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雨水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7214发布日期:2020-04-24 22:1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雨水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分流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新型雨水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能将雨水加以利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水的压力,然而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初期雨水水质比较差旧。初期雨水对地表、屋面冲刷,挟带着大量污染物质,所以初期雨水污染程度比较严重,处理成本相对较高,从经济角度综合考虑,把这部分初期雨水作放弃处理。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而且一般含有一定量的影响植物生长的毒素,这些毒素可能包括硫化物、盐分、tds(总溶解固体)等。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沥青油毡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因此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如果将前期雨水直接用于雨水回用系统,会造成处理工艺复杂、运行费用高,所以必须对前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初期雨水弃流可去除径流中大部分污染物,包括细小的或溶解性污染物。因此是一种有效的水质控制技术。

当前,国内外的初期雨水弃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优先流法弃流池、切换式或小管弃流井、旋流分离式初雨弃流没备、自动翻板式初雨分离器。而以上方法存在收集效率不高、随机降雨操作控制比较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雨水分流装置,能够提升初期雨水过滤效率,自动实现初期雨水分离,自行清洁,省事省力。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雨水分流装置,包括弃流桶,所述弃流桶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螺旋分离装置和提蓝式过滤器,所述弃流桶顶部设有顶盖,侧部上方设有进水管,侧部底端设有净水出水管,底部设有排污管。

优选地,所述螺旋分离装置包括上宽下窄的空间螺旋管道,所述空间螺旋管道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筛孔,空间螺旋管道顶部与进水管连接,空间螺旋管道底部出水口与提蓝式过滤器进水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筛孔均匀布设于空间螺旋管道表面外侧。

优选地,所述提蓝式过滤器包括固定于弃流桶底部的圆筒形内筒,所述内筒侧壁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筛孔,所述圆筒形内筒底部与排污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排污管与市政污水管网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针对初期雨水污染严重的情况进行处理,减小处理负担、提升水处理针对性,避免因水质量差而影响过滤效果的问题;其次将雨水分流装置整体设计为二级过滤结构,形成由上到下阶梯套设布置且逐层连通,保证雨水过滤质量的同时兼具了较高的过滤效率;此外还能通过多方面具体结构的优化设计,进一步提升其水处理效率,以解决初期雨水污染严重而影响雨水回用效率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分离装置结合水的重力和旋转过程,产生充分的离心力,能够快速将水和杂物杂物分离,大大提升初期雨水过滤效率,自动实现初期雨水分离;另外当初期雨水来临时,可以自行将上次残留在螺旋分离装置内和提蓝式过滤器内的树叶等滤出物冲出到排污管内,自行清洁,省事省力;

3、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雨水分流装置,可以通过第一筛孔和第二筛孔的目数进一步控制初期雨水弃流量;

4、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雨水分流装置,适用于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利于工业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雨水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螺旋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提蓝式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弃流桶1、螺旋分离装置2、空间螺旋管道2.1、第一筛孔2.2、提蓝式过滤器3、圆筒形内筒3.1、第二筛孔3.2、顶盖4、进水管5、净水出水管6、排污管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新型雨水分流装置,包括弃流桶1,所述弃流桶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螺旋分离装置2和提蓝式过滤器3,所述弃流桶1顶部设有顶盖4,侧部上方设有进水管5,侧部底端设有净水出水管6,底部设有排污管7。

优选地,所述螺旋分离装置2包括上宽下窄的空间螺旋管道2.1,所述空间螺旋管道2.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筛孔2.2,空间螺旋管道2.1顶部与进水管5连接,空间螺旋管道2.1底部出水口与提蓝式过滤器3进水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筛孔2.2均匀布设于空间螺旋管道2.1表面外侧。

优选地,所述提蓝式过滤器3包括固定于弃流桶1底部的圆筒形内筒3.1,所述内筒3.1侧壁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筛孔3.2,所述圆筒形内筒3.1底部与排污管7连接。

优选地,所述排污管7与市政污水管网连通。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雨水管收集的雨水经控制阀控制进入进水管5,流入进水管5的雨水沿切线方向流入螺旋分离装置2内,螺旋分离装置2为螺旋式筛网结构,筛网由一定目数的合金材料制成,降雨初期当筛网表面干燥时,在水的表面张力和筛网坡度作用下,雨水在筛网表面以旋转的状态流向提蓝式过滤器3,然后经由排污管7排出,初期雨水即被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随着降雨的延续,筛网表面不断被浸润,水在湿润的筛网表面上的张力作用将大大减小,中后期雨水就会穿过第一筛孔2.2汇集到弃流桶1内,然后从净水出水管6流入蓄水池蓄积;而通过第一筛孔2.2拦截后的垃圾掉入到提蓝式过滤器3内,提蓝式过滤器3起到二级过滤作用,对过滤不够充分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本实施例中第二筛孔3.2孔径小于第一筛孔2.2孔径,确保污物分离的更彻底、更干净,最终经过第一筛孔2.2和第二筛孔3.2拦截的垃圾通过排污管7排出,然后被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内。

本实施例首先针对初期雨水污染严重的情况进行处理,减小处理负担、提升水处理针对性,避免因水质量差而影响过滤效果的问题;其次将雨水分流装置整体设计为二级过滤结构,形成由上到下阶梯套设布置且逐层连通,保证雨水过滤质量的同时兼具了较高的过滤效率;此外还能通过多方面具体结构的优化设计,进一步提升其水处理效率,以解决初期雨水污染严重而影响雨水回用效率的问题。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
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雨水分流装置,包括弃流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桶(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螺旋分离装置(2)和提蓝式过滤器(3),所述弃流桶(1)顶部设有顶盖(4),侧部上方设有进水管(5),侧部底端设有净水出水管(6),底部设有排污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雨水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分离装置(2)包括上宽下窄的空间螺旋管道(2.1),所述空间螺旋管道(2.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筛孔(2.2),空间螺旋管道(2.1)顶部与进水管(5)连接,空间螺旋管道(2.1)底部出水口与提蓝式过滤器(3)进水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雨水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孔(2.2)均匀布设于空间螺旋管道(2.1)表面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雨水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蓝式过滤器(3)包括固定于弃流桶(1)底部的圆筒形内筒(3.1),所述内筒(3.1)侧壁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筛孔(3.2),所述圆筒形内筒(3.1)底部与排污管(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新型雨水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7)与市政污水管网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雨水分流装置,包括弃流桶,所述弃流桶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螺旋分离装置和提蓝式过滤器,所述弃流桶顶部设有顶盖,侧部上方设有进水管,侧部底端设有净水出水管,底部设有排污管;本实用新型能够提升初期雨水过滤效率,自动实现初期雨水分离,自行清洁,省事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郭彪;向堃;奉思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昌星时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2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