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稳式鱼鳞坑生态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3010发布日期:2019-08-06 22:42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自稳式鱼鳞坑生态挡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城市河流的护坡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稳式鱼鳞坑生态挡墙。



背景技术: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休闲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生态功能,对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坡建设工程对于河道整治工程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生态护坡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运,生态护坡是一种利用自然或人工材料构建具有稳定性和生态性边坡的工程防护措施,不仅满足护坡基本功能,还将城镇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恢复边坡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运前景的生态型、理想型护坡技术。

目前,常用的生态护坡技术有格宾生态石笼护坡和生态袋护坡等。石笼护坡将镀锌、喷塑铁丝用六角网捻网机编织成平面网格状,在施工现场组装成不同尺寸规格的网箱或网垫,填充石料形成柔性的、自透水的、整体性的防护结构,其表面可覆盖土层,种植植物,其比较适合于流速大、坡面陡峭的河道断面。生态袋由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土工网袋,袋内填充植土、草籽等。生态袋之间用连接扣相连,层叠铺在岸坡上,长成后的草皮使网袋、草皮、泥土表面牢固地联接在一起,特别适合于地形坡度变化较大的岸坡。

然而,格宾生态石笼靠网箱或网垫,填充石料形成柔性的、自透水的、整体性的防护结构,表面可覆盖土层,种植植物,长期使用易腐蚀,造成绿化效果差的问题,而且具有施工复杂、需要大型机械设备、自稳性差的缺点。生态袋通过袋内填充植土、草籽等,生态袋之间用连接扣相连,层叠铺在岸坡上,大面积使用绿化效果差。以上两种方式均不能很好的满足生物多样性,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均存在不能为居民提供亲水的观赏平台、不能为落水者提供自救的生路、缺乏艺术性和美感、视觉效果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生态挡墙自稳性差、施工复杂、需要大型机械设备、不耐腐蚀、绿化效果差,不能很好地满足生物多样性,不能为居民提供亲水的观赏平台,不能为落水者提供自救的生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稳式鱼鳞坑生态挡墙。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自稳式鱼鳞坑生态挡墙,包括挡墙单元1,挡墙单元1中部设有上下通透的空腔,空腔内套设有栽种植物的生态替换箱3,生态替换箱3内铺设有为植物供给养分的混凝土2,所述挡墙单元1前部的底面两侧壁上对称设置锁定凸起8,中部顶面两侧壁上对称设置锁定凹槽6,锁定凸起8与锁定凹槽6相匹配。

所述挡墙单元1逐个呈鱼鳞式排布组成生态挡墙,上下相邻的挡墙单元1交错设置,上层挡墙单元1的锁定凸起8伸入下层挡墙单元1的锁定凹槽6内形成限位连接。

所述挡墙单元1的前部设有弧形凸起7,弧形凸起7的水平面高于挡墙单元1中部和尾部的水平面。

所述挡墙单元1的墙体材料为无砂混凝土。

所述挡墙单元1的横截面为金鱼状。

所述挡墙单元1中部空腔的前段为圆形,生态替换箱3的外形与之相匹配,也为圆形。

所述生态替换箱3上表面侧壁上设有固定吊环4。

所述生态替换箱3为网格状,包括周围格栅31和底部格栅32。

所述混凝土2为生态混凝土。

所述植物为百慕大、狗牙根、黄菖蒲或千屈菜中的一种或几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通过在挡墙单元上设置锁定凸起和锁定凹槽,使前后鱼鳞坑错位重叠、前后限位、左右连锁,从而实现鱼鳞坑生态挡墙的自稳性,具有安装方便,不需大型机械设备,挡墙单元易更换,仅靠人工就可以实现安装、修筑的优点;

2.在鱼鳞坑内设置生态替换箱,当植物生长的养分不能满足时,可以更换生态替换箱,实现了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要求;

3.通过在生态替换箱内种植既耐旱又耐涝的植物,实现了生态护坡的水生态功能,为生物生存提供栖息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物的多样性需求;

4.在挡墙单元前部设置弧形凸起,便于成人及儿童手攀脚踩,为不慎落水者提供自救的“生路”,从而实现生态挡墙的人性化功能;

5.本发明的外形设计既能为居民提供亲水的观赏平台,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美感,视觉效果美观,同时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升城市品位和层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挡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生态替换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挡墙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挡墙单元的主视图。

其中,1是挡墙单元;2是混凝土;3是生态替换箱;4是固定吊环;5是弧形尾部;6是锁定凹槽;7是弧形凸起;8是锁定凸起;31是周围格栅;32是底部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自稳式鱼鳞坑生态挡墙,包括挡墙单元1,挡墙单元1中部设有上下通透的空腔,空腔内套设有栽种植物的生态替换箱3,生态替换箱3内铺设有为植物供给养分的混凝土2,挡墙单元1靠近护坡的一面为后,其靠近护坡面的相对面为前,所述挡墙单元1前部的底面两侧壁上对称设置锁定凸起8,中部顶面两侧壁上对称设置锁定凹槽6,锁定凸起8与锁定凹槽6相匹配。

所述挡墙单元1逐个呈鱼鳞式排布组成生态挡墙,挡墙单元1的空腔形成鱼鳞坑,上下相邻的挡墙单元1交错设置,上层挡墙单元1的锁定凸起8伸入下层挡墙单元1的锁定凹槽6内形成限位连接。挡墙单元1的尾部为弧形尾部5,弧形尾部5为鱼尾形。

如图5所示,所述挡墙单元1的前部设有弧形凸起7,弧形凸起7的水平面高于挡墙单元1中部和尾部的水平面。这样的结构便于成人及儿童手攀脚踩,为不慎落水者提供自救的“生路”,从而实现生态挡墙的人性化功能。

所述挡墙单元1的墙体材料为无砂混凝土,使其具有耐老化、抗磨损、易管理、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所述挡墙单元1的横截面为金鱼状,使得其外观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美感,视觉效果美观,同时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升城市品位和层次。

优选地,所述挡墙单元1中部空腔的前段为圆形,生态替换箱3的外形与之相匹配,也为圆形。

所述生态替换箱3上表面侧壁上设有固定吊环4,便于技术人员提起更换。

所述生态替换箱3为网格状,包括周围格栅31和底部格栅32,底部格栅32和周围格栅31可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其材料可采用耐老化、抗磨损、便维修、使用寿命较长的柔性材料,使其与墙体单元1很好的贴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2为生态混凝土。

为了适应河流水位多变的环境,所述植物为百慕大、狗牙根、黄菖蒲或千屈菜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植物既耐旱又耐涝,也可以是其他既耐旱又耐涝的植物,最好以乡土植物为主。这样使得雨季一次性降雨过大,河流水位上涨,超过正常水位时,植物能满足耐涝性的要求;旱季时,河流水位维持在正常水位,植物能满足耐旱性的要求。

本发明的安装方法如下:根据护坡的宽度,先将足量的挡墙单元1放置在护坡的底层,将底层的挡墙单元1的锁定凸起8楔进护坡内,再沿护坡坡度安装上层挡墙单元1,每一个上层的挡墙单元1均设置在下层相邻的两个挡墙单元1中间,每一个上层的挡墙单元1上的两个锁定凸起8分别插入其下层的两个相邻挡墙单元1上的相邻锁定凹槽6中,这样错位重叠安装、左右互锁,直至铺满河流的护坡,然后在鱼鳞坑内放入生态替换箱3,生态替换箱3内放有混凝土2,混凝土2中种有植物。当混凝土2不足以提供植物所需养分时,可将生态替换箱3提出来更换混凝土2;生态替换箱3和挡墙单元1都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换。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