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7953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pumpingdevice),尤其涉及一种实现轻量化及小型化并提高性能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是为了座椅就坐者手动调节座椅垫的高度以匹配自己的体型而安装于座椅的装置,座椅就坐者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操作设置于座椅垫侧面的杆式手柄时,杆式手柄的操作力通过座椅泵送装置向连接机构传递,从而座椅垫与杆式手柄的操作方向相应地上升或下降。

如通过韩国专利第10-0722849号、第10-0784620号所公知的,如上所述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包括:输入装置,具备设置于座椅垫的侧面的杆式手柄,供使用者操作杆式手柄以输入旋转转矩;离合器装置,接收并传递自该输入装置输入的旋转转矩;输出装置,接收自该离合器装置传递的输入转矩并向连接于座椅垫的连接机构传递,从而调节座椅垫的高度;制动装置,与该输出装置以一同旋转的方式结合并以通过上述离合器装置旋转的方式与离合器连接,针对不通过上述离合器装置的外部输入转矩执行制动功能。

更具体地,韩国专利第10-0722849号的座椅泵送装置的离合器装置包括外部壳体、离合器轴、离合器弹簧、垫圈、手柄杆支架、板簧、离合器块(clutchblock,摩擦块)、保持器组件、内部壳体,制动装置包括内部壳体、制动块、制动鼓、辊组件、制动轴、盖板等

但如上所述的现有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其结构复杂,由此增加了重量并提高了成本,因此需要使其更简单化。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离合器装置和制动装置的结构简单化以实现重量减轻及成本节减的同时提高性能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

课题的解决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包括:离合器装置,接收输入的外部操作力以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具有沿圆周方向相隔预定间隔配置并沿轴方向突出的至少一个操作凸缘;以及制动装置,具有容纳所述操作凸缘以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接触的至少一个操作槽,以便能够接收自所述离合器装置输入的所述外部操作力并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针对不通过所述离合器装置的外力执行制动功能,以便不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旋转。

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离合器装置包括环形的离合器鼓;所述操作凸缘形成为自所述离合器鼓本体的一侧边缘沿轴方向突出。

另外,可以是,操作凸缘形成为块状。

另外,可以是,操作凸缘形成为比所述离合器鼓的内周面更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

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鼓;所述制动鼓包括:鼓本体,在贯通中央的组装孔上结合输出轴;以及第一凸缘,形成于所述鼓本体的一侧;所述操作槽沿圆周方向相隔预定间隔配置于所述鼓本体的外周面。

可以是,所述鼓本体在所述操作槽的两侧形成有楔面。该情况下,所述操作槽形成为从所述外周面向半径方向内侧凹陷的形态。

另外,可以是,所述操作槽的圆周方向宽度形成得比所述操作凸缘的圆周方向宽度大。

可以是,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面形成为圆形,并且所述第一凸缘被支撑于容纳所述离合器装置和所述制动装置的鼓壳体的内周面以旋转。

一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离合器鼓的内部以通过所述外部操作力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有输入构件,所述输入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离合器鼓的内周面之间配置有多个离合器辊,相互邻接的两个所述离合器辊被离合器弹簧沿圆周方向弹性支撑,所述离合器鼓通过所述输入构件的旋转在所述离合器辊的楔作用下与所述输入构件一同旋转。

可以是,所述输入构件包括构件本体,所述构件本体形成有至少一个楔突起,所述至少一个楔突起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向所述离合器辊加压,从而引发所述楔作用。

可以是,所述至少一个楔突起沿圆周方向相隔预定间隔配置。

另外,可以是,所述离合器鼓形成有止挡突起,所述止挡突起限制不起楔作用的离合器辊的移动。

另外,可以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还具有杆支架,所述杆支架结合有供座椅就坐者能够沿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操作的杆式手柄并与所述杆式手柄一同旋转,所述杆支架与所述输入构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紧固。

另外,可以是,本发明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还包括:鼓壳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所述离合器装置和所述制动装置;以及盖板,紧固于所述鼓壳体以便堵住并覆盖所述鼓壳体的开口部;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多个制动辊,介于所述制动鼓的楔面与所述鼓壳体的内周面之间,沿圆周方向相隔预定间隔配置;以及制动弹簧,介于相邻的制动辊之间并沿圆周方向进行弹性支撑。

