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截流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3275发布日期:2019-11-19 21:36阅读:9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截流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截流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截流井。



背景技术:

污水截流井是合流制管道中的一个重要的附属构筑物,主要功能是将城市早期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入污水截流管,以免城市水体受到更为严重的污染。污水截流井需保证在雨季时,截留水量尽可能恒定,以免增大污水处理厂水量负荷,以及保证在设计流量范围内,合流管道内的雨水排泄通畅。污水截流井一般建在合流管道入河口前。

公告号为cn2028311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防倒灌污水截流井,包括中部中空且具有一定容积的井体,井体的中部区域设置有溢流堰,使井体内腔被隔成进水腔和溢流排水腔,井体侧壁上连接有合流管,进水腔一侧的井体侧壁上还连接有截污管,位于溢流排水腔一侧的井体侧壁上连接有溢流排水管。该防倒灌污水截流井具有防止河水倒灌的功能,井体体积小,适用于河堤空间狭小的地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污水截流井在雨天达到设计截流倍数,且合流管上游区域内积水时,通过开启电动闸门,确保及时排涝,由于常规闸门均为上开式,并且由于安装高度的限制需设置在截流井底部,在打开闸门排涝的同时,截流井、截流管及合流管底的沉积污水将直排河道,不可避免的再次污染河道,使得污水截流的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截流井,根据河道实时水位调整堰门的高度,确保截流的污水不外溢,具有提升污水截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污水截流井,包括井体、位于井体上方的井盖,所述井体侧壁设有合流管、污水截流管、排水口,所述合流管延伸至所述井体内,所述污水截流管与所述合流管垂直,所述污水截流管与所述井体连通,所述井体内固定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与所述井体平行且所述溢流堰的高度低于所述井体的高度;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堰门,所述井体外设置有调节所述堰门高度的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流管将污水集中引至截流井的井体内,晴天或降雨初期时,堰门的高度完全封住排水口或堰门的高度高于河道的防洪水位,井体内污水的液面高度低于溢流堰的高度,井体内的污水直接从污水截流管进入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雨天的时候,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井体内的雨污混合水的液面高度漫过溢流堰,由合流管流进井体内的雨污混合水一部分经过污水截流管排向污水处理厂,调节组件调节堰门的高度,使得堰门的高度低于排水口高度,如此可将井体内上方的雨水排入河流中,前期截流沉积的污水不再外排河道。污水截流井采用调节堰门的形式,在保证截留效果的同时避免应急排涝时井体、污水截流管及合流管底的沉积污水直排河道,进一步提升了污水截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堰门包括安装框、固定在安装框下方的固定堰板、与安装框滑动连接的滑动堰板,所述安装框固定在所述井体的侧壁上,所述固定堰板与所述滑动堰板平行设置;所述安装框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着所述安装框的高度方向开设,所述滑动堰板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调节组件驱动所述滑动堰板在所述安装框的高度方向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河道内的防洪水位,滑动滑动堰板至滑动堰板的高度高于防洪水位,避免河道内的水倒灌至污水井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转轴、固定套设在转轴上的第一锥齿轮、与滑动堰板螺纹连接的第一丝杆、固定套设在第一丝杆上且与第一锥齿轮配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井盖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水平,所述井盖一侧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第一丝杆上端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下端与所述安装框的底端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驱动转轴转动,固定套设在转轴上的第一锥齿轮随转轴一起转动,第一锥齿轮驱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由于第一丝杆与滑动堰板螺纹连接,在滑槽的限位下,滑动堰板无法转动,仅能沿着第一丝杆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滑动堰板在安装框高度方向的滑动,改变堰门的高度。安装框侧壁开设的滑槽,一方面对滑动堰板的滑动具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则限制滑动堰板随丝杆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上滑动连接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电机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远离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开设有方形槽,所述转轴靠近所述电机的一端固定有与所述方形槽配合的方形块;所述转轴远离所述方形块的一端固定有手摇把,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电机座滑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驱动电机座滑动,电机座带动电机向远离转轴的方向滑动,电机滑动至方形块脱离方形槽即可。转动手摇把,手摇把驱动转轴转动,固定套设在转轴上的第一锥齿轮随转轴一起转动,第一锥齿轮驱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由于第一丝杆与滑动堰板螺纹连接,在滑槽的限位下,滑动堰板无法转动,仅能沿着第一丝杆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滑动堰板在安装框高度方向的滑动,改变堰门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括两块固定在安装座上的连接板、与连接板转动连接的第二丝杆、固定在连接板上的导杆,两块所述连接板相对设置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安装座垂直;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电机座螺纹连接,所述导杆穿过所述电机座,所述电机座可相对所述导杆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第二丝杆转动,在导杆的限位下,电机座无法转动,只能沿着导杆的长度方向滑。需要电机驱动第二丝杆转动时,转动丝杆使电机座向靠近转轴的方向滑动,使得方形块卡入到方形槽中;手动驱动转轴转动时,将电机座向远离转轴的方向滑动,使得方形块从方形槽中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丝杆端部固定有驱动所述第二丝杆的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手轮方便驱动第二丝杆转动,从而使电机与转轴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合流管远离所述井体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滤网,所述合流管靠近所述井体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滤网的孔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杂质,第一过滤网可以对污水的杂质进行初步截流,避免较大的杂质进入到合流管内,堵塞合流管,导致清理合流管费时费力。第二过滤网可以避免一些杂质进入到截流井井体内,若杂质进入则会在井体底部堆积,如此便要缩短清理截流井的时间,增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盖上固定有吊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盖上固定吊耳,一方面方便打开井盖,另一方面则方便吊装安装井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污水截流时,可以根据河道实时水位调整堰门的高度,来确保截流的污水不外溢,避免污水污染河道;

