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1060发布日期:2020-06-17 01:10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除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



背景技术:

电厂冷源取水口至鼓形滤网之间设置有两道格栅。第一道为粗格栅,用于挡住海水中直径大于20cm的大的杂物,第二道为细格栅,用于挡住海水中大于5cm的杂物。每年的3-5月份为海藻的爆发期,大量的海藻及生活垃圾穿过第一道粗格栅经取水涵洞流至细格栅处并附着在细格栅上,堵塞海水流入鼓网,造成细格栅前后压差较大,影响机组冷源安全。用于打捞细格栅的格栅除污机虽然能够部分打捞附着在细格栅的海藻及生活垃圾,但是打捞效果远远达不到要求,且被格栅除污机耙斗打捞上的海藻及生活垃圾在上升过程中又会被水流重新冲回流道中,进而打捞效果较差。大量的海藻及生活垃圾在细格栅上堆积严重威胁机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格栅除污机的新型耙齿,解决了格栅除污机无法打捞附着在细格栅的海藻及生活垃圾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包括支架、可调耙齿、紧固件、耙斗;

支架安装在耙斗上,支架包括两个端板及一个底板,且支架的底板为锯齿状结构,在其上加工有若干通孔,用于安装可调耙齿,可调耙齿头部焊接一个三角形的防脱齿装置,可调耙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架上。

支架由两个端板及一个底板焊接而成。

可调耙齿上加工有“u”型长孔,通过可调耙齿上的“u”形长孔,实现可调耙齿在支架上前后移动。

耙斗下方安装四个支架

支架、可调耙齿均为不锈钢材质。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在于:解决了格栅除污机无法打捞上海藻及杂物的问题。通过在格栅除污机耙头下方增加新的耙齿,在新耙齿上增加防脱钩装置,使得被细耙齿打捞上的海藻及杂物即使在水流的冲刷下,也无法被冲走,从而顺利的将海藻及杂物打捞上岸。同时,为了解决不同的格栅除污机耙斗与细格栅距离不同的问题,在新耙齿上开“u”型长孔,使得新耙齿在耙斗上可以伸缩调整,从而保证了新耙齿能够与细格栅达到最佳的啮合效果。从而能够更好的打捞附着在细格栅上的海藻及杂物,保证细格栅前后压差正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支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可调耙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紧固件示意图;

图中:支架1、可调耙齿2、紧固件3、耙斗4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包括支架1、可调耙齿2、紧固件3、耙斗4。

支架1安装在耙斗4上,支架1包括两个端板及一个底板,并由两个端板及一个底板焊接而成,且支架1的底板为锯齿状结构,在其上加工有若干通孔,用于可调安装耙齿2,可调耙齿2头部焊接一个三角形的防脱齿装置,可调耙齿2通过紧固件3固定在支架1上,安装过程中可调耙齿2要与支架1上的支撑耙齿一一对应。

可调耙齿2上加工有“u”型长孔,通过可调耙齿2上的“u”形长孔,可以实现可调耙齿2在支架1上前后移动,进而可实现新型耙齿的伸缩可调

耙斗4下方安装四个支架

支架1、可调耙齿2均为不锈钢材质。

使用时,将支架1按照固定位置安装在耙斗4上,耙齿2安装在支架1上。耙齿2随耙斗下降到格栅除污机底部,通过耙斗4的啮合动作,实现耙齿2的打捞动作。通过耙斗4的上升动作将耙齿打捞上的海藻等杂物提升至水面上方。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可调耙齿(2)、紧固件(3)、耙斗(4);

支架(1)安装在耙斗(4)上,支架(1)包括两个端板及一个底板,且支架(1)的底板为锯齿状结构,在其上加工有若干通孔,用于安装可调耙齿(2),可调耙齿(2)头部焊接一个三角形的防脱齿装置,可调耙齿(2)通过紧固件(3)固定在支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其特征在于:支架(1)由两个端板及一个底板焊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其特征在于:可调耙齿(2)上加工有“u”型长孔,通过可调耙齿(2)上的“u”形长孔,实现可调耙齿(2)在支架(1)上前后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其特征在于:耙斗(4)下方安装四个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其特征在于:支架(1)、可调耙齿(2)均为不锈钢材质。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格栅除污机的耙齿,包括支架、可调耙齿、紧固件、耙斗;支架安装在耙斗上,支架包括两个端板及一个底板,且支架的底板为锯齿状结构,在其上加工有若干通孔,用于安装可调耙齿,可调耙齿头部焊接一个三角形的防脱齿装置,可调耙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架上。支架由两个端板及一个底板焊接而成。可调耙齿上加工有“U”型长孔,通过可调耙齿上的“U”形长孔,实现可调耙齿在支架上前后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孙超;曾义强;顾新荣;胡冬清;王有勇;石洋;黄宏志;周晨曦;徐红卫;杨凌枫;杨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核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0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