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河道的翻斗式防淤回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7076发布日期:2019-11-29 17:4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河道的翻斗式防淤回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灌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河道的具有防淤功能的自渗反滤回灌系统。



背景技术:

在降雨不均衡的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如何有效的利用河道中的雨洪资源也是重要的措施。

目前,为了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常常在一些季节性河道内布置一种自身具有过滤水中颗粒功能的回灌井,即反滤回灌井。目前采用的反滤回灌井由回灌池和普通回灌井组成,其中回灌池常置于地下,普通回灌井安装在回灌池底部中心处。回灌池为一倒台型土坑,池内回填碎石、砂等反滤料,河水通过回灌池的过滤后汇流到普通回灌井中,以达到回灌地下水的功能。但是,现存的反滤回灌井存在以下问题:

1、回灌池容易被河底淤泥堵塞,失去反滤回灌功能。

2、回灌池内的反滤料容易被水流冲走,降低或失去反滤功能,无法保证回灌水的水质。

3、当遇到水质被污染的突发状况时,无法控制回灌进程,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河道的翻斗式防淤回灌系统,该回灌系统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淤,防止反滤料被冲走,而且在水质污染时可以关闭应急阀门,防止被污染的水回灌至地下水含水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河道的翻斗式防淤回灌系统,包括回灌池和回灌井,所述的回灌池内设置有反滤料,所述的回灌池设置于河道护坡,所述的回灌井设置于坡顶的下方,所述的回灌池通过回灌管道与所述的回灌井相连通;

所述回灌池的上方设置有透水盖板;

所述的回灌池内位于所述反滤料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下侧面设置有一竖杆;

所述的集水槽上位于所述竖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漏水孔和顶杆,所述的顶杆可相对于所述的集水槽上下滑动,且所述顶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的透水盖板延伸至所述回灌池的外部;

所述竖杆的下端铰接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承接来自漏水孔的河水的接水斗,所述顶杆的下端抵靠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

所述透水盖板的上方设置有一通过拉杆与顶杆相连的扰动轮,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的扰动轮转动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顶杆转动连接,且所述的顶杆上用于容纳所述拉杆的第三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扰动轮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的回灌管道具有一定的坡度。

进一步地,所述回灌井的上方设置有一延伸至坡顶的竖井,所述的回灌管道上位于所述的竖井内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的竖井内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上端与大气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下端与回灌井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透水盖板上设置有进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透水盖板上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的透水盖板内预设有预埋块,所述的预埋块内设置有用于压紧过滤网的固定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的拉杆呈u型,所述拉杆的封闭端与所述的顶杆相铰接,所述拉杆的开口端分别设置有插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顶杆的上方设置有一压盖,所述的压盖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共同形成了用于容纳所述拉杆的第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扰动轮的轴线的与所述顶杆的轴线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回灌池设置河道护坡上可以减少淤泥的沉降,有利于防淤。

2、通过在回灌池的顶部设置由透水混凝土制作而成的透水盖板,可以有效放置回灌池内的反滤料被冲走,保证回灌水质。

3、通过在透水盖板上设置过滤网,从而对水中较大的颗粒物进行过滤,避免堵塞透水盖板上的进水孔。

4、通过在透水盖板上设置预埋块,并通过固定螺栓压住过滤网,可以方便过滤网的更换。

5、通过将回灌井与回灌池分离开,并通过回灌管道连接,这样设置主要有两方面的优点,第一,可以将回灌井设置在地下水水位较低的位置,方便回灌;第二,遇到水源被污染的突发状况时,可以通过控制回灌管道上的阀门,防止污染后的水回灌至地下水含水层。

6、通过在回灌池内设置扰动机构,对透水盖板上方的水进行局部的扰动,从而防止淤泥沉降,有利于防淤。

7、该扰动机构在对水进行扰动时,仅靠下落的水流即可,不需要消耗能源,工作可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回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扰动机构的顶杆处于上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回灌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竖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扰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扰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扰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图8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集水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翻转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拉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过滤网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河道护坡,12-坡顶,13-河道,2-回灌池,21-反滤料,3-回灌井,31-第一盖板,4-竖井,41-排气管,42-第二盖板,5-回灌管道,51-阀门,6-透水盖板,61-过滤网,62-预埋块,63-固定螺栓,64-进水孔,7-扰动机构,71-集水槽,711-漏水孔,712-竖杆,713-第一通孔,714-挡水凸台,721-支撑杆,722-接水斗,723-耳板,724-筋板,725-限位板,73-顶杆,74-压盖,75-扰动轮,76-拉杆,761-插接部,77-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河道的翻斗式防淤回灌系统包括回灌池2和回灌井3,其中所述的回灌池2设置于河道护坡11,所述的回灌井3设置于坡顶12的下方,所述的回灌池2和回灌井3之间设置有回灌管道5。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回灌井3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遮盖住回灌井3井口的第一盖板31,所述回灌管道5的一端与所述回灌池2的下部相连通,所述回灌管道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第一盖板31后与所述的回灌井3相连通。所述的回灌池2内设置有用于对河水进行过滤的反滤料21。所述回灌池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遮盖住回灌池2口的透水盖板6,优选的,所述的透水盖板6采用透水混凝土制作而成。

