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质饮用水工程和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结合的改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26658发布日期:2019-08-24 10:18阅读:10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优质饮用水工程和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结合的改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质饮用水工程和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结合的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网承受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不堪负荷,漏失成为供水管网的普遍现象。全国各地拉开小区管网改造的帷幕。优质饮用水工程作为小区管网改造的首批工程,改造内容包括现状的埋地管道、泵房前后的明装管道等,但对小区既有水池、水箱等仅仅给予碰通,泵房等二次供水设施不做改造,早期建设的居民小区水池(箱)建设标准不高,早期建设的泵房内部管道及水泵机组材质锈蚀,影响水质,因此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应运而生,二次供水改造主要内容包括取消生活水箱,仅保留作为消防使用,小区供水方式变为下行上给,根据楼层高度,对现状供水管网进行2-3个分区。因此优饮水与二次供水结合的理想情况,是优饮水在施工前便预先匹配二次供水,提前创造分区条件,二次供水改造时仅需在泵房对应安装分区加压泵,便可实现远期对接。

但是实现上述目标存在以下难点:

(1)时间不匹配。由于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明显滞后于优质饮用水改造工程,若优饮水维持小区原供水系统进行设计,势必无法匹配二次供水改造的要求,会带来大量的废弃工程;

(2)加压泵不匹配。二次加压供水作为高层小区供水的唯一方式,绝大多数带有高位水箱,因此现状泵组普遍为工频泵,泵组的开启由屋顶水箱的液位控制,不会长时间开启,水泵设计流量取值不低于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不高于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即可,如要取消生活水箱改为直供,首先泵组必须全部替换为工频泵,且设计流量不应低于管道设计秒流量,一旦有用户用水,泵应立即开启。由于二供改造和优饮水改造不同步,而泵房改造又不纳入优饮水的范畴,因此在优饮水改造时,若强行取消掉生活水箱,必将存在较大的用水风险,现状工频泵长时间启闭一会导致物业电费增加,二会导致自身寿命下降,存在烧毁风险。

(3)场地受限,立管没有过多的安置位置。

高层小区立管一般位于管道井或沿外墙布置,从高区水箱下给后通过安装减压阀实现压力分区;二次供水改造需要取消高区水箱(仅保留作为消防用),供水形式由原来的上行下给变为下行上给,势必会额外增加1~2根分区立管。分区立管应该尽量接近原立管位置,这样可以确保入户点接驳满足要求,避免入户施工,但大部分小区原立管位置空间狭小,未考虑远期预留使用,因此立管安装条件有限。

由于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属于新兴工程,大部分省市对于小区改造以优质饮用水工程居多,鲜有涉及到优质饮用水工程和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结合的情况,随着城市的发展,二次供水改造工程会从一线城市逐渐普及开展,若二项工程无法有效结合,将会带来诸多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优质饮用水工程和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结合的改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优质饮用水工程和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结合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泵房处预留加压管路

在泵房处预留中区加压管、低区加压管,且在中区加压管、低区加压管中均设置阀门d;

ⅱ.连通中区加压管

中区加压管与供水管底部连通,并且在连通处安装阀门b,在高区和中区分界楼层处安装分区阀门,并在分区处旁通一段管路预留中区排气阀,所述供水管被分割成高区供水管和中区供水管;

ⅲ.连通低区加压管

低区加压管与低区供水管连通,并在连通处安装阀门c,低区供水管顶部通过旁通管与中区供水管连通,所述旁通管中设置有阀门a,所述低区供水管中设置有低区排气阀;

ⅳ.屋面预留处理

水箱出口的供水管中设置水箱出水管阀门,供水管与连通管旁通,连通管另一端与水箱上水管旁通,连通管中设置连通管阀门。

步骤ⅰ中中区加压管、低区加压管均与泵房中的加压泵连通。

步骤ⅱ、步骤ⅲ在二次供水实施前,分区阀门和阀门a打开,阀门b、阀门c、阀门d关闭,小区供水系统维持既有模式,工频泵加压至水箱上行下给;二次供水实施完成,分区阀门和阀门a关闭,阀门b、阀门c、阀门d开启,拆除中区减压阀和低区减压阀,连通的低区供水管、中区供水管、高区供水管被隔断,三个区域互不联通,中区排气阀、低区排气阀开始工作,供水系统切换正式完成。

步骤ⅳ在二次供水实施前,连通管阀门关闭,水箱出水管阀门开启,正常使用水箱供水;二次供水实施完成,水箱出水管阀门关闭,连通管阀门开启,直接取消水箱的生活供水作用,只作为消防使用,直接实现二次供水改造。

