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1424发布日期:2019-09-21 01:4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基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桩基础是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一种基础形式。在我国高层建筑、重型厂房、桥梁、港口码头、海上采油平台以至核电站等工程中,都有普遍应用。桩基础是由承台和埋置于土中的单桩或桩群组成,通过桩杆将荷载传给深部的土层或侧向土体;是将建筑物的荷载全部或部分传给地基土或岩层的具有一定刚度和抗弯能力的构件。

其中传统的桩基础在施工后整体呈柱状,其主要承受压力负载,其抗拔和抗剪切性能较差,在对上述性能有一定要求的使用场合一般是通过增加整体长度,将桩基础设置的更长来增加其对应的性能,但是更长的桩基础往往面临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基于此,如何提供一种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通过结构和工艺改进增加桩基础抗拉拔抗剪切性能,进而可以将桩基础设计制造的更短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就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通过结构和工艺的改进增加桩基础抗拉拔抗剪切性能,进而可以将桩基础设计制造的更短,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钢筋笼,还包括竖向设置在钢筋笼中的辐条压伸装置,所述辐条压伸装置包括同轴设置在钢筋笼内的基准管,基准管周向间隔设置有多列辐条,一列辐条的内端与基准管铰接,同一列辐条的外端沿竖向错开搭接在钢筋笼的水平箍圈上且位于水平箍圈内,辐条的长度大于基桩孔与基准管外径的半径差,一列辐条中至少一根辐条的外端与该辐条对应的水平箍圈上可拆卸设置的定位板抵接定位。

这样,上述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压下基准管使得辐条在下放到基桩孔内后再张开,其中可拆卸的定位板可以是通过钢丝捆绑固定。液压机下压基准孔,辐条搭接在水平箍圈上向外伸出,部分深入基桩孔侧壁中,在撤去外力后辐条的存在可以避免钢筋笼被竖向拔起,起到抗拔作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辐条和水平箍圈通过钢丝绑扎实现初步的位置固定,避免下放整个装置时钢筋笼和辐条压伸装置之间出现问题。

作为优选,一列辐条竖向间隔均匀分布,相邻两辐条的间隔距离等于钢筋笼上相邻两水平箍圈之间的间隔距离。

这样,方便设计制造装配,方便将辐条压伸装置与钢筋笼匹配。

作为优选,辐条的外端呈锥状设置。

这样,更方便辐条外伸。

作为优选,定位板与水平箍圈通过点焊固定。

这样,点焊方便施工同时方便辐条后续将定位板撑开与水平箍全脱离。

作为优选,辐条压伸装置中的基准管为多个,相邻两个基准管之间通过竖向的连接杆固定。

这样,辐条容纳槽设置需要一定间隔,且实际施工中一个辐条容纳槽的高度也不宜过大,间隔设置的方式更为经济,且连接杆设置方便压力的传递,确保辐条压伸装置整体动作。

作为优选,位于最下方的基桩管与钢筋笼下端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钢筋笼上相邻两水平箍圈之间的间隔距离。

这样,确保辐条压伸装置有足够向下运动的空间,其中间隔距离相等时,下压基准管到极限位置时,辐条刚好也运动到极限位置,更方便后续施工。

作为优选,辐条的内端与基准管铰接处上方设置有水平的限位板,辐条旋转至水平时,辐条与限位板相抵。

这样,可以确保辐条在工作状态下处于水平,后续浇筑后有更好的抗剪性能。

一种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使用方法,基于上述的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包括顺序执行的以下步骤:

S1、开挖基桩孔;

S2、下放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到基桩孔中,外力下压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中的基准管上端使得辐条在外力之下旋转沿钢筋笼上的空隙伸出钢筋笼;

S3、注浆管穿过基准管伸入基桩孔中,灌浆,完成桩基础的施工。

这样。上述工艺公布具体实用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确保装置能被正确使用和产生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在步骤S1中还包括在基桩孔的侧壁对应基准管的高度上开挖环形的辐条容纳槽,辐条容纳槽的数量与基准管的数量匹配。

