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3382发布日期:2020-05-15 16:0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人们日常使用厨房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厨余垃圾,厨余垃圾主要包括料理废料以及水槽内滞留在下水口内的垃圾,目前人们对这些垃圾的处理方式为,将料理废料倒入垃圾桶,将水槽下水口内滞留垃圾挖出来也倒入垃圾桶。这种处理方式对使用者来说体验极差,并且在人工将垃圾转移到垃圾桶的过程中,垃圾容易掉落到地板上,使得整个厨房环境容易变得脏乱。

对于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目前市场上采用在水槽下方加装一种破碎机,对厨余垃圾进行破碎后直接排入下水道,然而这种处理方式有以下缺点:1、容易堵塞下水道;2、使得下水道内的有机质含量大大增加,不利于市政污水处理。故其难以在国内有效的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出现了一种具有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的智能橱柜,申请号为cn201710849151.8,该智能橱柜包括柜体、水槽体、下水堵头和垃圾排放堵头,柜体内设置有破碎箱、固体收集机构和下水管,将垃圾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处理,液体直接进入下水道,固体则专门收集起来,可以有效防止下水道堵塞,同时不会增加市政污水处理的难度,符合国内市政管网要求。

又例如本申请的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一种餐厨垃圾投放装置及餐厨垃圾自动收集处理系统,申请号为cn201810579581.7,该餐厨垃圾投放装置包括盖板、垃圾投放口、漏斗、消音进气口、储存器、第一驱动机构、收集阀门、第一料位检测模块、研磨腔、研磨机和第二驱动机构;垃圾投放口通过漏斗连接储存器,盖板设置在垃圾投放口上,盖板用于将垃圾投放口盖住,消音进气口设置储存器上部,消音进气口的位置不低于储存器与漏斗连接的位置,第一料位检测模块设置在储存器上部,储存器下方设有储存器出口,储存器出口用于连接外部垃圾处理管道,收集阀门设置在储存器出口处,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收集阀门,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收集阀门连通或者阻隔储存器出口和外部垃圾处理管道,研磨腔包括研磨腔入口和研磨腔出口,研磨腔入口连接漏斗出口,研磨腔出口连接储存器入口,研磨机设置在研磨腔内,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研磨机,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研磨机进行研磨作业,以此实现及时对垃圾进行处理。

然而,上述的一种具有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的智能橱柜,以及一种餐厨垃圾投放装置及餐厨垃圾自动收集处理系统仍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垃圾进入破碎箱或研磨腔内后,破碎机构以及研磨机必需对垃圾进行即时处理,而无法实现定量处理,需多次启动破碎机构或研磨机,使用寿命短,且耗费电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能够实现对垃圾进行定量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包括:

破碎机,所述破碎机用于破碎厨余垃圾,所述破碎机具有供厨余垃圾进入的第一进料口以及供破碎后的厨余垃圾排出的第一出料口;

阀门,所述阀门安装于所述破碎机上并靠近所述第一进料口设置,所述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料口的开关;

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用于对每次进入所述破碎机内的垃圾进行称重,所述称重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阀门的阀芯上,以使所述称重传感器跟随所述阀门的阀芯运动;

控制器,所述破碎机、阀门以及称重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能够控制所述破碎机、阀门以及称重传感器之间的顺序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垃圾自动收集装置,所述垃圾自动收集装置包括真空泵、空气管道以及用于供厨余垃圾发酵的中央收集站,所述空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真空泵用于使所述空气管道内形成负压,从而使所述破碎机内的厨余垃圾在气压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空气管道排放至所述中央收集站。

进一步地,所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

储存器,所述储存器具有相连通的第二进料口、储存腔以及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所述空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真空泵,所述储存腔用于储存破碎后的厨余垃圾;

料位检测模块,所述料位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料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储存腔内的厨余垃圾的储存量。

进一步地,所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排水管、第一流体阀以及第二流体阀,所述第一出料口以及第二进料口均与所述排水管的入口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出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流体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料口的开关,所述第二流体阀用于控制所述排水管的入口的开关,所述第一流体阀、第二流体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料位检测模块为料位开关,所述料位开关的探头伸进至所述储存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阀门、第一流体阀以及第二流体阀均为气动阀或电动阀。

进一步地,所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破碎机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腔壁设有隔音棉。