所述中区加压管、低区加压管与水箱上水管一同埋地或沿地下室吊装至外墙或管道井。

步骤ⅰ中的阀门d在二次供水改造前关闭,在改造完成后阀门d打开。

本发明通过预留阀门及管道能在二次供水改造前维持原供水系统,二次供水改造完成后直接切换为分区系统,通过中低区下行上给,高区加水箱旁通管上行下给的供水模式,节省管道占用空间,能够保证供水安全,远期废弃量小,系统切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优饮水工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饮水工程结合二供供水改造工程后的示意图;

其中:

1供水管2中区减压阀

3低区减压阀4连通管

5连通管阀门6水箱出水管阀门

7高区供水管8分区阀门

9中区排气阀10中区供水管

11旁通管12阀门a

13低区排气阀14低区供水管

15阀门b16中区加压管

17阀门c18低区加压管

19阀门d20水箱上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优质饮用水工程,在屋顶处安装水箱,泵房通过水箱上水管20与水箱连通,水箱通过供水管1进行供水,供水管1中设置中区减压阀2、低区减压阀3,中区减压阀2、低区减压阀3将供水管1进行分区;

优质饮用水工程通过高区加压泵加压,将水通过现状水箱上水管20送至水箱,由水箱通过供水管1上行下给为用户供水。

如图2所示,一种优质饮用水工程和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结合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泵房处预留加压管路

在泵房处预留中区加压管16、低区加压管18,且在中区加压管16、低区加压管18中均设置阀门d19;如图2中ⅰ区所示;

ⅱ.连通中区加压管

中区加压管16与供水管1底部连通,并且在连通处安装阀门b15,在高区和中区分界楼层处安装分区阀门8,并在分区处旁通一段管路预留中区排气阀9,所述供水管1被分割成高区供水管7和中区供水管10;如图2中ⅱ区、ⅲ区所示;

ⅲ.连通低区加压管

低区加压管18与低区供水管14连通,并在连通处安装阀门c17,低区供水管14顶部通过旁通管11与中区供水管10连通,所述旁通管11中设置有阀门a12,所述低区供水管14中设置有低区排气阀13;如图2中ⅱ区、ⅲ区所示;

ⅳ.屋面预留处理

水箱出口的供水管1中设置水箱出水管阀门6,供水管1与连通管4旁通,连通管4另一端与水箱上水管20旁通,连通管4中设置连通管阀门5,图2中ⅳ区所示。

步骤ⅰ中中区加压管16、低区加压管18均与泵房中的加压泵连通,水箱上水管20与泵房中的工频泵连通。

步骤ⅱ、步骤ⅲ在二次供水实施前,分区阀门8和阀门a12打开,阀门b15、阀门c17、阀门d19关闭,小区供水系统维持既有模式,工频泵加压至水箱上行下给;二次供水实施完成,分区阀门8和阀门a12关闭,阀门b15、阀门c17、阀门d19开启,拆除中区减压阀2和低区减压阀3,连通的低区供水管14、中区供水管10、高区供水管7被隔断,三个区域互不联通,中区排气阀9、低区排气阀13开始工作,供水系统切换正式完成。

步骤ⅳ在二次供水实施前,连通管阀门5关闭,水箱出水管阀门6开启,正常使用水箱供水;二次供水实施完成,水箱出水管阀门6关闭,连通管阀门5开启,直接取消水箱的生活供水作用,只作为消防使用,直接实现二次供水改造。

所述中区加压管16、低区加压管18与水箱上水管20一同埋地或沿地下室吊装至外墙或管道井,其中,预留分区管管径按照分区后服务人口进行选取,每个区服务人口按照优饮水设计时安装干管减压阀的楼层位置进行计算。

步骤ⅰ中的阀门d19在二次供水改造前关闭,在改造完成后阀门d19打开。

所述分区阀门8、阀门a12、阀门b15、阀门c17、阀门d19为闸阀、蝶阀等人工操作阀门。

本发明中与常规三个分区三根立管下行上给的方法相比可以节省全部中区立管的空间,为立管施工创造条件。

本发明通过预留阀门及管道能在二次供水改造前维持原供水系统,二次供水改造完成后直接切换为分区系统,通过中低区下行上给,高区加水箱旁通管上行下给的供水模式,节省管道占用空间,能够保证供水安全,远期废弃量小,系统切换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