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活动闸门的叠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4882发布日期:2020-01-31 18:5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活动闸门的叠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在可活动闸门上的叠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我国城市水利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及环境整治、河道美化等,可活动闸门正被广泛地运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6971177u公开了一种景观水坝,包括景观坝本体,所述景观坝本体设有迎水面和背水面,所述背水面上设有多级台阶结构,所述背水面包括竖直高度依次递减的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第四阶梯、第五阶梯,其中第一阶梯靠近迎水面,第五阶梯远离迎水面;所述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间设有第一挡水墙,所述第一挡水墙的竖直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阶梯的竖直高度;所述第四阶梯和第五阶梯之间设有第二挡水墙,所述第二挡水墙的竖直高度大于所述第四阶梯的竖直高度。该实用新型在前坝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后坝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通过阶梯、挡水墙和叠水墙的特殊布置方式,实现了多层叠水效果。该实用新型仅适用于固定水坝,现河道需要实现蓄水、泄洪,通常适用可活动闸门,该实用新型的阶梯为钢筋混凝土材质,无法活动,因此无法适用在可活动闸门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7484425u公开了一种瀑布景观坝,包括坝底侧壁,侧壁内设有启闭机室,坝底上安装有至少两个支铰座,支铰座上水平设有底轴,底轴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侧壁并设置在启闭机室内,底轴的两端安装有拐臂,拐臂与液压启闭机连接,底轴上侧安装有第一门页和第二门页,第一门页与第二门页的上端连接有挡水板,且两门页之间安装有多个水泵电机组,挡水板上侧设有封板,水泵电机组的出水管的上端设置在挡水板与封板之间;该实用新型水槽下游侧安装有波浪形的导流板,在上游水位不足以形成溢流效果时,能够通过水泵抽下游的水流到门顶溢出,形成门顶溢流的景观;该实用新型无法实现叠水效果,仅实现了溢流效果,闸门的景观仍比较单一。

相对于以上专利,本发明的叠水结构应用于可活动闸门上,在不使用时,叠水结构可以至少部分收缩至可活动闸门内,可活动闸门本身又可以打开或者闭合。应用本发明,可活动闸门在挡水状态时,可以提供叠水景观;可活动闸门在泄洪状态时,将叠水板收缩,不需要设置额外的装置,即可完好的打开闸门,在门叶和底板之间不需要有容纳叠水结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活动闸门的叠水结构,在闸门挡水状态时,叠水板伸出形成叠水景观,闸门放倒时或不需要叠水景观时,叠水板可以收缩。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活动闸门的叠水结构,叠水结构设置在可活动闸门的门叶上,包括叠水板、驱动机构、连杆传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叠水板进入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所述连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叠水板包括叠水板第一连接点和叠水板第二连接点;所述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门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一端连接于同一旋转点,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门叶连接,所述叠水板第一连接点与所述门叶连接,所述叠水板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杆传动机构还包括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锁定所述连杆传动机构,进而锁定所述叠水板。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装置为锁定销,所述锁定销位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当所述锁定销在第二连杆上时,所述第一连杆具有锁定钩;当所述锁定销在第一连杆上时,所述第二连杆具有锁定钩。

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所述连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叠水板包括叠水板第一连接点和叠水板第二连接点;所述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门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门叶连接,所述叠水板第一连接点与所述门叶连接,所述叠水板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所述连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所述叠水板包括叠水板第一连接点和叠水板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门叶连接,所述叠水板第一连接点与所述门叶连接,所述叠水板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通过第三连杆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门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另一端与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连接于同一旋转点,所述第三连杆两端分别与第四连杆、第五连杆连接形成三角形。

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叠水板上安装喷头和/或灯光。

本发明的叠水效果通过两种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技术方案为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叠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叠水板,至少两个叠水板设置在所述门叶下游方向,所述至少两个叠水板自上往下分布,叠水板位于开启位置时,被配置为下层叠水板能承接到门顶或上层叠水板的水流。

另一种技术方案为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叠水结构中的叠水板为一块,所述叠水板上具有多个凹槽或凸起或阶梯,该方案的叠水效果主要借助叠水板上表面的凹槽、凸起、阶梯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多级凹槽截面为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弧形、梯形、不规则形。

