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基桩检测声测管堵管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62554发布日期:2019-06-11 22:58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防止基桩检测声测管堵管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专利涉及基桩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防止基桩检测声测管堵管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大直径灌注桩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房屋建筑等领域,灌注桩作为这些建筑的支柱,灌注桩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声波透射法是目前检测大直径灌注桩桩身质量的有效方法,一般使用声测管检测灌注桩的质量,声测管是灌注桩进行超声检测法时探头进入桩身内部的通道,在下钢筋笼时就将声测管绑扎在主筋上,后续通过声测管进行检测。

现有技术中,由于施工现场复杂,施工人员专业水平有限,经常出现钢筋笼绑扎完声测管之后在后续的下笼、浇筑混凝土、开挖、桩头破碎等环节出现声测管堵塞现象,导致无法对预埋声测管的基桩进行全长和完整断面检测,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不利于桩身质量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基桩检测声测管堵管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绑扎在钢筋笼上的声测管在后续的下笼、浇灌混凝土等环节中,易使声测管堵塞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防止基桩检测声测管堵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制作放置在桩孔内的钢筋笼;

2)、在所述钢筋笼上绑扎声测管,所述声测管沿着钢筋笼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3)、根据钢筋笼的长度以及基桩的有效桩长,标记出基桩截桩后声测管的截管顶部位置;

4)、往所述声测管内注入发泡剂,形成置于声测管内的发泡剂段;所述发泡剂段的中部位于所述声测管的截管顶部位置,所述发泡剂段朝上延伸形成有发泡剂上延段,所述发泡剂朝下延伸形成发泡剂下延段;将所述声测管的顶部封闭;

5)、将所述钢筋笼以及声测管下放在所述桩孔中,往所述桩孔内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以后,开挖土层,并对形成的基桩进行截桩;

6)、将所述声测管的顶部打开,往所述声测管内注入溶解剂,所述溶解剂溶解掉所述声测管内的发泡剂;

7)、往所述声测管内部注入清水。

进一步的,在所述施工步骤4)中,往所述声测管内注入发泡剂之前,往所述声测管内下入设有通孔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的外径小于所述声测管的内径,所述挡料板的外侧连接有多个连接片;当所述挡料板下入到所述声测管的截管顶部位置的下方,所述连接片延伸至声测管的管口外;将所述连接片弯折,使所述连接片固定在声测管上后,往所述声测管内注入发泡剂,形成的所述发泡剂下延段的底部对接在所述挡料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挡料板具有朝上布置的上端面,沿所述挡料板的上端面的中部至边缘的方向,所述挡料板的上端面朝下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挡料板的外周设置有槽孔,所述槽孔内活动嵌入有抵压块,所述抵压块的内端置于所述槽孔内,且与所述槽孔的底部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抵压块的外端延伸至所述槽孔外;在所述施工步骤4)中,所述挡料板下入所述声测管内的过程中,所述抵压块的外端抵接着所述声测管的内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挡料板的上端面的边缘朝上翘起有多个挡条,多个所述挡条环绕所述上端面的边缘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笼包括多个纵向布置的主筋以及箍筋,多个所述主筋呈相间隔环绕布置,形成筒状体,所述箍筋盘旋环绕在所述筒状体的外周,且与多个所述主筋的外侧连接;在所述施工步骤2)中,所述声测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声测管的内侧,且与所述主筋对齐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主筋的外侧形成有多个与箍筋固定连接的外连接点,所述主筋的外连接点连接有两个箍筋;在所述施工步骤2)中,当所述声测管的外侧抵接在所述主筋的内侧后,所述箍筋绕过所述声测管的侧边,延伸至所述声测管的内侧,且所述箍筋分别与所述声测管的侧边及内侧焊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箍筋的外端连接在所述主筋的外连接点上,两个所述箍筋的内端呈上下错位焊接在所述声测管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笼连接有至少三个所述声测管,相邻的所述声测管之间连接有内固定条,多个所述内固定条之间围合形成多边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内固定条的端部延伸至所述主筋的外侧,形成箍套在所述主筋的外周的外箍段,所述外箍段与所述主筋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防止基桩检测声测管堵管的施工方法,将钢筋笼制作好后,将声测管绑在钢筋笼上,然后标记出基桩截桩后声测管的截管顶部位置,往声测管内注入发泡剂,形成发泡剂段,并使泡剂段的中部位于截管顶部位置,并将声测管顶部封闭,避免混凝土进入管内,引起声测管堵塞;随后开始将带有声测管的钢筋笼下放至桩孔,然后往桩孔内浇灌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凝固后,钢筋笼与声测管一起形成基桩,并在截管顶部位置开始截桩,将声测管截开,往声测管内注入溶解剂,将发泡剂溶解,随后往声测管内注入清水;在整个声测管安装、钢筋笼下放以及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保证声测管内部通畅,保证声测管的检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钢筋笼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钢筋笼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挡料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挡料板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所示1-4,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防止基桩检测声测管堵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制作放置在桩孔内的钢筋笼11;钢筋笼11的长度通常都比较长,而钢筋笼11加工场一般距离成桩地点比较远,在运输和吊装及下放钢筋笼11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声测管20弯曲变形,或导致声测管20堵管,所以在钢筋笼11加工场的时候,先将钢筋笼11加工成两节,在将钢筋笼11下放桩孔的过程中再将两节钢筋笼11焊接成完整的钢筋笼11。

