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61253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其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外框架的上设有吊点机构;以及储水容器,设于所述外框架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储水容器上设有带阀门的注水管。由外框架和储水容器组成的本注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而且,根据施工现场的使用需求来加工制造的外框架中可容纳足够多的储水容器,具有向多个声测管中同时注水的功能;依此,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即方便了声测管的注水工作又缩短了施工时间。
【专利说明】
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钢管混凝土柱具有承载力大、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大跨度的建筑物中,而这种钢管混凝土柱柱芯部分的混凝土质量对其承载能力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施工现场通常使用超声波检测法对其柱芯的质量进行检测;这种超声波检测法需要在钢管混凝土柱中提前埋设声测管,并且检测时需要在声测管中注水。
[0003]钢管混凝土柱高度普遍较高,传统的方式是采用塔吊吊住料斗进行注水;然而,这种方式无法对多个声测管进行同时注水,而且其操作繁琐、效率低下的缺点造成了施工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可对钢管混凝土柱中多个声测管进行同时注水的注水装置。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外框架的上设有吊点机构;以及
[0007]储水容器,设于所述外框架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储水容器上设有带阀门的注水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注水管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的底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吊点机构设置于所述外框架顶部的四个对角位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吊点机构为间距布置于所述外框架周侧的吊耳。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由型钢焊接而成,且于所述外框架的底部铺设花纹钢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储水容器,每个所述储水容器上设有一个所述注水管,每个所述注水管对应一个所述声测管。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储水容器,每个所述储水容器上设有多个所述注水管,每个所述注水管对应一个所述声测管。
[0014]进一步地,所述储水容器顶部设有带封堵塞的进水口。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主要由外框架和储水容器组成,其结构简单并且可根据施工现场的使用需求来加工;在使用时,只需利用塔吊将装有储水容器的外框架吊至钢管混凝土柱上方,并将注水管插入声测管中即可进行后续的注水工作;而且,外框架中可容纳多个储水容器,可以对多个声测管同时注水,这种设计方式极大地缩短了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首先,参考图1和图2,图1出示了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出示了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仰视图。在图1和图2中,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主要包括外框架10和储水容器20。外框架10上设有供施工现场的塔吊起吊的吊点机构30;外框架10内具有放置储水容器20的容置空间,外框架10是根据施工现场的使用需要加工制造的,因此外框架10中的容置空间可容纳足够数量的储水容器20,以实现对多个声测管同时注水的功能。而设置于上述的容置空间内的储水容器20上设有带阀门50的注水管40,方便施工人员随时启动和停止声测管的注水工作。
[002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注水管40设置于储水容器20的底部位置;具体地,储水容器20的侧壁上靠近底面的位置开有出水口,注水管40的一端同该出水口密封连接,另一端插入钢管混凝土柱中的声测管。
[002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吊点机构30为间距布置于外框架10周侧的吊耳;具体地,当外框架10为图1和图2所示的矩形框架结构时,吊点机构30为设置在外框架10侧面顶部的四个对角位置的吊耳;而当外框架为环形框架时,吊点机构30为对称设置在外框架10环形侧面顶部的多个吊耳。在使用时,在每个吊耳上安装吊具并通过塔吊吊运至所需注水的声测管上方即可。
[002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外框架10由型钢焊接而成,并且外框架10底部铺设有花纹钢板。型钢焊接而成的外框架10结构较为牢固,可承受其内部容置空间内装满水的储水容器20。
[002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储水容器20为圆筒形结构,这种圆筒形结构的储水容器20可以是施工现场剩余的废弃油桶,由于油桶结构牢固且密封性好,可以很好的胜任本注水装置的储水工作,而且这种废物利用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施工成本。当然这种废弃油桶还需经过简单的改装,首先,将油桶顶面的出油口作为储水容器20的进水口 70,施工人员可通过该出油口将水注入油桶中;接着,利用油桶的出油口密封盖作为进水口 70的封堵塞,当作为储水容器20的油桶中注满水后拧上作为密封塞的出油口密封盖以防止漏水;最后,在油桶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位置开设出水口,并在出水口中安装连接带阀门50的注水管40;如此,油桶的改装工作完成。
[0027]接下来,参考图3,图3出示了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在图3中,外框架10是型钢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结构,在该外框架10的容置空间内放置了多个由油桶改装而成的储水容器20,并且每个储水容器20底部都设有一个带阀门50的注水管40。在进行声测管80的注水工作前,先在吊点机构上安装吊索,并通过塔吊将装有水的本注水装置吊运至待注水的钢管混凝土柱90上方;接着,由站在操作平台上的施工人员将多个储水容器20底部的注水管40分别插入多个声测管80中;最后,打开各个注水管40上的阀门50开始注水工作,直至声测管80中注满水为止。
[0028]最后,参考图4和图5,图4出示了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5出示了本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在图4和图5中,外框架10也是由型钢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结构,而该外框架10的容置空间内放置了一个由大型油桶改装而成的储水容器20,并在储水容器20的底部设置了多个带阀门50的注水管40。在注水时,先按一个注水管40对应插入一个声测管80的方式布置,然后打开阀门50进行注水工作,直至声测管80中注满水为止。
[00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注水装置通过主要由外框架10和储水容器20组成的简单结构来实施钢管混凝土柱90中声测管80的注水工作;而且,外框架10的大小根据施工现场的使用需求来加工制造,因此外框架10中可容纳足够多的储水容器20,以便对多个声测管同时注水;此外,进行注水工作时,只需先将注水管40插入待注水的声测管中,然后打开阀门50即可注水;如此,本实用新型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即方便了声测管的注水工作又缩短了施工时间。
[0030]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方式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外框架的上设有吊点机构;以及 储水容器,设于所述外框架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储水容器上设有带阀门的注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吊点机构设置于所述外框架顶部的四个对角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点机构为间距布置于所述外框架周侧的吊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由型钢焊接而成,且于所述外框架的底部铺设花纹钢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储水容器,每个所述储水容器上设有一个所述注水管,每个所述注水管对应一个所述声测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储水容器,每个所述储水容器上设有多个所述注水管,每个所述注水管对应一个所述声测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柱中声测管的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容器顶部设有带封堵塞的进水口。
【文档编号】G01N29/28GK205656170SQ201620491213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6日 公开号201620491213.3, CN 201620491213, CN 205656170 U, CN 205656170U, CN-U-205656170, CN201620491213, CN201620491213.3, CN205656170 U, CN205656170U
【发明人】李可柏, 唐祖锡, 杨晨, 于海申, 宋洁然, 王代兵, 戚明浩, 王宜彬, 柯子平, 魏鑫, 齐轩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