2.应急排涝时,调节滑动堰板向下,保证降雨后期较为洁净的雨水外排河道,提升了污水截流的效果;

3.电机或手动均可驱动第一丝杆转动,从而调节滑动堰板的高度,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隐藏井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组件与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井体;11、合流管;111、第一滤网;112、第二滤网;12、污水截流管;13、进水腔;14、溢流排水腔;15、排水口;2、井盖;21、安装座;22、吊耳;3、溢流堰;4、堰门;41、安装框;411、滑槽;42、固定堰板;43、滑动堰板;5、调节组件;51、电机;511、电机座;512、连接套;513、方形槽;52、转轴;521、方形块;53、第一锥齿轮;54、第一丝杆;55、第二锥齿轮;56、手摇把;561、橡胶套;6、驱动组件;61、连接板;62、第二丝杆;63、导杆;64、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污水截流井,包括井体1、设置在井体1上方的井盖2。井体1为长方体状,井盖2安装在井体1上方,井盖2大于井体1的开口、井盖2上固定有吊耳22,一方面方便打开井盖2,另一方面方便吊装安装井盖2。

如图1所示,井体1侧壁设置有合流管11、污水截流管12,合流管11与井体1的侧壁垂直,合流管11延伸至井体1内且合流管11与井体1固定,污水截流管12与井体1内部连通,且污水截流管12与合流管11垂直。如图2-图3所示,合流管11的安装高度高于污水截流管12的安装高度,合流管11远离井体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滤网111,靠近井体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滤网112,第一滤网111的孔径大于第二滤网112的孔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杂质,第一过滤网可以对污水的杂质进行初步截流,避免较大的杂质进入到合流管11内,堵塞合流管11,导致清理合流管11费时费力。第二过滤网可以避免一些杂质进入到截流井井体1内,若杂质进入则会在井体1底部堆积,如此便要缩短清理截流井的时间,增大成本。

如图2所示,井体1内固定有溢流堰3,溢流堰3与井体1平行,溢流堰3的高度低于井体1的高度。溢流堰3将井体1内部分隔成两部分,靠近合流管11的一侧为进水腔13,另一侧为溢流排水腔14,靠近溢流排水腔14一侧的井体1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口15。