2)、在钢筋笼11上绑扎声测管20,并且将声测管20沿着钢筋笼11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便于下笼,也便于对声测管20的后续操作。

3)、根据钢筋笼11的长度以及基桩10的有效桩长,标记出基桩10截桩后声测管20的截管顶部位置13,以便确定后续的截桩位置。

4)、往声测管20内注入发泡剂,形成发泡剂段30,并使发泡剂段30的中部位于声测管20的截管顶部位置13,发泡剂段30朝上延伸形成有发泡剂段30的上延段32,发泡剂朝下延伸形成发泡剂段30的下延段31;将声测管20的顶部封闭,以免浇灌混凝土时,混凝土进入声测管20,使声测管20堵管。

5)、将钢筋笼11以及声测管20下放在桩孔中,往桩孔内浇注混凝土,由于声测管20的顶部被封盖,所以声测管20不会进入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以后,将土层挖开,并对形成的基桩10进行截桩,将声测管20露出,进行后续操作。

6)、将声测管20的顶部打开,往声测管20内注入溶解剂,利用溶解剂将声测管20内的发泡剂溶解掉,可以清理掉声测管20内多种影响检测准确性的物质,也能避免截桩时基桩10碎石进入声测管20。

7)、下完钢筋笼11后,在声测管20内灌入清水,且不能灌入浑浊的水,浑浊的水会影响检测信号,并且当浑浊的水沉淀后,会使信号收发器放不到底,影响检测质量。

上述提供的防止基桩检测声测管堵管的施工方法,将钢筋笼11制作好后,将声测管20绑在钢筋笼11上,然后标记出基桩10截桩后声测管20的截管顶部位置13,往声测管20内注入发泡剂,形成发泡剂段30,并使泡剂段30的中部位于截管顶部位置13,并将声测管20顶部封闭,避免混凝土进入管内,引起声测管20堵塞;随后开始将带有声测管20的钢筋笼11下放至桩孔,然后往桩孔内浇灌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凝固后,钢筋笼11与声测管20一起形成基桩10,并在截管顶部位置13开始截桩,将声测管20截开,往声测管20内注入溶解剂,将发泡剂溶解,随后往声测管20内注入清水;在整个声测管20安装、钢筋笼下放以及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保证声测管20内部通畅,保证声测管的检测质量。

在所述施工步骤4)中,在往声测管20内注入发泡剂之前,先往声测管20内下放挡料板40,利用挡料板40将发泡剂段30的位置固定,挡料板40的外径小于声测管20的内径,便于挡料板40进入声测管20,也便于后续溶解的发泡剂流至挡料板40下,挡料板40的外侧连接有多个连接片42,可拿着连接片42将挡料板40下方至声测管40,当挡料板40下放至截管顶部位置13后,将连接片42挂至管口处,随后将连接片42弯折,使连接片42固定在声测管20的管口上,便于挡料板40的固定,且便于挡料板40的拆装;

将挡料板40安装好后,往声测管20内注入发泡剂,形成发泡剂段30,使发泡剂段30的下延段31置于挡料板40上,再继续注入发泡剂,直到发泡剂段30的上延段32的顶部,随后将声测管20的顶部封闭,使声测管20堵住。