如图1所示,所述的回灌池2内设置有扰动机构7。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扰动机构7包括设置于所述回灌池2内的集水槽71,用于承接从透水盖板6上渗透下来的水。优选的,所述集水槽71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回灌池2的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所述集水槽71的下侧面的几何中心上设置有一向下延伸的竖杆712。所述集水槽71的底面位于所述竖杆的一侧设置有一漏水孔711,位于所述竖杆的另一侧设置有一第一通孔713,所述的第一通孔713内设置有一可相对于所述的集水槽71上下滑动的顶杆73,且所述顶杆73的上端穿过所述的透水盖板6延伸至所述回灌池2的外部,所述的透水盖板6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顶杆73的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的漏水孔靠近河道13一侧,所述的第一通孔713靠近坡顶12一侧。

所述竖杆712的下端设置有一支撑杆721,且所述支撑杆721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的竖杆712相铰接的耳板723。在这里所述的中部并不限定为支撑杆721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杆72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承接从漏水孔711流出的河水的接水斗722,所述顶杆73的下端抵靠在所述支撑杆721的另一端。

所述透水盖板6的上方设置有一扰动轮75,优选的,所述扰动轮75的轴线的与所述顶杆73的轴线向垂直。所述顶杆73的顶端设置有一呈u型的拉杆76,所述拉杆76的封闭端与所述的顶杆73转动连接,且所述的顶杆73上用于容纳所述拉杆76的第三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扰动轮75的轴线平行,所述拉杆76的开口端设置有与所述的扰动轮75转动连接的插接部。

工作时,如图2所示,从透水盖板6漏下的河水进入到集水槽71内,并通过漏水孔711下落到接水斗722内,当接水斗722的重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会通过杠杆作用将顶杆73顶起,从而将扰动轮75拉起,到达如图3所示的状态。与此同时,接水斗722内的水被释放到回灌池2内,并通过反滤料21和回灌管道5进入到回灌井3内,回灌到地下含水层。此时由于接水斗722内的水被排空,重量下降,顶杆73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从而将扰动轮75放回,重新达到如图2所示的状态。在扰动轮75被拉起、放回的过程中扰动轮75转动,对水流进行扰动。

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扰动轮75的在透水盖板6的上方形成局部的扰动,避免淤泥沉降在透水盖板6上,造成淤堵。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为了方便安装和维修,所述顶杆73的顶端设置有一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一凹槽,所述顶杆73的上方设置有一压盖74,所述压盖74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一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共同形成了用于容纳所述拉杆76的第三通孔。所述的压盖74通过锁紧螺栓77与所述的顶杆73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集水槽71内的水在第一通孔713处渗漏,如图10所示,所述的集水槽71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713的外侧同轴设置有呈环形的挡水凸台714,优选的,所述挡水凸台714的高度与所述集水槽71侧壁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由于顶杆73的下端的与支撑杆721之间是相对滑动的关系,为了减小滑动摩擦,如图2所示,所述顶杆73的下端呈半球状。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顶杆73从所述的支撑杆721上滑脱,如图7和图11所示,所述的支撑杆721上位于所述顶杆73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板725。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所述接水斗722和支撑杆721之间的连接强度,如图2和图11所示,所述的支撑杆721和接水斗722之间设置有筋板724。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河水的顺利回灌,如图1所示,所述的回灌管道5具有一定的坡度,即回灌管道5与回灌池2相连接一端的高度高于回灌管道5与回灌井3相连接一端的高度。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回灌井3的上方设置有一延伸至坡顶12的竖井4,所述的回灌管道5上位于所述的竖井4内设置有一控制回灌管道5通断的阀门51。这样设置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通过设置竖井4方便后期的维修和维护;第二,到河水发生被污染等情况时,可以及时切断回灌进程,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气相堵塞对回灌效率造成影响,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的竖井4内设置有排气管41,所述排气管41的上端穿过用于遮盖竖井4的第二盖板42与大气相连通,所述排气管41的下端穿过所述的第一盖板31与所述的回灌井3相连通。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透水盖板6的漏水效率,如图2所示,所述的透水盖板6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孔64。

进一步地,为了对水中大的颗粒物进行过滤,避免堵塞透水盖板6的进水孔64,如图2所示,所述的透水盖板6上设置有过滤网61,优选的,所述的过滤网61采用土工织物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由于过滤网61易于损坏,需要定时的更换,为了方便更换,如图13所示,所述的透水盖板6内预设有预埋块62,所述预埋块6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内设置有用于压紧过滤网61的固定螺栓63。优选的,所述的预埋块62和固定螺栓63均采用尼龙材料制作而成。

实施例二

所述扰动轮7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通过铰接轴与所述的扰动轮75相铰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所述的顶杆73相铰接,且两根所述的拉杆通过同一根铰接轴与所述的顶杆73相铰接,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