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软弱土层静压桩挤土效应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1817发布日期:2020-01-17 18:51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解软弱土层静压桩挤土效应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建筑用桩领域,具体指的是一种缓解软弱土层静压桩挤土效应的结构。



背景技术:

预制桩因具有质量稳定、施工快、价格较低、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而广泛用于软土地基中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但预制桩属于挤土桩,沉桩时桩对周围土体的挤压作用会导致土体的垂直隆起,产生挤土效应,同时,在软弱土层中,静压桩施工和基坑开挖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沉降,对周围建筑物、市政建设和地下管线造成影响,加上基坑施工工期长,降雨、场地狭窄、重物堆放等对周边建筑物的土体稳定性不利,身在挤入土体时,土体初始的应力平衡状态便遭受了破坏,沉桩时产生的瞬间挤压应力很大,土体将被压缩,与此同时土颗粒间孔隙内的自由水也将受挤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防止土体变形与地下水位变化对邻近建筑物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影响正常桩机施工、能防止应力消散孔被周边土体堵塞和加快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排出的缓解软弱土层静压桩挤土效应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缓解软弱土层静压桩挤土效应的结构,包括:

隔震墙,包括若干道横竖排列的隔震搅拌桩;

挡土墙,所述挡土墙设于隔震墙前端,包括若干道横竖排列的挡土搅拌桩;

应力消散孔,所述应力消散孔设于挡土墙前端底部,包括透水管、透水孔和无纺布,所述透水孔分别开于透水孔壁面,所述无纺布分别包覆于透水管外壁。

优选的,所述隔震墙由若干道隔震搅拌桩密排式连体组成,所述隔震搅拌桩间的间隔桩径为隔震搅拌桩直径的五分之四。

优选的,所述挡土墙由若干道挡土搅拌桩密排式连体组成,所述挡土墙通过道挡土搅拌桩与隔震搅拌桩和隔震墙密排式连接,所述道挡土搅拌桩与隔震搅拌桩间的间隔桩径为隔震搅拌桩或道挡土搅拌桩直径的五分之四,所述挡土搅拌桩与隔震搅拌桩规格一致,呈现圆柱形,所述挡土搅拌桩间的间隔桩径为挡土搅拌桩直径的五分之四。

优选的,所述透水孔与透水孔间的孔心角度为120°,所述透水管材质为塑料。

优选的,所述应力消散孔深度为挡土搅拌桩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应力消散孔孔径不超过3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进行密排式连体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施工,形成多排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桩隔震屏幕墙,并且通过在其外部设有的挡土墙,形成了隔水帷幕双重保护,而且能防止土体变形与地下水位变化对邻近建筑物产生的不良影响;

2.应力消散孔孔径小,不影响桩机的正常走位,不影响工程整体进度。

3.应力消散孔内置透水管,透水管均匀开有透水孔,并用无纺布包裹,能防止应力消散孔被周边土体堵塞,加快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排出。

4.采用密排式搅拌桩和应力消散孔相结合制成的缓解软弱土层静压桩挤土效应的结构,不仅能防止水平冲击力对隔震墙破坏还能更加有效的减小挤土效应和加快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应力消散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隔震墙1,隔震搅拌桩101,挡土墙2,挡土搅拌桩201,应力消散孔3,透水管301,透水孔302,无纺布3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根据图1-图3所述:

一种缓解软弱土层静压桩挤土效应的结构,包括:

隔震墙1,包括若干道横竖排列的隔震搅拌桩101;

挡土墙2,所述挡土墙2设于隔震墙1前端,包括若干道横竖排列的挡土搅拌桩201;

应力消散孔3,所述应力消散孔3设于挡土墙2前端底部,包括透水管301、透水孔302和无纺布303,所述透水孔302分别开于透水孔302壁面,所述无纺布303分别包覆于透水管301外壁。

所述隔震墙1由若干道隔震搅拌桩101密排式连体组成,所述隔震搅拌桩101间的间隔桩径为隔震搅拌桩101直径的五分之四。

所述挡土墙2由若干道挡土搅拌桩201密排式连体组成,所述挡土墙2通过道挡土搅拌桩201与隔震搅拌桩101和隔震墙1密排式连接,所述道挡土搅拌桩201与隔震搅拌桩101间的间隔桩径为隔震搅拌桩101或道挡土搅拌桩201直径的五分之四,所述挡土搅拌桩201与隔震搅拌桩101规格一致,呈现圆柱形,所述挡土搅拌桩201间的间隔桩径为挡土搅拌桩201直径的五分之四。

所述透水孔302与透水孔302间的孔心角度为120°,所述透水管301材质为塑料。

所述应力消散孔3深度为挡土搅拌桩201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应力消散孔3孔径不超过30cm。

实施案例:

1.通过在软弱土层利用水泥浆进行原位搅拌,固结形成一道整体屏障,通过采用若干道隔震搅拌桩101密排式进行组体形成隔震墙1,当所有隔震搅拌桩101密排完成后,外部与挡土墙2的挡土搅拌桩201密排式连接,阻隔挤土产生的水平推力,增强本实用新型整体水平方向的刚度,防止搅拌桩被水平力折断。

2.所述应力消散孔3为挡土搅拌桩201桩长的三分之二,采用钻孔机施工,钻杆每钻进4~5米左右时对钻杆上的泥土进行一次清理,土体挤压后传递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通过导向沟内的应力消散孔3得到释放,缩短地基固结时间,起到阻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传递作用。

3.所述透水管301外壁设有若干道一百二十度交错分布的透水孔302,并且在透水管301上钻有透水孔302的上下各处用无纺布303包裹,使得透水管301于应力消散孔3内不被周边土体堵塞,并且所述透水孔302使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更好的消散,通过无纺布303包裹住透水孔302以防透水孔302被堵塞无法有效的消散超静孔隙水压力。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