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水泵以及出水口,所述水泵将水抽至出水口。

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潜水泵以及位于可活动闸门上部的出水口,所述潜水泵与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潜水泵将水通过管道抽至可活动闸门上部的出水口。

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门叶顶部为平面、弧面、三角形、不规则形。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可活动闸门上设置多层叠水板,或者在叠水板上设置多个阶梯、突起或凹槽,可以形成多层的叠水景观;可活动闸门处于泄洪状态时,叠水板可旋转收缩,部分或全部叠水板可以旋转靠近门叶,或者至少部分旋转收缩至门叶内,不影响门叶倾倒放置。

本发明安装水泵,可活动闸门处于挡水状态,当上游水不溢流时,可以启动水泵,用水泵抽水至出水口,出水口安装在可活动闸门上部,出水口也还可以安装在每块叠水板的上方,形成叠水景观,即本发明在需要的时候都可以形成叠水景观,不限制使用的时间和场景,且可以通过控制水泵抽水的流量,控制水流速度,调整出适合、美观或所需要的叠水景观。

本发明中的水泵使用潜水泵,将潜水泵放置于河道内,将河道内的水循环抽至出水口,从而形成持续、稳定的叠水景观,可以节省水源,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叠水板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叠水板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叠水板及驱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3中m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门叶顶部为平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门叶1、叠水板2,叠水板第一连接点201,叠水板第二连接点202,驱动装置3,驱动缸缸体301,驱动缸活塞杆302,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旋转点6,锁定销7,锁定钩8,叠水板9,叠水板第一连接点901,叠水板第二连接点902,第三连杆10、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所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可活动闸门的叠水结构,叠水结构设置在可活动闸门的门叶1上、包括叠水板2、驱动机构、连杆传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3,连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缸缸体301和驱动缸活塞杆302,叠水板2包括叠水板第一连接点201和叠水板第二连接点202;驱动缸缸体301与门叶1连接,驱动缸活塞杆302与第一连杆4一端和第二连杆5一端连接于同一旋转点6,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与门叶1连接,叠水板第一连接点201与门叶1连接,叠水板第二连接点202与第一连杆4连接,驱动装置3驱动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旋转,进而驱动叠水板2进入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

进一步的,连杆传动机构还包括锁定装置,锁定装置锁定连杆传动机构,进而锁定叠水板旋转;本发明中,还可以将驱动装置3的最大伸长量设定为图3-4中旋转点6的位置,即驱动装置3驱动叠水板2旋转处于水平位置的状态,无需锁定装置,即可通过驱动缸锁定;本发明也可以根据需要的效果,调整叠水板2的位置,即不限于将叠水板2固定于水平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列举的驱动装置为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的驱动缸,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例如电动推杆,或者其他类型的可以起到驱动作用的装置,均可用于作为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装置为锁定销7,锁定销7在第二连杆5上,第一连杆4具有锁定钩8,当驱动缸活塞杆302伸长至某一位置时,第二连杆上的锁定销7阻碍第一连杆的锁定钩8继续旋转,此时驱动缸活塞杆302无法继续伸长,无法驱动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继续旋转,进而锁定叠水板2的位置。其中,驱动缸活塞杆302伸长至某一位置,该位置根据叠水板位置调节,包括但不限于让叠水板处于水平位置的情形。

进一步的,所述叠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叠水板2,至少两个叠水板2设置在所述门叶下1游方向,所述至少两个叠水板2自上往下分布,叠水板2位于开启位置时,被配置为下层叠水板能承接到门顶或上层叠水板的水流。

进一步的,还包括水泵以及出水口,水泵将水抽至出水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潜水泵以及位于可活动闸门上部的出水口,潜水泵与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潜水泵将水通过管道抽至可活动闸门上部的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叠水板2上安装喷头和/或灯光。

