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护坡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5828发布日期:2020-02-21 20:3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护坡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时,为了对水利工程的边坡进行防护,防止边坡发生滑坡事故,需要用到水利工程护坡支撑结构对边坡进行防护。

而目前常见的水利工程护坡支撑结构防护效果不理想,现有的护坡网一般采用一整张的护坡网,将其覆盖在堤坝的表面,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但这种传统的护坡网安装麻烦,且整体的强度不够,易被护坡的冲毁,结构不稳定,不利于对护坡的防护,在长时间的遭受雨水或者水位上涨对边坡冲刷时,不能有效的阻止滑坡事故的发生,容易导致溃堤的情况发生,另外现在很多的护坡支撑结构为整体结构,不方便拆装,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也是非常不方便的,运输成本偏高;而且很多的护坡支撑结构会在水上涨对边坡冲刷时出现变形损坏的情况,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护坡支撑结构,包括四个防护架,所述防护架包括矩形框与“卐”字形防护杆,所述防护杆的四个延伸段固定于矩形框的四边框上,所述矩形框四个顶角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四个防护架呈“田”字形排列形成护坡支撑结构,其中间顶角处设有固定四个防护架的第一紧固机构,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架的相邻顶角处设有第二紧固机构,所述“田”字形护坡支撑结构外侧四个顶角位置设有固定该支撑结构的第三紧固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紧固机构包括固定板、压紧板、四个定位杆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插桩,所述固定板水平设置于“田”字形护坡支撑结构的中间顶角处的下表面且所述压紧板水平设置于其上表面,四个所述定位杆均竖直固定在固定板的上表面且分别穿过中间顶角处的四个安装孔,所述压紧板上与四个所述定位杆对应位置开设有用于穿过四个定位杆的定位孔,所述固定板上表面还对称的竖直固定有多个螺杆,所述压紧板上与所述螺杆对应位置开设有与螺杆数量相等的紧固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紧固孔,且其穿过所述紧固孔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螺杆紧固连接的螺母,所述固定板下表面竖直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一插桩。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桩长外壁设置有螺旋,螺旋可以起到传动与紧固的作用,在第一插桩插入坡面的时候省力而且插入后不容易拔出,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紧固机构包括连接板和一对第二插桩,一对所述第二插桩对称竖直固定设置在连接板的下表面,且其穿过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架的相邻顶角处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插桩外壁设置有螺旋,螺旋可以起到传动与紧固的作用,在第一插桩插入坡面的时候省力而且插入后不容易拔出,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三紧固机构包括连接块和第三插桩,所述第三插桩竖直固定设置在连接块的下表面,其穿过所述“田”字形护坡支撑结构的四个顶角处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第三插桩外壁设置有螺旋,螺旋可以起到传动与紧固的作用,在第一插桩插入坡面的时候省力而且插入后不容易拔出,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优选的,所述矩形框的四边框上均向内凹陷形成条形槽,所述条形槽长度与所述防护杆延伸段长度相同,所述“卐”字形防护杆的延伸段固定于条形槽内,将“卐”字形防护杆固定在边框的条形槽内,使整个“卐”字形防护杆不会突出到边框的表面,一方面不容易划到手,另一方面可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优选的,所述“卐”字形防护杆的延伸段通过焊接或者紧固件的方式分别固定于矩形框四边框的条形槽内。

有益效果:

1.该水利工程护坡支撑结构,通过4个由矩形框、“卐”字形防护杆组成的防护架组装而成,能够完成将防护架拆装,当其中有一个或者个、多个防护架损坏时,只需要更换损坏的防护架,不需要整体更换护坡支撑结构,节省材料。

2.该水利工程护坡支撑结构,第一紧固机构的4个定位杆穿过防护架上预先开设好的安装孔,这样将紧固机构与防护架组装在一起,使四个防护架更容易定位安装,通过螺母与螺杆固定第一紧固机构于护坡支撑结构,方便拆装,通过设有的连接板和第二插桩,能够将相邻的两个防护架的相邻定价的两个安装孔连接为一体并与坡面固定,通过设有的连接块和第三插桩,能够将防护架远离中间顶角的一端与坡面固定,设置多个紧固机构,将护坡支撑结构固定于坡面的同时。

3.在第一插桩、第二插桩、第三插桩的外壁上设置螺旋,螺旋可用于传动和锁紧,这样在斜坡通过第一插桩、第二插桩、第三插桩固定支撑结构的时候,能更有效固定,不容易滑坡溃堤。

4.“卐”字形防护杆固定于防护架的矩形框上,可以对矩形框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使防护架的矩形框不容易变形,使护坡支撑结构使用长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护坡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防护架矩形框条形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防护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虚线圈内第一紧固机构100a-a向的结构剖面图;

