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水池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3286发布日期:2019-11-19 21:36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水池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水池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园林水池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向往小桥流水的生活环境,园林景观是人们经常游览的地方,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园林水池的污染问题也很严重,垃圾、落叶等会污染园林水池,破坏其景象,现有的园林水池净化设施不好。

因此,急需一种方便清理水池垃圾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水池净化装置,其优点在于,方便将水池内垃圾清理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园林水池净化装置,包括水池池体,所述池体内壁滑移连接有覆盖池体底部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盖板倾斜设置,且在较低的一端设有向下凹陷的蓄积槽,所述池体内设有驱动盖板向池体池口方向移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的设置使得盖板逐渐从池体内移出,此时盖板上的透水孔将池体内池水过滤,使得水中的杂质被过滤到盖板上方,并沿着倾斜的盖板,移动到蓄积槽内,使得杂质存在蓄积槽内,以便于清理杂质,此时便于将水池内的垃圾清理出来。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盖板四周的并向上延伸的若干拉杆,所述拉杆延伸出池体池口,相邻两个所述拉杆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位于池体池口上方且一侧延伸出池体外壁,且所述池体外壁设有驱动连杆向远离池体方向移动的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缸驱动连杆向上移动时,连杆带动拉杆向上移动,进而将盖板移出池体池口,进而便于清理盖板上的垃圾杂质。

优选的,所述蓄积槽内设有与蓄积槽槽壁配合的移动盒,所述透水孔延伸出移动盒,所述移动盒沿蓄积槽长度方向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盒的设置便于将蓄积槽内的垃圾杂质快速清理出来,只需要将移动盒从蓄积槽内移出即可,操作方便。

优选的,所述移动盒远离盖板倾角较高的一侧铰接在蓄积槽的槽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倾倒移动盒内垃圾时,转动移动盒使得移动盒内的垃圾从移动盒内被倒出,此时不需要拿出移动盒即可将垃圾倒出。

优选的,所述移动盒在相对与蓄积槽铰接的一侧设有若干驱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的设置便于使用者驱动移动盒转动。

优选的,所述透水孔设为锥形孔,且所述锥形孔开口尺寸较小的一端朝上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板向池体底部移动时,水流从锥形的透水孔内移出,此时透水孔上端开口较小使得从透水孔开口较大处进入的水流流速增大,对透水孔内堵塞的杂质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驱动件的设置使得盖板逐渐从池体内移出,此时盖板上的透水孔将池体内池水过滤,使得水中的杂质被过滤到盖板上方,并沿着倾斜的盖板,移动到蓄积槽内,使得杂质存在蓄积槽内,以便于清理杂质,此时便于将水池内的垃圾清理出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透水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蓄积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11、盖板;12、透水孔;13、蓄积槽;14、驱动件;141、拉杆;142、连杆;143、气缸;15、移动盒;151、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园林水池净化装置,如图1,包括水池池体1,水池池体1为方形,且开口朝上,池体1内壁滑移连接有覆盖池体1底部的盖板11,即盖板11沿着池体1高度方向移动,盖板11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12,将盖板11倾斜设置,且在较低的一端设有向下凹陷的蓄积槽13(如图3),池体1内设有驱动盖板11向池体1池口方向移动的驱动件14。

如图1和图3,驱动件14的设置使得盖板11逐渐从池体1内移出,此时盖板11上的透水孔12将池体1内池水过滤,使得水中的杂质被过滤到盖板11上方,并沿着倾斜的盖板11移动到蓄积槽13内,使得杂质存在蓄积槽13内,以便于清理杂质,此时便于将水池内的垃圾清理出来,操作方便。

如图1和图3,驱动件14包括设置在盖板11四周的并向上延伸的四根拉杆141,拉杆141延伸出池体1池口,相邻两个拉杆141之间通过连杆142连接,连杆142位于池体1池口上方且一侧延伸出池体1外壁,且池体1外壁设有驱动连杆142向远离池体1方向移动的气缸143。

如图1和图3,当气缸143驱动连杆142向上移动时,连杆142带动拉杆141向上移动,将盖板11移出池体1池口,进而便于清理盖板11上的垃圾杂质。

如图1和图3,当盖板11移动到池体1池口时,为了快速清理蓄积槽13内的垃圾,蓄积槽13内设有与蓄积槽13槽壁配合的移动盒15,透水孔12延伸出移动盒15,便于将移动盒15内的垃圾移出,移动盒15沿蓄积槽13长度方向分布。

如图1和图3,移动盒15的设置便于将蓄积槽13内的垃圾杂质快速清理出来,只需要将移动盒15从蓄积槽13内移出即可,操作方便。

如图1和图3,移动盒15远离盖板11倾角较高的一侧铰接在蓄积槽13的槽壁上,使得移动盒15可以绕着铰接边转动,进而便于使用者将移动盒15内的垃圾倒出。

如图1和图3,当需要倾倒移动盒15内垃圾时,转动移动盒15至移动盒15的盒口朝下,使得移动盒15内的垃圾从移动盒15内被倒出,此时不需要拿出移动盒15即可将垃圾倒出。

如图1和图3,移动盒15在相对与蓄积槽13铰接的一侧设有若干驱动杆151,便于使用者驱动移动盒15转动。

如图1和图2,当盖板11将池体1内垃圾清理完毕后,会有部分垃圾堵塞在透水孔12内,此时将透水孔12设为锥形孔,且锥形孔开口尺寸较小的一端朝上设置;当盖板11向池体1底部移动时,水流从锥形的透水孔12内向上移出,此时透水孔12上端开口较小使得从透水孔12开口较大处进入的水流流速增大,对透水孔12内堵塞的杂质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进而便于透水孔12内垃圾的移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