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8763发布日期:2019-11-12 23:03阅读:1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养护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口。



背景技术:

当前市政建设中所使用的检查井种类较多,包括实心砖砌检查井、混凝土砌块检查井和混凝土现场浇筑检查井等,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部分检查井井口部位会出现破损、沉陷等病害,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安全,需要及时进行维修整治。

目前市政部门在对病害检查井进行维修整治时,通常使用现浇混凝土的工法,对井筒以上的井口部位进行重新浇筑,该施工方式包括基坑开挖、井口部位清理、底层混凝土浇筑、钢筋网安装、中层混凝土浇筑、井盖圈安装、预埋锚筋、上层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等多道工序,施工的周期较长,现场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等展开后占用道面,影响交通,同时还存在混凝土拌和易扬尘、运输易撒漏、施工噪音扰民、临时用电不便等诸多问题,维修之后需要的混凝土养护时间较长,看护难度较大。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检查井,可实现快速安装、便于施工的目的,但此类预制检查井只适用新装或对原有检查井整体更换的情况,不适于在对现有的检查井出现病害时进行维修整治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市政建设中对病害检查井进行维修整治时,通常使用的现浇混凝土施工方法所存在的影响交通、污染环境、噪音扰民和维修后养护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口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口,包括井口底座、井盖圈、钢筋网和L形锚筋,井口底座为混凝土浇筑,中部垂直开口,开口尺寸与井盖圈内沿相同,井盖圈位于井口底座开口正上方,井盖圈与井口底座之间通过L形锚筋连接固定,井口底座内部植入有钢筋网,井口底座、井盖圈、钢筋网及L形锚筋在预制时浇筑为一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井口底座的厚度为30cm-40cm,井口底座外沿距中部开口处的宽度为30cm-50c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植入井口底座内部的钢筋网呈水平状分布,位于井口底座上、下表面的中间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井口底座的侧面安装有对称分布的U形吊环,可更加方便于施工时对该型预制井口进行吊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井盖圈的上沿比井口底座上表面高出4cm-8cm,此时更加适用于沥青路面,在井口周边铺设沥青后可确保井盖与道面平齐。

该实用新型是将目前检查井维修整治中需要进行更换的井口部分,在场内提前完成预制,施工时直接进行吊放安装,预制检查井井口所使用的材质强度及工艺标准等,参照目前常用的现场浇筑施工时各项指标来制定,可以满足检查井维修整治施工的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在场内进行预制时,各类制作工具设备更加齐全,制作工人在场内可进行流水作业,场内预制相比于在路面进行现场施工质量上更加可控,预制后的混凝土在场内养护更加方便。

2.使用该型预制检查井井口,可使井盖维修的施工流程更加简化,现浇施工包括十余道工序,施工时间长,各种建筑材料现场堆放、混凝土搅拌等,既影响交通,又污染环境,将需现场浇筑的井口部位在场内提前预制,进行井盖维修时,只需要基坑开挖、病害检查井井口部位清理、预制井口吊装、道面恢复等工序,大大简化了施工流程,缩短了在路面上的施工时间,降低了养护难度,有效减少了对道路交通和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3.该实用新型是研制单位针对当前常用的病害检查井维修整治现浇施工方法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提出的一种替代方案,经过试制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型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口适于目前大部分常用规格的市政检查井在进行维修整治时使用,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各示意图中:1、井口底座;2、井盖圈;3、开口;4、钢筋网;5、L形锚筋;6、U形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口,包括井口底座1、井盖圈2、钢筋网4和L形锚筋5,井口底座1由C50钢纤维混凝土浇筑而成,中部具有垂直开口3,开口3的尺寸与井盖圈2的内沿相同,井盖圈2位于开口3的正上方,井盖圈2与井口底座1之间使用L形锚筋5连接固定,井口底座1内部植入有钢筋网4,井口底座1的侧面安装有2个U形吊环6。以上各部位浇筑为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井口底座1为厚度30cm,直径170cm圆柱体结构,位于井口底座1中部的开口3为直径70cm的圆形开口,井口底座1外沿距开口3之间的宽度为50cm,井盖圈2为常用规格的70cm铸铁井盖圈,位于开口3的正上方,4根φ16的L形锚筋5通过井盖圈2底面上的安装孔,将井盖圈2与井口底座1连接固定在一起,井盖圈2的上沿与井口底座1上表面平齐。钢筋网4由φ6钢筋编织而成,钢筋网4的形状为与井口底座1的横截面形状相适应环形网状,位于距井口底座1下表面15cm的水平位置。U形吊环6由φ20钢筋制成,对称分布在井口底座1两侧距上表面10cm的位置。

在进行病害检查井的维修整治施工时,先以原有井盖中心为圆心挖掘基坑,基坑深度与预制检查井井口底座1的厚度相同,直径稍大于井口底座1的外径,将待维修的病害检查井井口部位进行破除清理,取出原有井盖圈,清除基坑内松散结构,露出坚实基底,选择合适规格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口进行吊装,井口底座1的中部开口3与待维修检查井的井筒对正,井口底座1下表面使用水泥沙浆砌于基底之上,预制井口吊装到位后,对井口底座1与基坑壁之间的肥槽使用细石混凝土回填灌缝,路面接缝处贴灌缝带进行牢固密封,可在较短时间内开放交通。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的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口,适于沥青道面上的病害检查井维修整治时使用。包括井口底座1、井盖圈2、钢筋网4和L形锚筋5,井口底座1由C50钢纤维混凝土浇筑而成,中部具有垂直开口3,开口3的尺寸与井盖圈2的内沿相同,井盖圈2位于开口3的正上方,井盖圈2与井口底座1之间使用L形锚筋5连接固定,井口底座1内部植入有钢筋网4,井口底座1的侧面安装有2个U形吊环6。以上各部位浇筑为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井口底座1为厚度30cm,直径150cm圆柱体结构,位于井口底座1中部的开口3为直径70cm的圆形开口,井口底座1外沿距开口3之间的宽度为40cm,井盖圈2为常用规格的70cm铸铁井盖圈,位于开口3的正上方,4根φ16的L形锚筋5通过井盖圈2底面上的安装孔,将井盖圈2与井口底座1连接固定在一起,井盖圈2的上沿高于井口底座1上表面5cm。钢筋网4由φ6钢筋编织而成,钢筋网4的形状为与井口底座1的横截面形状相适应环形网状,位于距井口底座1下表面15cm的水平位置。U形吊环6由φ20钢筋制成,对称分布在井口底座1两侧距上表面10cm的位置。

在进行病害检查井的维修整治施工时,首先以原井盖中心为圆心挖掘基坑,基坑深度与预制检查井井口底座1的厚度相同,直径略大于井口底座1的外径。将待维修的病害检查井井口部位进行破除清理,取出原有井盖圈,清除基坑内松散结构,露出坚实基底,选择合适规格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口进行吊装,井口底座1的中部开口3与现有检查井的井筒对正,井口底座1下表面使用水泥沙浆砌于基底之上,预制井口吊装到位后,对井口底座1与基坑壁之间的肥槽使用细石混凝土回填灌缝,最后使用沥青混凝土对检查井盖周边道面进行补强。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