其中,挡料板40上设有通孔41,截桩后,在声测管20内注入溶解剂,将发泡剂溶解,使溶解后的发泡剂沿着挡料板40上的通孔41流至声测管20下方。

挡料板40具有朝上布置的上端面43,沿挡料板40的上端面43的中部至边缘的方向,挡料板40的上端面43朝下倾斜,则中部凸起,使发泡剂沿着上端面43的边缘倾斜,便于存放发泡剂。

挡料板40的外周设置有槽孔45,槽孔45内活动嵌入有抵压块46,抵压块46的内端置于槽孔45内,且与槽孔45的底部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抵压块46的外端延伸至槽孔45外;用力将挡料板40嵌入声测管20的管口,此时,弹簧被压缩,抵压块46的外端被压缩,使挡料板40可以顺利进入声测管20口,由于弹簧的弹力使抵压块46的外端与声测管20内侧壁抵压,可以避免挡料板40直接掉至声测管20的底部,便于挡料板40与声测管20内侧壁固定,然后拿着连接片42将挡料板40下放。

挡料板40的上端面43的边缘朝上翘起有多个挡条44,由于挡料板40边缘朝下倾斜,导致发泡剂朝下倾斜,多个挡条44刚好将发泡剂挡在挡料板40上,挡条44与挡条44之间的间隙,便于溶解后的发泡剂流入声测管20的下方。

上端面43的中部设有多条槽条47,多条槽条47由上端面43的中部沿上端面43的边缘延伸布置,便于溶解后的发泡剂流入声测管20下方,避免影响后续操作。

钢筋笼11包括多个主筋12以及箍筋15,多个主筋12呈纵向布置,且呈相间隔环绕布置,围合形成筒状体;然后通过箍筋15将各个主筋12固定,箍筋15沿主筋12的长度方向盘旋环绕在筒状体的外周,与多个主筋12的外侧连接,随后再利用箍筋15将声测管20固定在主筋12的内侧,箍筋15将主筋12与声测管20捆绑在一起,使声测管20与钢筋笼11连成一体,便于下放钢筋笼。

其中,声测管20与主筋12的固定也可以使用铁丝,但是要保证声测管20沿主筋12的长度方向布置,便于后续操作。

在主筋12的外侧形成有多个与箍筋15固定连接的外连接点,主筋12的外连接点连接有两个箍筋15,两个箍筋15呈交叉布置,且交叉点与外连接点连接,外连接点可使箍筋15的位置固定,避免在操作过程中箍筋15偏移,声测管20松动。

在施工步骤2)中,将声测管20的外侧抵接在主筋12的内侧,使用箍筋15将主筋12与声测管20固定,将箍筋15绕过声测管20的侧边,并延伸至声测管20的内侧,然后由声测管20内侧延伸至主筋12,随后环绕至钢筋笼11的外侧。且箍筋15分别与声测管20的侧边及内侧焊接,将箍筋15与声测管20固定,避免箍筋15与声测管20脱离。

两个箍筋15的外端连接在主筋12的外连接点上,随后两个箍筋15分别从一根主筋12的两侧环绕至声测管20的内侧,然后从声测管20内侧分别绕出这根主筋12外部,环绕至钢筋笼11的外侧,其中两个箍筋15的内端呈上下错位布置与声测管20的内侧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笼11连接有至少三个声测管20,并且相邻的声测管20之间连接有内固定条14,多个内固定条14之间围合形成多边形状,将各个声测管20连成整体,使声测管之间的位置更稳定。

对于不同数量的声测管20可按照不同的分布方式,随后将两个相邻的声测管20之间通过内固定条14连接之后,就形成不同的多边形状,使各个声测管20相互连接,相互固定,避免在声测管20上注水或浇灌混凝土时,使声测管20倾斜,影响后续操作。

也可以在内固定条14经过声测管20时,用内固定条14将声测管20绕一圈或几圈,在连至下一声测管20时,再绕圈,使各个声测管20更加稳固。

内固定条14的端部延伸至主筋12的外侧,形成箍套在主筋12的外周的外箍段,使各个声测管20与主筋12固定,并使各个声测管20的位置固定,然后将外箍段与主筋12焊接,使各个声测管20、各个主筋12以及内固定条14牢牢地连成一体。

外箍段固定连接在主筋12的外连接点,使外箍段以及箍筋15的位置固定,避免在下放钢筋笼11或者浇灌混凝土时使声测管20松动,影响施工进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