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环保型地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4991发布日期:2020-04-14 21:18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集成式环保型地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有地漏的地沟结构。



背景技术:

地沟是指用于收集底面污水并将其引导排出至地下管网的排水沟。现有的地沟的大多是在施工好的地面(包括位于室内的建筑物地面或位于外部的道路地面)上人工开挖一条沟槽后,再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035891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2月17日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披露了地沟沟体就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地沟在浇筑成型后还需要安装地漏,以便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有效过滤,过滤后的污水形成初步的洁净水后才能排入至地下管网中,并最终排出。但在混凝土结构上安装地漏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并且需要考虑安装空间等在内的多方面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地沟与地漏集成为一体的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环保型地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槽体,槽体的顶面设有开口,外部的污水经由开口流入槽体内,槽体的四个侧壁封闭,槽体底面的中部和/或端部设有出水口,每个出水口与一个集水井地漏相连通,集水井地漏固定在槽体上,集水井地漏通过排水管与排水管网相连通,排水管位于集水井地漏的底面或排水管位于集水井地漏底部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集水井地漏焊接在所述槽体的底面,或所述集水井地漏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槽体的底面,或所述集水井地漏与所述槽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集水井地漏包括顶部开口的本体;本体的顶部设有支撑部,支撑部与所述槽体固定连接,由支撑部支撑具有通水孔的顶盖;本体的底面开孔或本体的底部侧面开孔;在本体的底面开孔处设有两端开口的引水排水部一及下水封部,下水封部位于本体内,引水排水部一位于本体外,或者在本体的底部侧面开孔处设有位于本体外的引水排水部二,在本体内设有下水封部,污水经由下水封部流入引水排水部一或引水排水部二;本体内设有内筒,内筒内的封板将内筒内的空间划分为顶面开口的上部腔体及底面开口的下部腔体,上部腔体的顶部设有一圈翻边,内筒通过翻边架设在设于本体内的搁板上,上部腔体的腔壁上开孔从而形成滤网,下部腔体作为上水封部,上水封部与下水封部共同配合形成水封部。

优选地,所述上部腔体为顶面大、底面小的圆台形结构一。

优选地,所述下部腔体为由圆台形结构二与圆柱形结构相接的结构,圆台形结构二的顶面小、底面大,圆台形结构二的顶面与所述圆台形结构一的底面相接,圆台形结构二的底面与圆柱形结构相接。

优选地,所述顶盖为防滑格栅盖板。

优选地,在所述本体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三个可单独调节的高度调节机构,由高度调节机构将所述本体支撑在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将集水井地漏集成在地沟上组成了集成式地沟,省去了原先的地沟混凝土浇筑过程以及地漏的安装过程,只要在地面流出一条带有通孔的沟槽后就可以将地沟与集水井地漏一次安装到位,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式环保型地沟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集成式环保型地沟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集成式环保型地沟的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的集成式环保型地沟的俯视图;

图5为第一种结构形式的集水井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集水井地漏的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集水井地漏的防滑格栅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种结构形式的集水井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三种结构形式的集水井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集成式环保型地沟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槽体1及集水井地漏2。槽体1的顶面完全敞开,外部的污水经由顶面流入槽体1内。槽体1的四个侧壁则完全封闭,防止污水由侧面流出槽体1。槽体1底面的中部设有一个出水口1-1,出水口1-1两侧的底面向出水口1-1所在方向倾斜,确保流入槽体1内的污水流入出水口1-1内。出水口1-1与集水井地漏2相连通。集水井地漏2固定在槽体1底面,集水井地漏2与槽体1之间可以采用焊接固定,也可以采用连接件来连接固定,也可以一体成型。

集水井地漏2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集水井地漏2一种可行的结构形式如图5至图7所示,为顶部出水结构的集水井地漏2,包括顶部开口的本体2-1。本体2-1的顶部设有支撑部2-5,支撑部2-5与槽体1固定连接,由支撑部2-5支撑具有通水孔的顶盖2-6。顶盖2-6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防滑格栅盖板,防滑格栅盖板的具体结构公开在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一种防滑的环保型地漏》中,此处不再赘述。本体2-1的底面开孔,在本体2-1的底面开孔处设有两端开口的引水排水部一2-2及下水封部2-4,下水封部2-4位于本体2-1内,引水排水部一2-2位于本体2-1外。污水经由下水封部2-4流入引水排水部一2-2。引水排水部一2-2通过排水管与排水管网相连通,使得排水管位于集水井地漏2的底面。

本体2-1内设有内筒2-7,内筒2-7内的封板2-8将内筒2-7内的空间划分为顶面开口的上部腔体2-9及底面开口的下部腔体2-10,上部腔体2-9的顶部设有一圈翻边,内筒2-7通过翻边架设在设于本体2-1内的搁板2-11上,上部腔体2-9的腔壁上开孔从而形成滤网,下部腔体2-10作为上水封部,上水封部与下水封部2-4共同配合形成水封部。

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上部腔体2-9为顶面大、底面小的圆台形结构一。下部腔体2-10为由圆台形结构二与圆柱形结构相接的结构,圆台形结构二的顶面小、底面大,圆台形结构二的顶面与圆台形结构一的底面相接,圆台形结构二的底面与圆柱形结构相接。

在本体2-1的外壁上还可以设置至少三个可单独调节的高度调节机构,由高度调节机构将本体2-1支撑在地面上。高度调节机构的具体结构公开在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一种易安装的环保型地漏》中,此处不再赘述。

集水井地漏2的另一种可行的结构形式如图8所示,与图5所示的集水井地漏2相比,图8所示的集水井地漏2的区别在于:其为侧出水结构的集水井地漏2,在本体2-1的底部侧面开孔,在本体2-1的底部侧面开孔处设有位于本体2-1外的引水排水部二2-3。污水经由设于本体2-1内的下水封部2-4流入引水排水部二2-3。引水排水部二2-3通过排水管与排水管网相连通,排水管位于集水井地漏2底部的侧面。

集水井地漏2的另一种可行的结构形式如图9所示,与图8所示的集水井地漏2相比,图9所示的集水井地漏2的区别在于:上部腔体2-9及下部腔体2-10均为圆柱形结构。图9所示的集水井地漏2为侧出水结构,同样地,根据参考图7,图9所示的集水井地漏2也可以采用底部出水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集成式环保型地沟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出水口1-1位于槽体1底面的端部,集水井地漏2相应地固定在槽体1底面的端部。其他结构及工作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