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堤管廊小导管注浆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7621发布日期:2019-08-13 20:2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堤管廊小导管注浆防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堤管廊小导管注浆防渗结构,特别是一种在刚性结构穿过堤防底部的防渗处理,属于穿堤管廊防渗处理的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穿过堤防底部,管廊基坑采用下挖式且基坑较深,达7.0m左右,常常使用拉森钢板桩进行基坑支护。当拔除钢板桩回填粘土压实后,在新旧地基土结合面及钢筋砼管廊刚性结构和回填粘土之间均存在渗流通道,危及堤防安全。在堤防工程防渗处理中,常用的灌浆方式有劈裂灌浆、充填灌浆、水泥搅拌桩防渗墙等。劈裂灌浆常用于质量普遍较差,有大面积渗漏或较多隐患时;充填灌浆适用于处理性质和范围都已经确定的局部隐患。在实际堤防防渗处理运用中,常常从堤顶对现状堤防进行灌浆防渗处理,处理深度一般10m左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穿堤管廊小导管注浆防渗结构,本实用新型结合常用的坝体充填灌浆防渗处理措施,应用于堤基基坑支护而产生的渗流通道处,有效的对堤防基础下的管廊基坑进行了防渗处理,同时保障堤防和管廊的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穿堤管廊小导管注浆防渗结构,包括有注浆导管、地下综合管廊、堤防、拉森钢板桩、托板、钻孔,其中地下综合管廊位于堤防基底以下,地下综合管廊采用拉森钢板桩进行深基坑支护,注浆导管在地下综合管廊基坑两侧和托板上布置,注浆导管从堤防底部进行灌浆,进行注浆时将注浆导管伸入钻孔中进行灌浆。

本实用新型参考常见的坝体充填灌浆防渗方式,采用钻孔埋管灌浆的方式,有效的对堤防基础下的管廊基坑进行了防渗处理,同时保障堤防和管廊的安全运行,且能够缩减投资。适用于穿越堤防的刚性结构深基坑的防渗处理。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管廊穿越堤防时灌浆防渗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注浆导管上设有注浆孔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注浆导管伸入钻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穿堤管廊小导管注浆防渗结构,包括有注浆导管1、地下综合管廊2、堤防3、拉森钢板桩4、注浆孔5、托板6、钻孔7。其中地下综合管廊2位于堤防3基底以下,地下综合管廊2采用拉森钢板桩4进行深基坑支护,注浆导管1在地下综合管廊2基坑两侧和托板6上布置,注浆导管1从堤防3底部进行灌浆处理,钻孔7完成后,将注浆导管1伸入钻孔7中进行注浆。

本实施例中,上述地下综合管廊2位于堤防3基底以下约7.0m左右,埋藏较深。

本实施例中,上述地下综合管廊2两侧采用拉森钢板桩4进行深基坑支护,基坑深7.0m左右,拔出拉森钢板桩3后会形成强透水带。

本实施例中,上述注浆导管1在地下综合管廊2基坑两侧和托板6上布置,注浆部位包括拉森钢板桩4拔出部位和地下综合管廊2与回填粘土结合部位。

本实施例中,上述注浆导管1从堤防3底部进行灌浆处理,待地下综合管廊2基坑回填土压实后进行注浆导管1处理。

本实施例中,上述注浆导管1的灌浆方式和技术要点与土坝充填灌浆类似。

本实施例中,上述注浆导管1采用单根φ50×4mm的注浆花管,管身有φ10mm的注浆孔5,孔距200mm,梅花形布置。

本实施例中,上述注浆导管1钻孔7孔径60mm,孔距1.0m,拉森钢板桩4处钻孔7的孔深需至少超过拉森钢板桩4的桩底1.0m,地下综合管廊2托板处孔深至托板6顶部。注浆导管1布置单侧两排,排距1.0m,梅花形布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小导管注浆的方式对穿堤管廊基坑强透水带的位置进行防渗结构处理。导管灌浆在管廊和涵管穿堤段钢板桩拔除后的位置进行防渗处理。灌浆的材料采用混有水泥的粘土浆液,水泥采用42.5R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为粘土干料质量的10%~15%。

本次灌浆压力取值:高程4.0m以上部位采用0.05MPa,4.0m以下部位取0.2MPa。灌浆时除需要对堤防堤底轮廓线处进行防渗处理外,还需想地方两侧延伸5.0m。进行注浆导管1钻孔时,采用干法造孔7,灌浆时分序进行,采用“少灌多复”的方法。参照充填灌浆技术规程,灌浆深度较大,属于深孔灌浆,需要自上而下分段灌浆。

本实用新型的穿堤管廊小导管注浆防渗结构,现场施工比较方便,充填灌浆的灌浆技术也已十分成熟。经现场施工和施工后的效果显示,本次穿堤管廊小导管注浆防渗结构,防渗效果良好,满足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