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8683发布日期:2020-05-20 03:2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属于测量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主要由监测钉和对中杆两部分组成,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对中杆体积较大,携带不便;每次观测时须将对中杆架到监测钉上进行手动对中,连接稳定性差,观测精度较低;对于基坑支护结构已出现较大位移或支护结构薄弱处的监测点,由于需多次放置对中杆进行手工对中,增加了观测工作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包括观测杆和监测钉,观测杆包括观测杆杆体,观测杆杆体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进行观测工作的倒锥形观测体,倒锥形观测体底端固定连接有观测杆螺杆;监测钉包括监测钉杆体,监测钉杆体顶端设有监测钉内部螺纹孔,监测钉内部螺纹孔深度与观测杆螺杆长度相适配,监测钉内部螺纹孔外径与观测杆螺杆外径相适配。

进一步地,监测钉内部螺纹孔深度为其直径的5至10倍。

进一步地,监测钉杆体顶端固定连接有监测钉头,监测钉头上刻有十字对中槽,十字对中槽中心位置正对监测钉内部螺纹孔并与其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盖,保护盖内径与监测钉头外径相适配。

进一步地,保护盖外部颜色为红色。

进一步地,监测钉杆体上印有醒目标志。

进一步地,所述醒目标志为红白相间的径向环形色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观测杆体积相对较小,便于随身携带,省略了原先对中的时间,有利于降低观测工作危险性;螺纹连接方式稳定性较高,有利于提高观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护盖构造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测钉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观测杆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测钉螺纹孔构造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观测杆螺杆构造图。

图中:1、监测钉头;2、十字对中槽;3、监测钉杆体;4、监测钉内部螺纹孔;5、观测杆螺杆;6、倒锥形观测体;7、观测杆杆体;8、保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一种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包括观测杆和监测钉,观测杆包括观测杆杆体7,观测杆杆体7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进行观测工作的倒锥形观测体6,倒锥形观测体6底端固定连接有观测杆螺杆5,具体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观测杆仰视图。

监测钉包括监测钉杆体3,监测钉杆体3顶端设有监测钉内部螺纹孔4,监测钉内部螺纹孔4深度与观测杆螺杆5长度相适配,即监测钉内部螺纹孔4深度与观测杆螺杆5长度基本相等,监测钉内部螺纹孔4外径与观测杆螺杆5外径相适配,以实现观测杆与监测钉螺纹连接,具体如图5和图6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测钉螺纹孔和所述观测杆螺杆构造图。

当观测人员将观测杆螺杆5拧入监测钉内部螺纹孔4后,即可通过倒锥形观测体6进行观测工作;由于观测杆体积小,可随身携带,略去了原先对中的时间;由于螺纹连接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对中杆架到监测钉上的连接方式更具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观测精度;为进一步提高观测杆与监测钉之间连接稳定性,监测钉内部螺纹孔4深度为其直径的5至10倍。

更具体地,如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测钉俯视图,为引导观测人员迅速准确地将监测钉内部螺纹孔4与外径与观测杆螺杆5对准,以顺利连接观测杆与监测钉,钉杆体3顶端固定连接有监测钉头1,监测钉头1上刻有十字对中槽2,十字对中槽2中心位置正对监测钉内部螺纹孔4并与其连通。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护盖构造图,当观测杆与监测钉未连接时,为防止雨水、泥土等进入监测钉内部螺纹孔4造成其堵塞,所述装置还包括保护盖8,保护盖8内径与监测钉头1外径相适配,即保护盖8内径稍大于监测钉头1外径。

进行户外观测时,若基坑支护结构已经出现较大位移或支护结构薄弱,可将所述装置直接安置于监测点,为便于观测以及防止无关人员因未能及时察觉而导致装置被破坏,测杆杆体7上按四等分长度,印有红白相间的径向环形色带,以作为监测醒目标志;另外,将保护盖8外部颜色做成红色,以起到醒目、警示的监测标志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观测杆和监测钉,观测杆包括观测杆杆体(7),观测杆杆体(7)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进行观测工作的倒锥形观测体(6),倒锥形观测体(6)底端固定连接有观测杆螺杆(5);

监测钉包括监测钉杆体(3),监测钉杆体(3)顶端设有监测钉内部螺纹孔(4),监测钉内部螺纹孔(4)深度与观测杆螺杆(5)长度相适配,监测钉内部螺纹孔(4)外径与观测杆螺杆(5)外径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其特征是,监测钉内部螺纹孔(4)深度为其直径的5至10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其特征是,监测钉杆体(3)顶端固定连接有监测钉头(1),监测钉头(1)上刻有十字对中槽(2),十字对中槽(2)中心位置正对监测钉内部螺纹孔(4)并与其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保护盖(8),保护盖(8)内径与监测钉头(1)外径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其特征是,保护盖(8)外部颜色为红色。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其特征是,监测钉杆体(3)上印有醒目标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醒目标志为红白相间的径向环形色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测量器材技术领域的一种螺旋式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装置体积较大导致携带不便、连接稳定性差导致观测精度较低和不利于减少观测风险的技术问题。所述装置包括观测杆和监测钉,观测杆包括观测杆杆体,观测杆杆体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进行观测工作的倒锥形观测体,倒锥形观测体底端固定连接有观测杆螺杆;监测钉包括监测钉杆体,监测钉杆体顶端设有监测钉内部螺纹孔,监测钉内部螺纹孔深度与观测杆螺杆长度相适配,监测钉内部螺纹孔外径与观测杆螺杆外径相适配。

技术研发人员:王巍豪;刘宇翼;袁翔;任心可;黄文;毛一祥;袁吉智;宋春雨;徐志明;黄绍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阴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5.29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