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查井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5596发布日期:2019-07-31 21:28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查井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检查井底座。



背景技术:

检查井是城镇排水系统中的一个基本的、关键的附属构筑物,主要设置于排水渠方向转折处、排水管渠坡度改变处、管渠断面、基础、接口变更处、管渠交汇处、直线管渠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处以及特种用途(如跌水、截留、溢流等处),用于实现排水管渠之间的连接,方便管渠检修。通常,检查井由井底座、井筒、收口椎体、井盖或防护盖座和检查井配件组成。现有技术中的检查井底座通常设置有2至3个旁通接头,底部封口,底壁紧贴旁通接头的下端面设置,易导致污水中的杂质滞留后淤堵旁通接头,影响污水的流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方便、密封性好、不易淤堵的检查井底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检查井底座,所述底座采用了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底座包括底端封闭的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周侧壁上开设有两两相对的四个旁通接头,所有所述旁通接头与所述底座本体的内腔相通,所述底座本体的上端部上开设有与检查井的井身内腔相通的接口,所述底座本体的底端面距离所述旁通接头的下端面间设置有沉积腔,所述接口处设有用于配合的插入井身内腔中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外侧壁与井身的内侧壁紧密配合,每个所述旁通接头与底座本体内腔的连接处设置有抵挡部,所述抵挡部用于插接旁通管时,抵挡在所述旁通管的插入端上。

优选地,所有所述旁通接头均呈封口设计。

优选地,所述抵挡部呈半圆弧形,所述抵挡部由所述旁通接头上、靠近所述底座本体一侧的侧壁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抵挡部的外侧面上还设有沿所述旁通接头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若干加强筋。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筋由所述抵挡部上的内侧壁向外凹陷形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截面宽度沿所述抵挡部的内侧壁向外侧壁方向逐渐变窄。

优选地,所述旁通接头上从插入端端口处至所述抵挡部间的管壁壁厚不小于所述底座本体的侧壁壁厚的1.5倍。

优选地,所述底座本体的所述接口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井身相配合连接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所述底座本体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地,所述沉积腔的高度为所述旁通接头直径的1/2至2/3之间。

优选地,所述沉积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位于所述旁通接头的下方,所述环形台阶由所述沉积腔的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检查井底座,通过设置两两相对的四个旁通接头,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在任意方向上插接旁通管,在底座本体的底端部上设置沉积腔,能够将污水中的部分杂质收集在沉积腔内,有效防止现有技术中在未设置沉积腔的情况下,出现杂质淤堵旁通管的情况发生,而在底座本体的上端部上的接口处设置插接部,能够将井身与底座更为紧密的安装在一起,减少了两者连接处出现泄漏的情况发生,在旁通接头与底座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抵挡部,能够在旁通管插接在该底座上时,有效的对旁通管的插入端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查井底座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2为附图1的正视图;

其中:1、底座本体;2、旁通接头;3、接口;4、沉积腔;5、插接部;6、抵挡部;7、加强筋;8、环形台阶;9、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种检查井底座,采用了塑料材料制成。该底座包括底端封闭的底座本体1,参见图1、2所示。该底座本体1的周侧壁上开设有两两相对的四个旁通接头2,所有的旁通接头2与底座本体1的内腔相通,该底座本体1的上端部上开设有与检查井的井身内腔相通的接口3,该底座本体1的底端面距离旁通接头2的下端面间设置有沉积腔4,该接口3处设有用于配合的插入井身内腔中的插接部5,该插接部5的外侧壁与井身的内侧壁紧密配合,每个旁通接头2与底座本体1内腔的连接处设置有抵挡部6,该抵挡部6用于插接旁通管(图中未示出)时,抵挡在旁通管的插入端上。

这里,通过设置两两相对的旁通接头2,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插接旁通管,使用更方便,具体的,所有的旁通接头2均采用了封口设计,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对旁通接头2进行开通。

这里,在底座本体1的上端部上的接口3处设置插接部5,能够有效防止井身与底座连接后,连接处出现泄漏的情况发生。在底座本体1的底端设置沉积腔4,使得在污水流动的过程中,将杂质收集在沉积腔4内,不会使杂质淤堵旁通管,造成污水流动率差的问题发生。具体的,该沉积腔4的高度为旁通接头2直径的1/2至2/3之间。通过该设置方式,使得沉积腔4的容置空间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在确保杂质不淤堵旁通管的同时便于操作人员完成清淤工作。

本例中,在旁通接头2与底座本体1内腔的连接处设置抵挡部6,参见图1、2所示,有利于插接旁通管时,对旁通管进行有效固定。具体的,该抵挡部6呈半圆弧形,该抵挡部6由旁通接头2上、靠近底座本体1一侧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该抵挡部6的外侧面上还设有沿该旁通接头2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若干加强筋7。该加强筋7由抵挡部6上的内侧壁向外凹陷形成。该加强筋7的截面宽度由抵挡部6的内侧壁向外侧壁方向逐渐变窄。通过设置加强筋7有利于提高抵挡部6的强度。

该沉积腔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台阶8,参见图1、2所示,该环形台阶8位于旁通接头2的下方,该环形台阶8由沉积腔4的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通过设置环形台阶8,能够减缓污水对沉积腔4的冲击作用。

本例中,该旁通接头2上从插入端端口处至抵挡部6间的管壁壁厚不小于底座本体1的侧壁壁厚的1.5倍。通过该设置方式,当该旁通接头2插接旁通管时,能够确保旁通接头2的安装强度。

本例中,该底座本体1的接口3上设有用于与井身相配合连接的法兰盘9,参见图1、2所示。该法兰盘9与底座本体1一体成型设置。通过设置法兰盘9,便于底座本体1与井身之间的安装。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