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再生沥青公路的边坡防护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2468发布日期:2019-09-21 01:5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再生沥青公路的边坡防护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边坡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再生沥青公路的边坡防护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可再生沥青公路已经成为了山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水泥公路来说,可再生沥青公路的路面硬度较低,如若该路面的边坡上的岩石沿边坡的坡面掉落至公路上,则会影响公路上车辆的行驶,且岩石在车辆的碾压下对沥青路面具有一定的损伤。故而,通常在可再生沥青公路的边坡上进行一定的防护,用于固定边坡上的岩石,防止边坡发生滑坡,而现有的方法通常为直接在边坡上浇筑混凝土,在边坡坡面形成混凝土层,从而起到对边坡的加固作用。

但是,在雨季,山区的边坡上经常积蓄有大量的雨水,大量的雨水沿边坡上的混凝土层表面流下,使得边坡上的混凝土层在雨水的长期冲击下发生局部破损,导致雨水渗入混凝土层下的边坡上,进而造成混凝土层与边坡坡面的松动,严重时甚至导致边坡上混凝土层的大面积脱落,影响可再生沥青公路上行驶车辆的安全。

为此,亟需一种可再生沥青公路的边坡防护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边坡防护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利于防止边坡上混凝土层的脱落,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再生沥青公路的边坡防护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边坡防护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利于防止边坡上混凝土层的脱落,安全性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再生沥青公路的边坡防护排水结构,包括浇筑于边坡坡面上的混凝土层以及设置于混凝土层上的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一端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内并与混凝土层凝结固定的预制钢筋、一端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内并与混凝土层凝结固定的预制钢条以及套设于所述预制钢筋上并呈Z字形的排水瓦,所述预制钢筋于所述混凝土层表面上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预制钢条于混凝土层表面上呈矩形阵列分布,且所述预制钢条沿边坡延伸方向上与所述预制钢筋交替排列;所述排水瓦铺设于所述混凝土层上,所述排水瓦首尾交替相连,且所述预制钢条分别与首尾相连的排水瓦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Z字形的排水瓦在混凝土层上呈阵列分布并固定牢固,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在边坡顶部积蓄并朝向边坡底部流动,此时,雨水从沿边坡延伸方向排列的排水瓦之间形成的排水通道朝向边坡底部流动,由于排水瓦呈Z字形,其排列形成的排水通道呈折线形延伸,使得排水瓦承受了雨水的大部分冲击,有效防止了混凝土层在雨水的冲击下破损,从而防止了雨水渗透至混凝土层下侧,避免混凝土层的大面积脱落,安全性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瓦上端表面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安装槽,所述排水瓦下端表面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安装槽,所述排水瓦首尾相连处的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相合形成通过所述预制钢条的固定槽,所述预制钢条与所述固定槽之间设有分别与所述预制钢条以及所述固定槽内壁凝结固定的水泥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尾相连的排水瓦通过预制钢条固定,且排水瓦之间通过水泥套凝结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瓦靠近所述混凝土层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挡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的设置,使得雨水流过排水瓦时,阻隔了雨水对混凝土层的冲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瓦靠近所述混凝土层的侧面开设有贯穿所述排水瓦的安装孔,所述排水瓦远离所述混凝土层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折弯槽;所述预制钢筋穿过所述安装孔,且所述预制钢筋远离所述混凝土层的一端折弯至所述折弯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瓦套设于预制钢筋上后,施工人员弯折预制钢筋,使得预制钢筋穿出安装孔的一端弯折至折弯槽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瓦的首尾相接处插接有踩踏套,所述踩踏套内顶壁与所述预制钢条上侧的排水瓦相抵,所述踩踏套内底壁与所述预制钢条下侧的排水瓦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踩踏套的设置,加固了首尾相连的排水瓦,同时为人们攀爬边坡提供了踩踏点。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踩踏套远离所述混凝土层的外侧壁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预制钢条的卡接孔,所述预制钢条远离所述混凝土层的一端固定有熔结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熔结头的设置,限制了踩踏套的活动,使得踩踏套于排水瓦首尾连接处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踩踏套内顶壁鼓起形成防滑过水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过水凸起的设置,使得踩踏套内底壁与排水瓦上表面之间形成通过雨水的通道,防止雨水在踩踏套与排水瓦的夹角处积蓄,而防滑过水凸起的设置还使得踩踏套上表面形成防滑纹路,防止人们踩踏踩踏套时打滑。