另外,可以是,所述离合器装置旋转时,所述操作凸缘先推动所述制动辊以解除制动状态,然后推动所述操作槽的一侧壁面以向所述制动鼓传递旋转力。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离合器装置具有离合器弹簧、离合器辊及离合器鼓,制动装置具有制动辊、制动弹簧及制动鼓,从而离合器装置和制动装置的结构更简单并能够小型化,因此能够减轻重量并节减成本。

另外,离合器装置和制动器装置的工作更顺利,从而能够提高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的投影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从内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的鼓壳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鼓壳体

20:盖板

30:输入构件

40:杆支架

50:离合器装置

60:制动装置

70: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首先,在对各附图的构成要素标注附图标记方面,关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在不同的附图上显示也尽可能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在说明本发明时,若判断认为对相关公知的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有可能混淆本发明的内容时,省略对其详细说明。另外,以下,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并不限定或限制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通过变型来进行多种实施。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的投影立体图。

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可以包括鼓壳体10、盖板20、输入构件30、杆支架40、离合器装置50、制动装置60及输出轴70。

鼓壳体10在其内部具有预定尺寸的设置空间,在边缘可以具备形成有多个紧固孔的凸缘12。

盖板20紧固于鼓壳体10,起到覆盖鼓壳体10的开口部的作用,盖板20也具有形成有多个紧固孔的凸缘22,鼓壳体10与盖板20可以通过紧固于凸缘12、22的紧固螺栓(未图示)等相互紧固。

鼓壳体20的中央部位形成有贯通的组装孔14,输入构件30的局部通过该组装孔14突出,从而能够与杆支架40以一体旋转的方式紧固。

杆支架40可以与供使用者能够进行旋转操作的杆式手柄(未图示)以一体旋转的方式紧固。

输入构件30可以包括大致环形的构件本体32和自该构件本体32的一侧面沿轴方向突出形成的桥接件34。

紧固孔36形成于桥接件34的中央部位,并且可以通过形成于杆支架40的紧固孔42利用紧固螺栓等以一体旋转的方式紧固。杆支架40与输入构件30的桥接件34装配结合,从而杆支架40的旋转力能够向输入构件30传递。

构件本体32可以沿圆周方向相隔预定间隔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楔突起38,该一个以上的楔突起38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楔突起38可以沿圆周方向相隔120度形成三个。

离合器装置50可分别包括螺旋弹簧形状的三个离合器弹簧52、两个形成为一对且沿圆周方向相隔120度的间隔配置的三对离合器辊54、55及离合器鼓56。

离合器鼓56大致形成为环形,并且可以具有自离合器鼓56的一侧边缘沿轴方向突出的一个以上的操作凸缘562。

一个以上的操作凸缘562可以沿圆周方向相隔预定间隔,例如,相隔60度的间隔形成六个。

一个以上的操作凸缘562形成得比离合器鼓56的内周面更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一实施例中,操作凸缘562可以形成为三角块形状。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操作凸缘562只要向离合器鼓56的内侧方向突出就行,只要具备四边形或其他多边形的截面,并非是三角块形状。上述操作凸缘562设置于形成于下述的制动鼓66的操作槽668,可以形成为能够推动操作槽668的侧壁的多种结构。

另外,离合器鼓56的上述操作凸缘562之间可以形成有支撑突起564。支撑突起564能够执行支撑制动弹簧64的位置的功能。支撑突起564的轴方向高度可以形成得比操作凸缘562低。

制动装置60可以包括沿圆周方向相隔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制动辊62、具有螺旋弹簧形状并沿圆周方向相隔预定间隔配置的制动弹簧64及制动鼓66。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制动辊62可以形成为十二个,制动弹簧64可以形成为六个,并且一个制动弹簧64沿圆周方向弹性支撑两个制动辊62。

制动鼓66可以包括在贯通于中央的组装孔的外周面形成有啮合齿轮662的鼓本体660和形成于该鼓本体660的边缘的凸缘664。一实施例中,凸缘664的外周面形成为圆形,并且凸缘664的外周面可以以与鼓壳体10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形成。通过这样的凸缘664的形状,制动鼓66可以在鼓壳体10内壁面内以相同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鼓本体660的外周面可以沿圆周方向相隔预定间隔形成有沿切线方向被切割的一个以上的楔面666。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个以上的楔面666可以沿圆周方向相隔预定间隔形成六对。

制动辊62沿楔面的圆周方向分别配置于两侧部,制动弹簧64介于两个制动辊62之间并起到向楔面666的两端推动两个制动辊62的作用。一对楔面666之间形成有设置有制动弹簧64的制动弹簧安装部670。