图5为图1中第二紧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三紧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架、2安装孔、3矩形框、4防护杆、5螺钉、6固定板、7压紧板、8定位杆、9螺杆、10螺母、11第一插桩、12连接板、13第二插桩、14连接块、15第三插桩、16定位孔、17紧固孔、18延伸段、19条形槽、100第一紧固机构、200第二紧固机构、300第三紧固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6,一种水利工程护坡支撑结构,包括四个防护架1,每个防护架1包括一个矩形框3以及一个“卐”字形防护杆4,“卐”字形防护杆4从形状上看是一个“十”字形以及4个延伸段18共同组成一个“卐”字形防护杆4,而“十”字形以及4个延伸段18的一端是一体固定连接的,四个延伸段18固定于矩形框3的四边框上,在本实施例中,在矩形框3的四个边框的内侧边缘位置向内凹陷形成条形槽19,条形槽19的长度与防护杆4的延伸段18长度相同,“卐”字形防护杆4的4个延伸段18分别放置于四个边框上的条形槽19内,通过焊接或者紧固件方式固定在矩形框3的边框上,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螺钉5进行固定,延伸段18的两端都使用一个螺钉5将其固定在边框的条形槽19内。在矩形框3的四个顶角处开设有安装孔2,四个防护架1呈“田”字形排列形成护坡支撑结构,四个防护架1形成的“田”字形的中间顶角处设有固定四个防护架1以及可以将护坡支撑结构固定于坡面的第一紧固机构100,相邻两个防护架1的两个相邻顶角处,一个顶角为“田”字形中间顶角,另一个相邻顶角上设有用于紧固四个防护架1并固定该护坡支撑结构的第二紧固机构200,所述“田”字形护坡支撑结构外侧四个顶角位置设有将护坡支撑结构固定于坡面的第三紧固机构300。

第一紧固机构100包括固定板6、压紧板7、四个定位杆8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插桩11,固定板6水平设置于“田”字形护坡支撑结构的中间顶角处的下表面且压紧板7水平设置于其上表面,四个定位杆8均竖直通过焊接或者紧固件方式固定在固定板6的上表面,且四个定位杆8分别穿过四个防护架1相对的四个顶角处的安装孔2,在压紧板7上与四个定位杆8对应位置开设有用于穿过四个定位杆8的定位孔16,所述固定板6上表面还竖直固定有多个螺杆9,在本实施例中设置2个螺杆9,分别对称焊接在固定板6上表面,而且螺杆9的位置并不会触碰到矩形框3的边框,两个螺杆9分别从相斜对的两个矩形框3的框内位置穿过,压紧板7上与所述螺杆9对应位置开设有2个紧固孔17,两个螺杆9穿过这两个紧固孔17,且其穿过紧固孔17的一端上套有与所述螺杆9紧固连接的螺母10,通过旋转螺母10可以将固定板6与压紧片7压紧到“田”字形护坡支撑结构的中间顶角,固定板6下表面通过焊接或者紧固件方式固定有至少一个第一插桩11,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一个第一插桩11,第一插桩11位于固定片6中心位置,第一插桩11的长度可以根据具体的坡面土质选择长度,在使用时,第一插桩11的长度需穿过坡面并插入坡面下的滑动面,才能更好的固定护坡支撑结构。将第一插桩11插在坡面上,并将四个防护架1上的安装孔2与四个定位杆8插接以及两个螺杆9与两个紧固孔17插接,此处需要强调的是两个螺杆9分别穿过相斜对的两个矩形框3的内部将固定板6和压紧板7紧固连接,再拧动螺母10使得压紧板7向下移动并将四个防护架1快速压紧固定。

第二紧固机构200包括连接板12和两个第二插桩13,两个第二插桩13对称焊接在连接板12的下表面,两个第二插桩13与相邻的两个防护架1相邻的顶角处的安装孔2插接,通过锤子敲打连接板12使得第二插桩13将相邻的两个防护架1的两个安装孔2接触的一侧连接为一体并与坡面固定,注意:相邻的两个防护架1有两个相邻顶角,其中一个相邻顶角为“田”字形中间顶角,另一个相邻顶角处有两个安装孔2,两个第二插桩13分别穿过这两个安装孔2并固定在坡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桩13的长度可以根据具体的坡面土质选择长度,在使用时,第二插桩13的长度穿过坡面并插入坡面下的滑动面,才能更好的固定护坡支撑结构。

第三紧固机构300包括连接块14和第三插桩15,第三插桩15竖直焊接在连接块14的下表面,第三插桩15通过锤子敲打连接块14和第三插桩15将防护架1未与其他防护架1接触的一端即“田”字形外侧顶角位置与坡面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插桩15的长度可以根据具体的坡面土质选择长度,在使用时,第三插桩15的长度需穿过坡面并插入坡面下的滑动面,才能更好的固定护坡支撑结构。

实施方式2: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具体的优化方案为:第一插桩11、第二插桩13与第三插桩15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旋,将它们拧动插入坡面中,提高固定板6以及防护架1的固定效果,本实施例其他实施步骤与实施方式1一致,此处不作赘述。

护坡支撑结构工作原理:

使用时,首先将“卐”字形防护杆4放入在矩形框3的内部,此时防护杆4的延伸段18放置于矩形框3的条形槽19内,此时在延伸段18的两端均通过螺钉5进行固定,将其固定在矩形框3上,然后将固定板6上的第一插桩11插入在坡面上,并将四个防护架1上的安装孔2与四个定位杆8插接以及两个螺杆9与两个紧固孔17插接,再拧动螺母10使得压紧板7向下移动并将四个防护架1快速压紧固定,之后再通过锤子敲打连接板12使得第二插桩13将相邻的两个防护架1的两个安装孔2接触的一侧连接为一体并与坡面固定,最后通过锤子敲打连接块14和第三插桩15将防护架未与其他防护架1接触的一端与坡面固定。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