这样,辐条容纳槽设置是的后续浇灌后形成环状的抗剪抗拉翼增加性能,同时更加方便辐条外伸。

作为优选,辐条的长度大于辐条容纳槽与基准管外径的半径差。

这样,确保辐条部分插入基桩孔的侧壁中可以对钢筋笼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辐条压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设置在基桩孔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辐条未完全伸开。

附图标记:1为基准管、2辐条、3为连接杆、4为钢筋笼、5为定位板、6为水平箍圈、7为辐条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辐条压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设置在基桩孔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辐条未完全伸开。

本发明实施例部分公开了一种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钢筋笼4,还包括竖向设置在钢筋笼4中的辐条压伸装置,所述辐条压伸装置包括同轴设置在钢筋笼4内的基准管1,基准管1周向间隔设置有多列辐条,一列辐条的内端与基准管1铰接,同一列辐条的外端沿竖向错开搭接在钢筋笼4的水平箍圈6上且位于水平箍圈6内,辐条2的长度大于基桩孔与基准管1外径的半径差,一列辐条中至少一根辐条的外端与该辐条对应的水平箍圈6上可拆卸设置的定位板5抵接定位。

这样,上述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压下基准管使得辐条在下放到基桩孔内后再张开,其中可拆卸的定位板可以是通过钢丝捆绑固定。液压机下压基准孔,辐条搭接在水平箍圈上向外伸出,部分深入基桩孔侧壁中,在撤去外力后辐条的存在可以避免钢筋笼被竖向拔起,起到抗拔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一列辐条竖向间隔均匀分布,相邻两辐条的间隔距离等于钢筋笼4上相邻两水平箍圈6之间的间隔距离。

这样,方便设计制造装配,方便将辐条压伸装置与钢筋笼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辐条2的外端呈锥状设置。

这样,更方便辐条外伸。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板5与水平箍圈6通过点焊固定。

这样,点焊方便施工同时方便辐条后续将定位板撑开与水平箍全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辐条压伸装置中的基准管1为多个,相邻两个基准管1之间通过竖向的连接杆3固定。

这样,辐条容纳槽设置需要一定间隔,且实际施工中一个辐条容纳槽的高度也不宜过大,间隔设置的方式更为经济,且连接杆设置方便压力的传递,确保辐条压伸装置整体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最下方的基桩管1与钢筋笼4下端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钢筋笼4上相邻两水平箍圈6之间的间隔距离。

这样,确保辐条压伸装置有足够向下运动的空间,其中间隔距离相等时,下压基准管到极限位置时,辐条刚好也运动到极限位置,更方便后续施工。

在本实施例中,辐条2的内端与基准管1铰接处上方设置有水平的限位板,辐条2旋转至水平时,辐条2与限位板相抵。

这样,可以确保辐条在工作状态下处于水平,后续浇筑后有更好的抗剪性能。

一种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使用方法,基于上述的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包括顺序执行的以下步骤:

S1、开挖基桩孔;

S2、下放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到基桩孔中,外力下压抗拉抗剪钢筋笼装置中的基准管1上端使得辐条2在外力之下旋转沿钢筋笼4上的空隙伸出钢筋笼4;

S3、注浆管穿过基准管1伸入基桩孔中,灌浆,完成桩基础的施工。

这样。上述工艺公布具体实用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确保装置能被正确使用和产生有益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中还包括在基桩孔的侧壁对应基准管1的高度上开挖环形的辐条容纳槽7,辐条容纳槽7的数量与基准管1的数量匹配。

这样,辐条容纳槽设置是的后续浇灌后形成环状的抗剪抗拉翼增加性能,同时更加方便辐条外伸。

在本实施例中,辐条2的长度大于辐条容纳槽7与基准管1外径的半径差。

这样,确保辐条部分插入基桩孔的侧壁中可以对钢筋笼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