如图1所示,排水口15处设置有堰门4,堰门4包括安装框41、固定在安装框41下方的固定堰板42、与安装框41滑动连接的滑动堰板43。固定堰板42与滑动堰板43平行设置,安装框41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411,滑槽411沿着安装框41的高度方向开设,滑动堰板43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在滑槽411内,井体1外设置有调节堰门4高度的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驱动滑动堰板43在安装框41的高度方向滑动。

如图3-图4所示,调节组件5包括电机51、与电机51的输出轴连接的转轴52、固定套设在转轴52上的第一锥齿轮53、与滑动堰板43螺纹连接的第一丝杆54、固定套设在第一丝杆54上且与第一锥齿轮53配合的第二锥齿轮55。电机51设置在井盖2一侧,电机51的输出轴水平,井盖2一侧设置有安装座21,第一丝杆54上端与安装座21转动连接,第一丝杆54下端与安装框41的底端转动连接。启动电机51,电机51驱动转轴52转动,固定套设在转轴52上的第一锥齿轮53随转轴52一起转动,第一锥齿轮53驱动第二锥齿轮55转动,第二锥齿轮55驱动第一丝杆54转动。由于第一丝杆54与滑动堰板43螺纹连接,在滑槽411的限位下,滑动堰板43无法转动,仅能沿着第一丝杆54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滑动堰板43在安装框41高度方向的滑动,改变堰门4的高度。安装框41侧壁开设的滑槽411,一方面对滑动堰板43的滑动具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则限制滑动堰板43随丝杆转动。

如图3-图4所示,安装座21上方设置有电机座511,电机51固定在电机座511上;电机51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连接套512,连接套512远离电机51的输出轴一端开设有方形槽513,转轴52靠近电机51的一端固定有与方形槽513配合的方形块521;转轴52远离方形块521的一端固定有手摇把56,手摇把56的端部固定有橡胶套561橡胶套561上设置有防滑纹。安装座21上设置有驱动电机座511滑动的驱动组件6。驱动组件6驱动电机座511滑动,电机座511带动电机51向远离转轴52的方向滑动,电机51滑动至方形块521脱离方形槽513即可。转动手摇把56,手摇把56驱动转轴52转动,也可对堰门4的高度进行调节。

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6包括连接板61、第二丝杆62、导杆63、手轮64,连接板61设置有两块,连接板61与安装板垂直且两块安装板相对设置。第二丝杆62穿过连接板61且与连接板61转动连接,第二丝杆62与电机座511转动连接,导杆63穿过电机座511,电机座511可相对导杆63滑动,手轮64固定第二丝杆62端部。驱动第二丝杆62转动,在导杆63的限位下,电机座511无法转动,只能沿着导杆63的长度方向滑。需要电机51驱动第二丝杆62转动时,转动丝杆使电机座511向靠近转轴52的方向滑动,使得方形块521卡入到方形槽513中;手动驱动转轴52转动时,将电机座511向远离转轴52的方向滑动,使得方形块521从方形槽513中脱离。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合流管11将污水集中引至截流井的井体1内,晴天或降雨初期时,堰门4的高度完全封住排水口15或堰门4的高度高于河道的防洪水位,井体1内污水的液面高度低于溢流堰3的高度,井体1内的污水直接从污水截流管12进入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雨天的时候,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井体1内的雨污混合水的液面高度漫过溢流堰3,由合流管11流进井体1内的雨污混合水一部分经过污水截流管12排向污水处理厂,调节组件5驱动丝杆转动调节堰门4的高度,使得堰门4的高度低于排水口15高度,如此可将井体1内上方的雨水排入河流中,前期截流沉积的污水不再外排河道。污水截流井采用调节堰门4的形式,在保证截留效果的同时避免应急排涝时井体1、污水截流管12及合流管11底的沉积污水直排河道,进一步提升了污水截流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