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土墙背后山体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6162发布日期:2020-02-21 20:39阅读:1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土墙背后山体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护坡建筑排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挡土墙背后山体的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我国南方的山区道路中,由于长期的下雨,容易产生山体滑坡,造成人员的伤亡。而在我国一些山区道路中,道路设计在山体地下水位之下,并且降水集中、泥土松软,没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容易产生山体滑坡,造成道路拥堵,严重时会造成人员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挡土墙背后山体的排水结构,该挡土墙背后山体的排水结构能有效的将挡土墙背后的山体中的雨水泄走,降低山体对挡土墙的压力,保证挡土墙的稳定性,防止山体出现山体滑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挡土墙背后山体的排水结构:包括有墙顶排水沟、雨水立水管、盲沟、穿孔管、挡土墙、道路边沟;所述挡土墙为护山体滑坡的墙体结构;所述墙顶排水沟为挡土墙顶部内侧设置的排水沟结构,该墙顶排水沟能将挡土墙背后山体表面上的雨水集中起来;所述盲沟为挡土墙背部的中下部位设置的矩形结构的排水沟,该矩形结构的排水沟为土工布包裹砾石设置的矩形排水沟;所述雨水立水管为雨水导管,其一,竖直设置的pvc排水管将盲沟与墙顶排水沟连通,其二,沿着山体的表面下铺设设置有穿孔的pvc排水管,该雨水立水管将山体表面上的雨水汇聚在盲沟中;所述穿孔管为贯穿挡土墙并与盲沟连接,将盲沟中的雨水排入道路边沟中排走;所述道路边沟为道路旁设置的排水沟结构,该道路边沟将穿孔管排出的雨水通过道路排水管网排走。

作为优选,所述穿孔管的口径为雨水立水管的两倍或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挡土墙背后山体的排水结构能有效的将挡土墙背后的山体中的雨水泄走,降低山体对挡土墙的压力,保证挡土墙的稳定性,防止山体出现山体滑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为墙顶排水沟,2为雨水立水管,3为盲沟,4为穿孔管,5为挡土墙,6为道路边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挡土墙背后山体的排水结构:包括有墙顶排水沟1、雨水立水管2、盲沟3、穿孔管4、挡土墙5、道路边沟6;所述挡土墙5为护山体滑坡的墙体结构;所述墙顶排水沟1为挡土墙5顶部内侧设置的排水沟结构,该墙顶排水沟1能将挡土墙5背后山体表面上的雨水集中起来;所述盲沟3为挡土墙5背部的中下部位设置的矩形结构的排水沟,该矩形结构的排水沟为土工布包裹砾石设置的矩形排水沟;所述雨水立水管2为雨水导管,其一,竖直设置的pvc排水管将盲沟3与墙顶排水沟1连通,其二,沿着山体的表面下铺设设置有穿孔的pvc排水管,该雨水立水管2将山体表面上的雨水汇聚在盲沟3中;所述穿孔管4为贯穿挡土墙5并与盲沟3连接,将盲沟3中的雨水排入道路边沟6中排走;所述道路边沟6为道路旁设置的排水沟结构,该道路边沟6将穿孔管4排出的雨水通过道路排水管网排走。

具体实施时,所述穿孔管4的口径为雨水立水管2的两倍或以上。

实际施工时,所述穿孔管4、雨水立水管2根据施工山地处的最大下雨量及山地水沟汇集至挡土墙5处排水量大、小来选择铺设的密集度高、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