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水封高度的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4997发布日期:2020-04-14 21:1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优化水封高度的地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漏,用于地面排水,适合于在住宅、办公场所、公共设施或工业厂房中使用。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办公场所、公共设施或工业厂房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异味的控制非常重要。

授权公告号为cn203230006u,授权公告日为2013.10.09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记载了一种用于食品饮料饮用水生产区域的不锈钢地漏,该地漏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上盖有地漏盖板,外筒底部连接有出水管,内筒嵌套在外筒中,内筒上下开口,中间设置有封板,封板上方的内筒壁开孔形成滤网,内筒内径大于出水管外径,出水管伸入内筒中,出水管的进水口高于内筒下缘。其中,在外筒内部四周焊有直径为8mm的不锈钢圆钢作为内筒的支撑,以固定内筒,减少因排水水流冲击造成的内筒不稳定。

上述不锈钢地漏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内筒整体成圆柱形,为了区别一定的过滤速度及过滤效率,内筒的滤网部分必须保持一定高度。而在安装地漏时,需要根据地漏的高度下挖一定深度才能实现地漏的安装,滤网的高度越高,下挖的深度越深,施工难度越大,施工成本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较少地漏整体高度的同时,提升地漏的过滤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优化水封高度的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开口的本体;本体的顶部设有支撑部,支撑部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由支撑部支撑具有通水孔的顶盖;本体的底面开孔或本体的底部侧面开孔;在本体的底面开孔处设有两端开口的引水排水部一及下水封部,下水封部位于本体内,引水排水部一位于本体外,或者在本体的底部侧面开孔处设有位于本体外的引水排水部二,在本体内设有下水封部,污水经由下水封部流入引水排水部一或引水排水部二;本体内设有内筒,内筒内的封板将内筒内的空间划分为顶面开口的上部腔体及底面开口的下部腔体;上部腔体为顶面大、底面小的圆台形结构一,上部腔体的顶部设有一圈翻边,内筒通过翻边架设在设于本体内的搁板上,上部腔体的腔壁上开孔从而形成滤网;下部腔体为由圆台形结构二与圆柱形结构相接的结构,圆台形结构二的顶面小、底面大,圆台形结构二的顶面与上部腔体的圆台形结构一的底面相接,圆台形结构二的底面与圆柱形结构相接,下部腔体作为上水封部,上水封部与下水封部共同配合形成水封部。

优选地,所述引水排水部一或所述引水排水部二通过排水管与排水管网相连通,排水管位于所述本体的底面或排水管位于所述本体底部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顶盖为防滑格栅盖板。

优选地,在所述本体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三个可单独调节的高度调节机构,由高度调节机构将所述本体支撑在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部腔体为顶面大、底面小的圆台形结构一,相比于现有的圆柱形结构,在增加污水流经上部腔体的流速的同时可以降低上部腔体的高度,从而在降低整体高度的前提下实现了较大的过滤量。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高度下降后,在施工时,就可以降低下挖深度,从而减少施工成本及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优化水封高度的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优化水封高度的地漏的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优化水封高度的地漏的防滑格栅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的优化水封高度的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

本技术:
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优化水封高度的地漏为顶部出水结构的地漏,包括顶部开口的本体1。本体1的顶部设有支撑部5,支撑部5与本体1固定连接,由支撑部5支撑具有通水孔的顶盖6。顶盖6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防滑格栅盖板,防滑格栅盖板的具体结构公开在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一种防滑的环保型地漏》中,此处不再赘述。本体1的底面开孔,在本体1的底面开孔处设有两端开口的引水排水部一2及下水封部4,下水封部4位于本体1内,引水排水部一2位于本体1外。污水经由下水封部4流入引水排水部一2。引水排水部一2通过排水管与排水管网相连通,使得排水管位于本体1的底面。

本体1内设有内筒7,内筒7内的封板8将内筒7内的空间划分为顶面开口的上部腔体9及底面开口的下部腔体10,上部腔体9的顶部设有一圈翻边,内筒7通过翻边架设在设于本体1内的搁板11上,上部腔体9的腔壁上开孔从而形成滤网,下部腔体10作为上水封部,上水封部与下水封部4共同配合形成水封部。

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上部腔体9为顶面大、底面小的圆台形结构一。下部腔体10为由圆台形结构二与圆柱形结构相接的结构,圆台形结构二的顶面小、底面大,圆台形结构二的顶面与圆台形结构一的底面相接,圆台形结构二的底面与圆柱形结构相接。

在本体1的外壁上还可以设置至少三个可单独调节的高度调节机构12,由高度调节机构12将本体1支撑在地面上。高度调节机构12的具体结构公开在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一种易安装的环保型地漏》中,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优化水封高度的地漏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为侧出水结构的地漏,在本体1的底部侧面开孔,在本体1的底部侧面开孔处设有位于本体1外的引水排水部二3。污水经由设于本体1内的下水封部4流入引水排水部二3。引水排水部二3通过排水管与排水管网相连通,排水管位于本体1底部的侧面。其他结构及工作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



技术特征:

1.一种优化水封高度的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开口的本体(1);本体(1)的顶部设有支撑部(5),支撑部(5)与所述本体(1)固定连接,由支撑部(5)支撑具有通水孔的顶盖(6);本体(1)的底面开孔或本体(1)的底部侧面开孔;在本体(1)的底面开孔处设有两端开口的引水排水部一(2)及下水封部(4),下水封部(4)位于本体(1)内,引水排水部一(2)位于本体(1)外,或者在本体(1)的底部侧面开孔处设有位于本体(1)外的引水排水部二(3),在本体(1)内设有下水封部(4),污水经由下水封部(4)流入引水排水部一(2)或引水排水部二(3);本体(1)内设有内筒(7),内筒(7)内的封板(8)将内筒(7)内的空间划分为顶面开口的上部腔体(9)及底面开口的下部腔体(10);部腔体(9)为顶面大、底面小的圆台形结构一,上部腔体(9)的顶部设有一圈翻边,内筒(7)通过翻边架设在设于本体(1)内的搁板(11)上,上部腔体(9)的腔壁上开孔从而形成滤网;下部腔体(10)为由圆台形结构二与圆柱形结构相接的结构,圆台形结构二的顶面小、底面大,圆台形结构二的顶面与上部腔体(9)的圆台形结构一的底面相接,圆台形结构二的底面与圆柱形结构相接,下部腔体(10)作为上水封部,上水封部与下水封部(4)共同配合形成水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水封高度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排水部一(2)或所述引水排水部二(3)通过排水管与排水管网相连通,排水管位于所述本体(1)的底面或排水管位于所述本体(1)底部的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水封高度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6)为防滑格栅盖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水封高度的地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1)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三个可单独调节的高度调节机构(12),由高度调节机构(12)将所述本体(1)支撑在地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优化水封高度的地漏。本实用新型的上部腔体为顶面大、底面小的圆台形结构一,相比于现有的圆柱形结构,在增加污水流经上部腔体的流速的同时可以降低上部腔体的高度,从而在降低整体高度的前提下实现了较大的过滤量。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高度下降后,在施工时,就可以降低下挖深度,从而减少施工成本及施工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长国;肖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恳盈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3
技术公布日:2020.04.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