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2983发布日期:2019-12-20 20:58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公元前2000年的中东、北非等地区,即有利用雨水的记载。中东、南阿拉伯以及北非出现了收集雨水用于灌溉、生活、公共卫生等的雨水收集系统;阿拉伯人汇集雨水以保障农业,曾以罗马帝国的粮仓著称;同样在斯里兰卡,为了发展农业,早在公元前就修建了一系列小型阶式池塘在丰雨季节蓄水,供缺水季节使用;印度许多村民的名字都有一个与雨水有关的字尾,可见,雨水的利用在印度也受到相当的重视。

在同干旱气候长期的斗争中,希腊人、阿拉伯人、以色列人积累了收集雨水的丰富经验。在发达的美国,雨水利用的历史也很久远,亚利桑那洲沙漠中印第安人把雨水汇集到几公顷大的区域来发展农业,科罗拉多高原以北的阿那萨基人500年之前就修建了数以千计的小坝来汇集冲下山坡的雨水种植庄稼。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利用路面收集雨水,70年代修筑集流面收集雨水。

我国是具有悠久雨水利用历史的国家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稻田集水防旱的记载,春秋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就有引洪漫地技术;在2500年前,安徽寿县就修建了平原水库来拦截径流、灌溉作物,在汉水流域的丘陵地区还修建了串联式塘群;各地的龙王庙、皇帝的天坛祈年殿等足以说明雨水在古代社会中受到的重视。

随着不断的发展,现有社会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来充分发挥建筑、屋面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纳、渗透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及环保的二次利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解决城市问题,必须顺应自然,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建筑屋顶设置有单独的排水通道,排水管连接雨水收集池,然后进行回收利用,但是随着城市大气污染及地面污染的增多,雨水径流污染愈加严重,因此流入雨水收集池的雨水中含有较多的污染物和杂物,不利于雨水的二次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的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对雨水收集、过滤后二次使用,同时也能将雨水中的污泥滤除排出,节能环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的装置,包括雨水集中池、精处理组件、精处理存储池、粗处理组件、粗处理存储池,所述雨水集中池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雨水集中池内倾斜设置有一分隔板,该分隔板将雨水集中池分隔为精处理区、粗处理区;所述精处理区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栅板、第二过滤栅板,第一过滤栅板、第二过滤栅板可拆卸的插接于分隔板侧部;所述雨水集中池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该第一出水口设置于精处理区内,第二出水口设置于粗处理区内;所述精处理组件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的过滤芯、防溢流球,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出水口连通、底部通过第二管路与精处理存储池连通;所述防溢流球设置于过滤芯的上部,且防溢流球的球径大于第一管路的管径;所述粗处理组件包括第二壳体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转轴、搅拌刀片,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二出水口相连通、底部通过第四管路与粗处理存储池相连通;所述搅拌刀片呈螺旋状设置于转轴上,且转轴水平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中轴线上;所述转轴的端部连接有电机,该电机位于第二壳体外;所述精处理存储池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五管路,该第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粗处理存储池通过第六管路连接有第二抽水泵,该第二抽水泵通过软管连接有喷洒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精处理区的上方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雨水集中池的粗处理区侧部设置有维修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过滤栅板的过滤孔小于第一过滤栅板的过滤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芯包括第二进水口与第三出水口,清水由第三进水口进入依次通过砂石砾层、曲形过滤炭管、反渗透膜、活性炭层后由第三出水口流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洒头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对雨水收集、过滤后二次使用,同时也能将雨水中的污泥滤除排出,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雨水循环利用的装置,包括雨水集中池1、精处理组件2、精处理存储池3、粗处理组件4、粗处理存储池5,所述雨水集中池1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水口6;所述雨水集中池1内倾斜设置有一分隔板7,该分隔板7将雨水集中池1分隔为精处理区8、粗处理区9;所述精处理区8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栅板10、第二过滤栅板11,第一过滤栅板10、第二过滤栅板11可拆卸的插接于分隔板7侧部;所述雨水集中池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12、第二出水口13,该第一出水口12设置于精处理区8内,第二出水口13设置于粗处理区9内;所述精处理组件2包括第一壳体14以及设置于第一壳体14内的过滤芯15、防溢流球16,所述第一壳体14的顶部通过第一管路17与第一出水口12连通、底部通过第二管路18与精处理存储池3连通;所述防溢流球16设置于过滤芯15的上部,且防溢流球16的球径大于第一管路17的管径;所述粗处理组件4包括第二壳体19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19内的转轴20、搅拌刀片21,所述第二壳体19的顶部通过第三管路22与第二出水口13相连通、底部通过第四管路23与粗处理存储池5相连通;所述搅拌刀片21呈螺旋状设置于转轴20上,且转轴20水平设置于第二壳体19的中轴线上;所述转轴20的端部连接有电机24,该电机24位于第二壳体19外;所述精处理存储池3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五管路25,该第五管路25上设置有第一抽水泵26;所述粗处理存储池5通过第六管路27连接有第二抽水泵28,该第二抽水泵28通过软管29连接有喷洒头30。

具体的,所述第一进水口6位于精处理区8的上方位置。

进一步的,雨水从第一进水口6进入后直接先落入精处理区8进行初步过滤,精处理区8过滤不了的杂物落入粗处理区9。

具体的,所述雨水集中池1的粗处理区9侧部设置有维修孔31,方便维修与清洗。

具体的,所述第二过滤栅板11的过滤孔小于第一过滤栅板10的过滤孔。

进一步的,在第一过滤栅板10进行初步过滤后,过滤孔较小的第二过滤栅板11能够进行二次过滤。

具体的,所述过滤芯15包括第二进水口32与第三出水口33,清水由第二进水口32进入依次通过砂石砾层34、曲形过滤炭管35、反渗透膜36、活性炭层37后由第三出水口33流出。

进一步的,采用过滤芯15对二次过滤的雨水进行再次精过滤,从而使得过滤后的水能够供使用,如用于厕所等场所。

具体的,所述第四管路23上设置有第一阀门38。

更为具体的,第一阀门38起到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的作用,在搅拌刀片21充分搅拌、切割完全前,第一阀门38控制流量变小或关闭,充分搅拌、切割后控制流量变大。

具体的,所述喷洒头30上设置有第二阀门39。

更为具体的,第二阀门39起到控制喷洒头30的打开及流量的作用。

具体实施时,雨水从第一进水口6进入到雨水集中池1内,优先进入到精处理区8经第一过滤栅板10、第二过滤栅板11过滤后进入精处理组件2再次过滤并流入精处理存储池3,而第一过滤栅板10无法过滤的泥水或废物进入到粗处理区9进入粗处理组件4搅拌、切割并流入粗处理存储池5,其中精处理存储池3中的清水可以用来冲厕所等使用,而粗处理存储池5中的浑水可以通过喷洒头30用来浇灌树木花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