进一步的,所述门叶1顶部为平面、弧面、三角形、不规则形。

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如图6所示,一种可活动闸门的叠水结构,叠水结构设置在可活动闸门的门叶1上、包括叠水板2、驱动机构、连杆传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3,连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缸缸体301和驱动缸活塞杆302,叠水板2包括叠水板第一连接点201和叠水板第二连接点202;驱动缸缸体301与门叶1连接,驱动缸活塞杆302与第二连杆5连接,第二连杆5的一端与门叶1连接,叠水板第一连接点201与门叶1连接,叠水板第二连接点202与第一连杆4连接,驱动装置3驱动第二连杆5旋转,第二连杆5带动第一连杆4旋转,第一连杆4带动叠水板2旋转,进而驱动叠水板2进入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

进一步的,连杆传动机构还包括锁定装置,锁定装置锁定驱动缸伸缩,进而锁定叠水板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叠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叠水板2,至少两个叠水板2设置在所述门叶下1游方向,所述至少两个叠水板2自上往下分布,叠水板位于开启位置时,被配置为下层叠水板能承接到门顶或上层叠水板的水流。

进一步的,还包括水泵以及出水口,水泵将水抽至出水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潜水泵以及位于可活动闸门上部的出水口,潜水泵与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潜水泵将水通过管道抽至可活动闸门上部的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叠水板2上安装喷头和/或灯光。

进一步的,所述门叶1顶部为平面、弧面、三角形、不规则形。

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如图7所示,一种可活动闸门的叠水结构,叠水结构设置在可活动闸门的门叶1上、包括叠水板2、驱动机构、连杆传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3,连杆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第三连杆10、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缸缸体301和驱动缸活塞杆302,叠水板2包括叠水板第一连接点201和叠水板第二连接点202;所述第二连杆5的一端与所述门叶1连接,所述叠水板第一连接点201与所述门叶1连接,所述叠水板第二连接点202与所述第一连杆4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与所述第二连杆5之间通过第三连杆10连接,所述驱动缸缸体301与所述门叶1连接,所述驱动缸活塞杆302与第四连杆11和第五连杆12连接,所述第三连杆10两端分别与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连12接形成三角形;驱动装置3驱动连杆传动机构,进而驱动叠水板2进入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

进一步的,连杆传动机构还包括锁定装置,锁定装置锁定驱动缸伸缩,进而锁定叠水板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叠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叠水板2,至少两个叠水板2设置在所述门叶下1游方向,所述至少两个叠水板2自上往下分布,叠水板位于开启位置时,被配置为下层叠水板能承接到门顶或上层叠水板的水流。

进一步的,还包括水泵以及出水口,水泵将水抽至出水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潜水泵以及位于可活动闸门上部的出水口,潜水泵与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潜水泵将水通过管道抽至可活动闸门上部的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叠水板2上安装喷头和/或灯光。

进一步的,所述门叶1顶部为平面、弧面、三角形、不规则形。

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一种可活动闸门的叠水结构,叠水结构设置在可活动闸门的门叶1上,包括叠水板9,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3、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缸缸体301和驱动缸活塞杆302,叠水板9包括叠水板第一连接点901和叠水板第二连接点902;驱动缸缸体301与门叶1连接,驱动缸活塞杆302与第一连杆4一端和第二连杆5一端连接于同一旋转点6,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与门叶1连接,叠水板第一连接点901与门叶1连接,叠水板第二连接点902与第一连杆4连接,叠水结构中叠水板9为一块,叠水板9上具有多个凹槽或凸起或阶梯。

进一步的,多个凹槽截面为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弧形、梯形、不规则形。

进一步的,还包括锁定装置,锁定装置锁定驱动装置3伸缩,进而锁定叠水板9旋转。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为一个或多个,叠水结构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的,当叠水板9上具有多个凹槽时,凹槽截面为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弧形、梯形、不规则形。

进一步的,当叠水板上具有多个阶梯时,阶梯可以为垂直台阶、三角形台阶、弧形台阶、锯齿形台阶。

进一步的,叠水板9可以旋转至靠近门叶1,或者至少部分收缩至门叶1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水泵以及出水口,水泵将水抽至出水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潜水泵以及位于可活动闸门上部的出水口,所述潜水泵与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潜水泵将水通过管道抽至可活动闸门上部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可以安装于闸门上部,也可以安装于每个叠水板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叠水板9上安装喷头和/或灯光。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变换,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