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道集成水过滤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9120发布日期:2019-11-12 23:0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水道集成水过滤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水道集成水过滤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下水道是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指建筑物排除污水和雨水的管道;也指城市、厂区或村庄排除污水和雨水的地下通道。

下水道作为排除污水和雨水的管道,很容易被污水或雨水中的杂质、垃圾或泥沙阻塞,造成下水道流通不畅,因此人们设计了各种防止堵塞的井盖阻挡垃圾或泥沙直接流入下水道中,但这种井盖自身容易被阻塞造成污水无法通过井盖流入下水道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水道集成水过滤处理装置,旨在解决下水道作为排除污水和雨水的管道,很容易被污水或雨水中的杂质、垃圾或泥沙阻塞,造成下水道流通不畅,因此人们设计了各种防止堵塞的井盖阻挡垃圾或泥沙直接流入下水道中,但这种井盖自身容易被阻塞造成污水无法通过井盖流入下水道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下水道集成水过滤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组件和报警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顶盖、转动轴、外壳、过滤网和把手,所述顶盖位于所述转动轴右端,并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外壳位于所述转动轴底部,并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外壳内部,并与所述外壳相卡接,所述把手位于所述过滤网顶部,并与所述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顶盖、所述把手和所述过滤网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所述报警组件包括预警球、滑动环、固定杆、底座、刻度杆和浮漂,所述预警球位于所述刻度杆顶端,并与所述刻度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环位于所述固定杆外表面,并与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底座顶部,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位于所述过滤网顶部,并与所述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刻度杆位于所述浮漂顶部,并与所述浮漂固定连接,所述浮漂位于所述滑动环之间,并与所述滑动环固定连接,所述预警球、所述刻度杆、所述浮漂和所述底座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优选的,所述顶盖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顶盖的大小与所述外壳的大小相同,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多个通孔,该通孔的孔径不大于一公分。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把手关于所述过滤网的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滑动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动环均呈圆环状,所述滑动环的内径略大于所述固定杆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呈圆柱状,所述固定杆的高度与所述过滤网相同,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浮漂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刻度杆呈圆柱状,所述刻度杆的高度大于所述滑动环的高度,所述刻度杆的直径小于所述顶盖开设通孔的孔径,所述刻度杆外表面标有刻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预警球、所述滑动环、所述固定杆、所述刻度杆和所述浮漂,当雨水或污水通过所述顶盖的通孔流入所述过滤网中,通过所述过滤网过滤使污水中的树叶垃圾等杂物留在所述过滤网中,在过滤过程中所述浮漂由于密度较小,会漂浮在水面上,从而带动固定连接于所述浮漂顶部的所述刻度杆漂浮,当污水完全渗漏进入下水道以后,没有了水的浮力,所述浮漂落在了所述过滤网中收集的杂物的顶部,所述刻度杆顶部贯穿所述井盖,随着所述过滤网内部的垃圾越来越多,所述浮漂的位置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所述刻度杆高出所述井盖的高度越来越高,从而向清理人员提出预警,避免了井盖中垃圾过多造成井盖堵塞流水不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警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井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乘坐组件1-过滤组件、11-顶盖、12-转动轴、13-外壳、14-过滤网、15-把手、2-报警组件、21-预警球、22-滑动环、23-固定杆、24-底座、25-刻度杆、26-浮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下水道集成水过滤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组件1和报警组件2,过滤组件1包括顶盖11、转动轴12、外壳13、过滤网14和把手15,顶盖11位于转动轴12右端,并与转动轴12转动连接,外壳13位于转动轴12底部,并与转动轴12固定连接,过滤网14位于外壳13内部,并与外壳13相卡接,把手15位于过滤网14顶部,并与过滤网14固定连接,顶盖11、把手15和过滤网14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报警组件2包括预警球21、滑动环22、固定杆23、底座24、刻度杆25和浮漂26,预警球21位于刻度杆25顶端,并与刻度杆25固定连接,滑动环22位于固定杆23外表面,并与固定杆23滑动连接,固定杆23位于底座24顶部,并与底座24固定连接,底座24位于过滤网14顶部,并与过滤网14固定连接,刻度杆25位于浮漂26顶部,并与浮漂26固定连接,浮漂26位于滑动环22之间,并与滑动环22固定连接,预警球21、刻度杆25、浮漂26和底座24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警球21呈红色,便于清理人员在远处发现清理球21的位置,刻度杆25的直径小于井盖11顶部开设的通孔的孔径,使刻度杆25能够贯穿井盖11,刻度杆25的高度等于外壳14的高度,当过滤网14内部淤积较多时,水流进入过滤网14带动浮漂26漂浮在水面上,当污水完全通过过滤网14渗漏到下水道中,由于没有了浮力,浮漂26由于重力作用下落,冰落到过滤网14顶部淤积的泥沙和杂质表面,由于浮漂26位置的上移带动刻度杆25上移,清洁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刻度杆25高处井盖11的长度大致了解过滤网14内部淤积程度,从而便于清理着及时清理过滤网14内部的沉积物,避免沉积物堵塞井盖11和过滤网14。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警球21固定连接于刻度杆25,刻度杆25固定连接于浮漂26,浮漂26通过滑动环22与固定杆23滑动连接,由于浮漂26的密度较小,能够在水面漂浮,当污水通过井盖11顶部的通孔流入到过滤网14内部时,水流带动浮漂26漂浮在水面上,当污水完全通过过滤网14渗漏到下水道中,由于没有了浮力,浮漂26由于重力作用下落,冰落到过滤网14顶部淤积的泥沙和杂质表面,由于浮漂26位置的上移带动刻度杆25上移,清洁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刻度杆25高处井盖11的长度大致了解过滤网14内部淤积程度,若淤积过多,可向上扳动井盖11,使井盖11与外壳13相分离,然后向上拉动把手15,把手15与过滤网14固定连接,从而将过滤网14提出外壳13内部,并将过滤网14内的沉积物倒入垃圾车内。

进一步的,顶盖11呈矩形板状结构,顶盖11的大小与外壳13的大小相同,顶盖1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该通孔的孔径不大于一公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盖11设置成板状,并且,顶盖11的大小与外壳13的大小相同使顶盖11能够与外壳13紧密贴合,污水通过在顶盖11顶部设置的通孔流入外壳13内部。

进一步的,把手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把手15关于过滤网14的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把手15用于提升过滤网14,两个把手15关于过滤网14的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便于在提升过滤网14时保持过滤网14的平稳,避免发生倾斜导致过滤网14内的沉积物掉落到下水道中。

进一步的,滑动环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动环22均呈圆环状,滑动环22的内径略大于固定杆23的直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滑动环22便于使浮漂26浮动,滑动环22的内径略大于固定杆23的直径能够避免滑动环22与固定杆23之间产生摩擦,导致浮漂26无法漂浮。

进一步的,固定杆23呈圆柱状,固定杆23的高度与过滤网14相同,两个固定杆23之间的间距等于浮漂26的直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固定杆23用于限制浮漂26的漂浮路径,固定杆23的高度与过滤网14相同,两个固定杆23之间的间距等于浮漂26的直径使浮漂26能够通过滑动环22滑动连接与固定杆23外表面。

进一步的,刻度杆25呈圆柱状,刻度杆25的高度大于滑动环22的高度,刻度杆25的直径小于顶盖11开设通孔的孔径,刻度杆25外表面标有刻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刻度杆25便于通过刻度杆25高出井盖11的高度读取过滤网14内部沉积物的高度,刻度杆25的直径小于顶盖11开设通孔的孔径使刻度杆25能够通过井盖11顶部的通孔贯穿顶盖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