一种可再生沥青公路的边坡防护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制作预制钢筋、预制钢条以及排水瓦;

步骤二、在边坡的坡面上浇筑混凝土层,同时将预制钢筋以及预制钢条插入混凝土层上与混凝土层凝结固定;

步骤三、铺设排水瓦,先将排水瓦套设于预制钢筋上并使排水瓦首尾相连,使得预制钢条穿过排水瓦连接处的安装槽,然后朝向安装槽与预制钢条之间浇筑水泥;

步骤四、安装踩踏套,将踩踏套插接在排水瓦的连接处,敲击踩踏套,使得预制钢条的熔结头穿过踩踏套的卡接孔,从而使得踩踏套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凝土层凝结后,施工人员仅需铺设排水瓦即可完成排水组件的施工,操作简单,工期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在边坡顶部积蓄并朝向边坡底部流动,此时,雨水从沿边坡延伸方向排列的排水瓦之间形成的排水通道朝向边坡底部流动,由于排水瓦呈Z字形,其排列形成的排水通道呈折线形延伸,使得排水瓦承受了雨水的大部分冲击,有效防止了混凝土层在雨水的冲击下破损,从而防止了雨水渗透至混凝土层下侧,避免混凝土层的大面积脱落,安全性高;

2.踩踏套的设置,加固了首尾相连的排水瓦,同时为人们攀爬边坡提供了踩踏点;

3.防滑过水凸起的设置,使得踩踏套内底壁与排水瓦上表面之间形成通过雨水的通道,防止雨水在踩踏套与排水瓦的夹角处积蓄,而防滑过水凸起的设置还使得踩踏套上表面形成防滑纹路,防止人们踩踏踩踏套时打滑。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排水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预制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踩踏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层;2、排水组件;21、预制钢筋;211、弧形缺口;22、预制钢条;221、熔结头;23、排水瓦;231、首端;2311、第一安装槽;232、尾端;2321、第二安装槽;233、挡水板;234、安装孔;235、折弯槽;236、固定槽;237、水泥套;24、踩踏套;241、卡接孔;242、防滑过水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再生沥青公路的边坡防护排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层1以及排水组件2。混凝土层1浇筑于边坡的坡面上,其与边坡的坡面凝结固定,且混凝土层1上表面与边坡的坡面平行。排水组件2包括预制钢筋21、预制钢条22、排水瓦23以及踩踏套24。预制钢筋21为截面呈圆形的钢筋状结构,其一端穿过混凝土层1表面延伸至边坡坡面,且预制钢筋21于混凝土层1浇筑时与混凝土层1凝结固定。此外,预制钢筋21在混凝土层1表面呈矩形阵列分布,其沿边坡的延伸方向排列,且预制钢筋21沿边坡的坡面从边坡顶部朝向边坡底部排列。预制钢条22为截面呈方形的钢条状结构,其一端穿过混凝土层1表面延伸至边坡坡面,且预制钢筋21于混凝土层1浇筑时与混凝土层1凝结固定。预制钢条22在混凝土层1表面呈矩形阵列分布,其沿边坡的延伸方向与预制钢筋21交替排列,且预制钢条22沿边坡的坡面从边坡顶部朝向边坡底部与预制钢筋21交替排列。此外,预制钢条22的长度方向以及预制钢筋21的长度方向均与混凝土层1的表面垂直。

