法兰螺栓将横梁与上部立柱连接→组装好的基础整体通过十字插板与铁塔塔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传力路径清晰,从上到下的传力路径为:铁塔塔腿→立柱→横梁→PHC管桩→地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受力路径明确,把原本沉重的横梁进行积木式拆分,减轻了单个构件的重量,更加便于运输,提高了机械化施工效率;(2)本实用新型以成品PHC管桩代替原有的底板作为受力构件,PHC管桩采用国家标准规格,为工厂成品化产品,可在市场直接采购,使得基础部分构件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取材更为方便,价格更加透明;(3)本实用新型的PHC管桩通过“穿心”的方式固定在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不需要额外固定措施,避免了在PHC管桩中预留螺栓孔,减少了现场安装定位难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