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鳞型景观水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9821发布日期:2019-11-08 23:48阅读:7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龙鳞型景观水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鳞型景观水坝。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景观水系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居民生活、美化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围绕新农村的建设和老城区的改造,响应政府“五水共治”的号召,不少城市都规划了城市景观水系,因此景观坝会越来越多。而现有的景观坝多采用橡胶坝、钢坝或液压坝,结构复杂、投资很高,且美观程度不够,达不到现代人的审美观,也没有生态环保的理念,不能使水质得到净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龙鳞型景观水坝,该龙鳞型景观水坝能够通过坝后填土种植绿色植物,通过挡土墙做成画廊提升人文气息,通过坝顶设置踏步和喷泉发挥景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龙鳞型景观水坝,包括非溢流坝段、导墙、溢流坝段;非溢流坝段和溢流坝段交错分布,溢流坝段的两侧设置导墙分隔于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的迎水面为垂直于水平面的竖直面,在溢流坝段的背水面坡上设置有龙鳞型台阶阵列分布,在溢流坝段背水面底部设置有消力池;非溢流坝段的背水面底部有坝后填土,坝后填土的外侧有挡土墙。

所述非溢流坝段和溢流坝段的背水面坡比为1:0.75。

所述非溢流坝段底部坝后填土的高度为非溢流坝段高度的1/3。

所述溢流坝段的顶部设置有间隔0.3~0.6m的踏步。

所述溢流坝段顶部设置有喷泉位于踏步的间隔中。

所述龙鳞型台阶为半径1~1.5m的半圆形台阶。

所述龙鳞型台阶的高度为0.5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通过坝后填土种植绿色植物,通过挡土墙做成画廊提升人文气息,通过坝顶设置踏步和喷泉发挥景观效果,通过设置龙鳞型台阶,在背水面形成瀑布,增加美观效果;结构简单、造价便宜、坚固耐用、美观程度高且具有生态环保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溢流坝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非溢流坝段,2-坝后填土,3-挡土墙,4-导墙,5-溢流坝段,6-喷泉,7-踏步,8-龙鳞型台阶,9-消力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龙鳞型景观水坝,包括非溢流坝段1、导墙4、溢流坝段5;非溢流坝段1和溢流坝段5交错分布,溢流坝段5的两侧设置导墙4分隔于非溢流坝段1,溢流坝段5的迎水面为垂直于水平面的竖直面,在溢流坝段5的背水面坡上设置有龙鳞型台阶8阵列分布,在溢流坝段5背水面底部设置有消力池9;非溢流坝段1的背水面底部有坝后填土2,坝后填土2的外侧有挡土墙3。

所述非溢流坝段1和溢流坝段5的背水面坡比为1:0.75。

所述非溢流坝段1底部坝后填土2的高度为非溢流坝段1高度的1/3。

所述溢流坝段5的顶部设置有间隔0.3~0.6m的踏步7。

所述溢流坝段5顶部设置有喷泉6位于踏步7的间隔中。

所述龙鳞型台阶8为半径1~1.5m的半圆形台阶。

所述龙鳞型台阶8的高度为0.5m。

具体的,非溢流坝段包括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坝体、坝后填土及景观挡土墙。混凝土浇筑成的坝体包括两侧的迎水面和背水面:迎水面为垂直于水平面的竖直面,在迎水面底部设置有灌浆平台;背水面坡比1:0.75。在背水面之后是坝后填土,填土高程到坝高的1/3,填土上种植绿色植物,填土之后为景观挡土墙,墙体界面可做成画廊、宣传栏、广告栏。

溢流坝段包括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坝体,迎水面铅直,背水面坡比1:1。坝顶设置过人踏步,高0.5m,宽0.5m,间隔0.4-0.5m,根据溢流坝段长度设置踏步个数。在踏步间隔区间,设置圆形墩柱,墩柱中间设置喷泉,圆形墩柱高0.2-0.3m,可配合灯光在晚上或者枯水期使水坝发挥景观效果。在背水面设置龙鳞型台阶,即半径为1-1.5m的半圆形台阶,台阶高0.5m,溢流时,可在背水面形成瀑布,增强美观效果。坝后设置一消力池,减少对下游河岸的冲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