大致形成为“v”字形的操作槽668以向半径方向内侧凹陷的形态形成于沿圆周方向相邻的两个楔面666之间,离合器鼓56的操作凸缘562可以位于上述操作槽668内。

操作槽668的圆周方向宽度可以形成得比操作凸缘562的圆周方向宽度大,操作凸缘562位于操作槽668时,操作槽668与操作凸缘562之间可以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分离的间隙。

输出轴70的一端形成有与制动鼓66的啮合齿轮662啮合的第一小齿轮72,以便能够与制动鼓66一体旋转,输出轴70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小齿轮74以向未图示的连接机构传递转矩。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的主视图。另一方面,图4为从内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的鼓壳体的立体图。

以下参照图3、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的离合器动作。

参照图3,座椅就坐者为了使座椅垫匹配自己的体型,例如,为了调高座椅垫的高度而沿顺时针方向操作时,连接于杆式手柄的输入构件30也一同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输入构件3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以输入构件30的楔突起38为基准位于顺时针方向(即,楔突起38的右侧)的第一离合器辊54在楔突起38与离合器鼓56的内壁面之间被施加压力。由此,离合器辊54在离合器鼓56与输入构件30之间引发楔(wedge)作用,使离合器鼓5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第一离合器辊54沿顺时针方向被推动时,离合器弹簧52也沿顺时针方向被压缩,由第一离合器辊54和离合器弹簧52连接的第二离合器辊55也被离合器弹簧52沿顺时针方向施加压力,而第一离合器辊54与第二离合器辊55之间插入有在鼓壳体10的内侧面形成的止挡突起16,因此第二离合器辊55被止挡突起16卡住,从而无法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只有离合器弹簧52被压缩。由此,第二离合器辊55在输入构件30与离合器鼓56的内壁面之间自由旋转。

如图4所示,止挡突起16从鼓壳体10的正面沿轴方向突出形成。通过冲压工序形成鼓壳体10的情况下,在鼓壳体10的正面形成止挡突起形成孔17的同时,止挡突起16部分可以以沿轴方向突出的方式成形。这样的止挡突起16在输入构件30不旋转的状态下可以与输入构件30的楔突起38位于相同的半径方向。

座椅就坐者移除施加于杆式手柄的力时,离合器弹簧52的压缩恢复力作用于第一离合器辊54,从而使输入构件30回到原位置。

在座椅就坐者为了调低座椅垫的高度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杆式手柄时,如上所述的一系列动作也以相同原理进行。该情况下,第二离合器辊55在离合器鼓56与输入构件30之间固定并传递旋转力。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的后视图。参照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泵送装置的制动工作及解除工作如下。但为了说明制动工作,图5中省略了对制动鼓66的凸缘664的示出。

参照图5,离合器鼓5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离合器鼓56的操作凸缘562推动相邻的制动辊62,制动辊62向楔面666的中央侧移动,从而制动鼓66的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制动功能解除,该状态下,若离合器鼓56继续旋转,则离合器鼓56的操作凸缘562与制动鼓66的操作槽668的侧壁接触,从而使制动鼓6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即,操作凸缘562的局部插入于操作槽668的内部并成为与操作槽668的壁面分离的状态,接着离合器鼓56旋转,操作凸缘562自楔面666推出制动辊62后,操作凸缘562与制动鼓66的操作槽668的壁面接触,从而使制动鼓66旋转。

制动鼓66旋转时,与制动鼓66啮合的输出轴70也与制动鼓66一体旋转,向连接机构传递转矩,从而调整座椅垫的高度使其上升。

相反,离合器鼓5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制动鼓66也一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座椅垫的高度下降时,也产生相同作用。

另一方面,未向如上调节高度后的座椅垫输入通过离合器鼓56的操作力时,位于制动鼓66的楔面666的制动辊62被制动弹簧64推向制动弹簧安装部670的两侧楔面666。由此,即使通过输出轴70输入外力也能够防止制动鼓66旋转。

即,制动辊62在制动鼓66的楔面666与鼓壳体10的内周面之间引发楔作用,从而即使通过输出轴70输入外力,制动鼓也无法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能够原样维持调节后的座椅垫的高度。

即,只要不先解除制动辊62的楔功能,制动鼓66就无法通过制动辊62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防止由座椅垫的外力引起的任意的升降动作。

以上的说明只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特征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变更及替换。因此,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及附图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而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及附图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解释,与此同等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应解释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