进一步地,所述厨余垃圾处设备还包括水槽体,所述水槽体为台下槽,所述水槽体的顶部设于所述柜体的台面,所述水槽体的底部伸入所述柜体内,所述水槽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的排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进料漏斗以及盖板,所述进料漏斗的顶部开口设于所述柜体的台面,所述进料漏斗的底部伸入所述柜体内,所述盖板与所述柜体铰接并用于盖住所述进料漏斗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盖板是否关闭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设于所述进料漏斗的开口边缘,当所述盖板扣合于所述进料漏斗的开口上时,所述盖板与所述微动开关的驱动杆抵接,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光电开关,所述光电开光用于检测是否有厨余垃圾进入所述第一进料口,所述光电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光电开关靠近所述第一进料口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料口与外部的水源储存装置,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的开关的水阀。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增设阀门以及称重传感器,阀门控制第一进料口的开关,而称重传感器用于对每次进入到破碎机内的厨余垃圾进行定量称重,从而可实现对厨余垃圾的定量破碎,避免频繁启动破碎机或者使破碎机超负荷工作,使得破碎机的工作更加合理,利于提高破碎机的使用寿命,节省电源,并且通过阀门即可使第一进料口处于常闭状态,从而可避免储存于破碎机内的厨余垃圾的臭味从该第一进料口逸出,而将称重传感器设置在阀门的阀芯上,通过驱动阀门,即可带动称重传感器跟随该阀门的阀芯在第一进料口内做伸缩运动,从而可避免阻碍厨余垃圾进入到破碎机的内部,设计较为巧妙,简化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破碎机;2、阀门;21、阀芯;3、称重传感器;4、储存器;5、空气管道;6、料位开关;7、第一流体阀;8、排水管;9、第二流体阀;10、柜体;20、隔音棉;30、水槽体;40、进料漏斗;50、盖板;60、微动开关;70、光电开关;80、进水管;90、水阀;1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参见图1-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该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包括破碎机1、阀门2、称重传感器3以及控制器100,其中,破碎机1用于破碎厨余垃圾,使厨余垃圾分解成8-10mm的微粒,以利于厨余垃圾的输送以及发酵,破碎机1具有供厨余垃圾进入的第一进料口以及供破碎后的厨余垃圾排出的第一出料口,阀门2安装于破碎机1上并靠近第一进料口设置,阀门2用于控制第一进料口的开关,称重传感器3用于对每次进入破碎机1内的垃圾进行称重,称重传感器3安装于阀门2的阀芯21上,以使称重传感器3跟随阀门2的阀芯21运动,并能够对每次进入破碎机1内的厨余垃圾进行称重,破碎机1、阀门2以及称重传感器3均与控制器100连接,以能够控制破碎机1、阀门2以及称重传感器3之间的顺序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第一进料口处于常闭状态,往第一进料口投放厨余垃圾,位于阀门2的阀芯21上的称重传感器3对厨余垃圾进行称重,并将该厨余垃圾的重量信息反馈至控制器100,控制器100控制阀门2的打开,从而使第一进料口处于打开的状态,使厨余垃圾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破碎机1的内部,控制器100控制阀门2关闭,如此重复该动作,当破碎机1内的厨余垃圾达到设定量时,控制器100控制破碎机1的启动,使破碎机1内的厨余垃圾得以破碎,经破碎的厨余垃圾可在自身重力作用或水流的冲击作用下通过第一出料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通过增设阀门2以及称重传感器3,阀门2控制第一进料口的开关,而称重传感器3用于对每次进入到破碎机1内的厨余垃圾进行定量称重,从而可实现对厨余垃圾的定量破碎,避免频繁启动破碎机1或者使破碎机1超负荷工作,使得破碎机1的工作更加合理,可提高破碎机1的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利于提高破碎机1的使用寿命,节省电源,并且通过阀门2即可使第一进料口处于常闭状态,从而可避免储存于破碎机1内的厨余垃圾的臭味从该第一进料口逸出,而将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阀门2的阀芯21上,通过驱动阀门2,即可带动称重传感器3跟随该阀门2的阀芯21在第一进料口内做伸缩运动,从而可避免阻碍厨余垃圾进入到破碎机1的内部,设计较为巧妙,简化结构。

为避免二次污染,该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垃圾自动收集装置,该垃圾自动收集装置包括真空泵、空气管道5以及用于供厨余垃圾发酵的中央收集站,空气管道5连通第一出料口和真空泵,真空泵与控制器100电连接,真空泵用于使空气管道5内形成负压,从而使破碎机1内的厨余垃圾在气压的作用下通过空气管道5排放至中央收集站,使经破碎后的厨余垃圾在中央收集站内发酵,以供其二次利用。