如图2所示,排水瓦23的截面呈矩形,其长度方向呈Z字形延伸,由泥土烧制而成,且排水瓦23的两端分别为首端231以及尾端232。排水瓦23一侧一体成型有挡水板233,挡水板233的横断面呈矩形,其底面与排水瓦23上表面固定,且挡水板233的长度方向沿排水瓦23的长度方向延伸。排水瓦23上开设有安装孔234以及折弯槽235,安装孔234开设于排水瓦23的Z字形侧壁中部,安装孔234的开口呈圆形,且安装块贯穿排水瓦23。折弯槽235开设于排水瓦23的Z字形侧壁上,其横断面呈矩形,且其一端与安装孔234连通。结合图3所示,预制钢筋21穿过排水瓦23的安装孔234,预制钢筋21穿出安装孔234的一端弧形表面开设弧形缺口211,弧形缺口211朝向折弯槽235,结合图1所示,使得预制钢筋21穿出安装孔234的一端折弯后设置于折弯槽235内并与折弯槽235内壁相抵,从而使得排水瓦23与混凝土层1的表面抵紧并限制了排水瓦23的转动。

如图2所示,首端231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311,第一安装槽2311两端贯穿排水瓦23的两侧Z字形侧壁,其开口呈矩形,且第一安装槽2311的深度为其宽度的一半。尾端232底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321,第二安装槽2321的开口呈矩形,其两端分别贯穿排水瓦23的两侧Z字形侧壁,且第二安装槽2321的深度为其宽度的一半。如图1所示,当排水瓦23在混凝土层1上安装后,排水瓦23之间首尾相连,此时,排水瓦23之间的第一安装槽2311以及第二安装槽2321相合并形成固定槽236,固定槽236的截面呈方形,且预制钢条22穿过该固定槽236并与固定槽236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固定槽236内设有水泥套237,水泥套237为方形管状,其套设于预制钢条22上并与之固定,且水泥套237外壁与固定槽236内壁固定,此外,水泥套237由混凝土于预制钢条22以及固定槽236内壁之间的间隙内浇筑而成,使得首尾相连的排水瓦23均与预制钢条22固定。结合图4所示,踩踏套24为U形夹套状,其开口朝向排水瓦23的首尾连接处插接,使得该处的尾端232上表面与踩踏套24内顶壁相抵,而该处的首端231底面与踩踏套24的内底壁相抵。踩踏套24远离混凝土层1的外侧壁开设有卡接孔241,卡接孔241的开口呈方形,该处的预制钢条22远离混凝土层1的一端穿过卡接孔241,且预制钢条22远离混凝土层1的一端设有熔结头221。熔结头221为球形,其由预制钢条22端部融化后凝固形成,且熔结头221与踩踏套24远离混凝土层1的外侧壁相抵,使得踩踏套24固定。此外,踩踏套24的上表面鼓起形成防滑过水凸起242,且踩踏套24上壁厚度处处一致。防滑过水凸起242呈弧形,其长度方向与踩踏套24的U行侧壁垂直,且防滑过水凸起242设有多条,多条防滑过水凸起242沿预制钢条22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可再生沥青公路的边坡防护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制作预制钢筋21、预制钢条22以及排水瓦23;

步骤二、在边坡的坡面上浇筑混凝土层1,同时将预制钢筋21以及预制钢条22插入混凝土层1上与混凝土层1凝结固定;

步骤三、铺设排水瓦23,先将排水瓦23套设于预制钢筋21上并使排水瓦23首尾相连,然后弯折预制钢筋21穿出排水瓦23的一端至折弯槽235内,防止排水瓦23转动;于此同时,使得预制钢条22穿过排水瓦23连接处形成的安装槽,然后朝向安装槽与预制钢条22之间浇筑水泥而形成水泥套237;

步骤四、安装踩踏套24,将踩踏套24插接在排水瓦23的连接处,敲击踩踏套24,使得预制钢条22的熔结头221穿过踩踏套24的卡接孔241并与踩踏套24远离排水瓦23的外侧壁相抵,从而使得踩踏套24固定。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Z字形的排水瓦23在混凝土层1上呈阵列分布并固定牢固,而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在边坡顶部积蓄并朝向边坡底部流动,此时,雨水从沿边坡延伸方向排列的排水瓦23之间形成的排水通道朝向边坡底部流动,由于排水瓦23呈Z字形,其排列形成的排水通道呈折线形延伸,使得排水瓦23承受了雨水的大部分冲击,有效防止了混凝土层1在雨水的冲击下破损,从而防止了雨水渗透至混凝土层1下侧,避免混凝土层1的大面积脱落,安全性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