优选地,该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储存器4以及料位检测模块,所述储存器4具有相连通的第二进料口、储存腔以及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所述空气管道5连通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真空泵,所述储存腔用于储存破碎后的厨余垃圾,所述料位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器100电连接,所述料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储存腔内的厨余垃圾的储存量。

通过设置储存器4,可利于储存一定量的厨余垃圾,可避免频繁启动真空泵,利于节约电源的同时,还利于提高该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而通过设置垃圾自动收集装置对储存腔内的厨余垃圾直接输送至供厨余垃圾发酵的中央收集站,最终作为肥料二次利用,与传统的垃圾处理设备相比较,免去了人力搬运破碎后的厨余垃圾,从而避免了二次污染,节省人力。

具体地,料位检测模块为料位开关6,料位开关6的探头伸进至储存腔内并位于该储存腔的上方,当储存腔内的厨余垃圾的储存量达到设定量并触发料位开关6的探头时,控制器100接收到料位开关6的反馈信息后,控制器100控制真空泵的开启,从而使储存腔内的厨余垃圾及时排出。当然,该料位检测模块也可以为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设置在储存腔的顶壁,该距离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储存器4底部到该距离传感器的距离,随着垃圾堆放越来越多,储存器4底部与该距离传感器的距离将越来越近,当它们的距离等于或小于预设的距离时,距离传感器将判断垃圾堆放过多,并发送控制信号至控制器100,使控制器100控制真空泵的开启。

具体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排水管8、第一流体阀7以及第二流体阀9,第一出料口以及第二进料口均与排水管8的入口连通,排水管8的出口与外界连通,第一流体阀7用于控制第二进料口的开关,第二流体阀9用于控制排水管8的入口的开关,第一流体阀7、第二流体阀9均与控制器100电连接,并且第一流体阀7处于常开状态,而第二流体阀9处于常闭状态,如此,使得该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第一种工作模式为正常排水模式,此时第一流体阀7处于关闭状态,而第二流体阀9处于开启状态,使得没有厨余垃圾的污水直接通过该排水管8排出外界。第二种工作模式为厨余垃圾收集模式,此时第一流体阀7处于打开状态,而第二流体阀9处于关闭状态,使厨余垃圾进入储存腔内。

进一步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柜体10,柜体10开设有用于收容破碎机1的收容腔,收容腔的腔壁设有隔音棉20,以隔绝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具体地,如图1-图2,厨余垃圾处设备还可以包括水槽体30,水槽体30为台下槽,水槽体30的顶部设于柜体10的台面,水槽体30的底部伸入柜体10内,水槽体30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进料口连通的排出口,如此,使得该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可作为橱柜使用。

如图3-图4,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可包括进料漏斗40以及盖板50,该盖板50为有机玻璃盖板50,进料漏斗40的顶部开口设于柜体10的台面,进料漏斗40的底部伸入柜体10内,盖板50与柜体10铰接并用于盖住进料漏斗40的开口,例如,通过不锈钢合页将盖板50安装于柜体10上,如此,可使该厨余垃圾处理设备作为垃圾投放平台使用,掀开盖板50,即可投放垃圾,松手后,盖板50将进料漏斗40的开口盖住,可有效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同时防止厨余垃圾飞溅造成污染。

进一步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盖板50是否关闭的微动开关60,微动开关60设于进料漏斗40的开口边缘,当盖板50扣合于进料漏斗40的开口上时,盖板50与微动开关60的驱动杆抵接,微动开关60与控制器100电连接。如此,只有在盖板50盖住进料漏斗40的开口时才能够启动破碎机1,从而使得该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的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光电开关70,该光电开关70为漫反射式光电开关70,该光电开光用于检测是否有厨余垃圾进入第一进料口,光电开关70与控制器100电连接,光电开关70靠近第一进料口设置,当该光电开关70检测到无厨余垃圾进入第一进料口时,该光电开关70给控制器100发送反馈信息,控制器100控制破碎机1的停机。

进一步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还包括进水管80,进水管80连通第一进料口与外部的水源储存装置,进水管80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进水管80的出口的开关的水阀90,该水阀90与控制器100电连接,以能够对每次破碎垃圾后的该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进行自动冲洗,使得该厨余垃圾处理设备保持洁净,避免发臭。

在本实施例当中,阀门2、第一流体阀7、第二流体阀9以及水阀90均为气动阀或电动阀,当阀门2、第一流体阀7、第二流体阀9以及水阀90均为气动阀时,阀门2、第一流体阀7、第二流体阀9以及水阀90可共用一套气源系统,以降低成本。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